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的只有李斯一人。他的作品,主要还是受到战国纵横家文风有影响。进入两汉,散文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汉的散文,除《史记》、《汉书》等史传散文外,还有大量的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政论文的主流文风,是切中时吾,朴厚无华。同时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秦国文学可以提及的是《吕氏春秋》。它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宅集体编撰的,成书时间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吕氏春秋》的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从文学角度看,它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其组成和规模,与《韩非子》内外《储说》相近。它在阐述某个道理或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吕氏春秋》而外,留存下来的秦代散文,只有一部分奏议和刻石文。
奏议以李斯所作较具文学色彩,刻石文也多出于李斯之手。
李斯,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
曾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入秦。
秦统一后,为丞相。
设立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下令焚书而倡导“以吏为师”。
秦始皇卒后不久,遭赵高诬陷入狱,被腰斩于咸阳之市。
李斯入秦十年(前237),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于是他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这篇《上书谏逐客》(又称《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使之国富民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却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精,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如: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窈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入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这段文字,大肆铺排秦王喜好外国珍宝、玩好、美色、音乐的事实,敷陈谐偶,颇具纵横家法。然后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与轻人形成鲜明对比,事理昭彰。
秦刻石文今存7篇,都是“刻石颂秦德”之作。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比较独特。往往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史册号网友观点:从春秋到战国,秦国在思想界、文史界真没出什么大人物,就李斯、吕不韦及门客也是多来自东方诸国,称之为落后蛮地一点不假。
比较奇迹的是楚国,虽身处蛮地,但文化一点也不落后,楚辞是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