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雨雪无休日,雨止犹阴未快晴。
万窍怒号风不定,半轮斜照月微明。
百年辛苦农桑业,五处暌离父子情。
但得平安已为幸,孤灯残火过三更。
-宋·陆游《村夜》
一
刘据,汉武帝长子。因为是卫皇后所生,所以也称“卫太子”。刘据的孙子汉宣帝刘询继位后,追封祖父,谥号为“戾(音如立)”,重修陵寝,供奉祭祀,后世多称其“戾太子”。
“戾”这个字比较少见,一般指过错、过失、违逆之意。刘据是一个典型的宫廷悲剧人物,做了31年储君,竟被奸人陷害,被迫起兵自保,父皇亲自率军围剿,最终兵败自杀。他的遭遇正如后人所说“自古皇家无父子”,“无情最是帝王家”。
汉武帝29岁时,刘据才出生。班固在《汉书》中用“甚喜”来表达武帝喜悦之情,武帝安排一系列庆祝刘据诞生的活动,在宫中专门祭祀求子之神,东方朔做《立皇子禖祝》以表祝贺,母亲卫子夫也因生了刘据才被册立为皇后。
刘据7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此为国之大事,武帝因此赐天下为人父者爵一级。
曾任汉文帝太子太傅的“万石君”石奋以门风端正而天下闻名,武帝安排石奋的儿子石庆任太子太傅。石庆做了7年太子太傅后,升任御史大夫,其子石德接替父亲太子少傅岗位。刘据在石庆、石德父子的悉心教导下,性格和顺谨慎,做事敦厚朴实。
雄才大略、性格刚毅的刘彻却认为成年后的刘据,做事过于温谨,才能并无突出,与自己年青时期性格根本不像。
父子两人的性格差别也在治国理政上产生众多分歧:刘彻征伐“四夷”,刘据认为这是劳民伤财;刘彻用法严厉,刘据认为这是苛法伤人;刘彻让刘据学习《公羊传》,但刘据并不喜欢这本书里的权变阴谋,转而学习崇尚道德宽容的《榖梁传》;刘彻专门安排太子审案,刘据总是宽宏大度、从轻发落。
刘据成年后,刘彻已经有王夫人生子刘闳,李姬生子刘旦、刘胥,李夫人生子刘髆等其他四个儿子。随着父子两人之间矛盾的增大,卫皇后和太子刘据感到宠爱递减,两人都心有不安。
二
汉武帝虽然对刘据不满,但并没有废黜的想法。
他无意中知道了皇后和太子的担心,便召见卫青说:汉朝建国仓促,加上四夷侵扰中原,朕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无所遵循;不出军讨伐四夷,天下就不能安定。
现在连年征战使百姓负担加重,如果后世继续像朕这样四处用兵,那汉朝就会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太子性格敦厚好静,将来必能安定天下,是朕放心的继承人。
当前要找一个能够守住基业的君主,还有谁能比太子更合适吗?听说皇后、太子认为朕不宠爱他们了,这纯粹是胡言乱语,你要把这些话语转达她们母子。
刘彻这时还比较清醒的判断政治形势:所有的战争最后还是要走向和平,严刑峻法不可能永远保持。刘据虽然过于敦厚温和,和自己性格差异很大,但未来治理天下还是需要这种“清静守文”之君。
刘彻一番话语,让卫青感动的不断叩首。当卫青向姐姐卫皇后转述完后,卫皇后激动地取下头上的首饰,伏地请罪。
刘彻自认为太子还是较佳的继任人选,但是皇帝与太子在性格好恶、做事方法之间的不同,还是给朝中一些奸臣酷吏产生了诱导,他们甚至想通过变换太子能够给自己谋得再次升迁之路,加上太子相对性格软弱,于是各种诋毁诬陷不断。
有个叫苏文的黄门郎,虽属于中朝小官吏,但有直接上奏皇帝的权力。
刘据经常进宫看望母后,有一次在宫中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苏文据此密报刘彻:太子调戏宫女。
刘彻没有查证此事,而是把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二百人,刘据知道缘由后,对苏文的诬陷只是气愤。
皇后得知太子被人诬陷后,很是生气,便让刘据主动禀明皇上,揭发苏文一伙。
刘据却说:我只要不做错事,又何必害怕苏文等人!皇上圣明,不会相信邪语谗言,用不着过于忧虑。
皇后没有再坚持。
苏文经常与常融、王弼等小官员,暗中寻找太子过失,然后添油加醋向皇帝汇报。有一次,刘彻身体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刘据,常融提前回来说:太子知道皇上生病,却面带喜色。
刘彻心中很是不快,当刘据来到跟前探望,刘彻见到儿子脸上有泪痕,却强装有说有笑,便问太子为何如此。
刘据说:父皇有恙,儿臣担忧,所以哭泣,但又害怕惊扰父皇,所以又不敢哭泣,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刘彻明白了常融在陷害太子不义,于是诛杀常融。
三
刘据的命运,因为一场“巫蛊之祸”而彻底改变。
“巫蛊之祸”,是刘彻统治晚期惨烈的政治悲剧,众多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卷入这场政治动乱,数万人由此而丧命。
这场灾难起源于心怀不轨的酷吏江充。
江充有个妹妹擅长弹琴歌舞,被赵太子刘丹纳为妃子,江充遂成为赵王刘彭祖的座上客。后来刘丹怀疑江充将自己的一些丑事告诉了父亲,派人抓捕江充未果,便将江充父兄全部杀害。
江充逃入长安,向刘彻告发刘丹。因所言之事属实,刘丹被朝廷判处死罪。刘彭祖是刘彻的异母兄,在他的恳求下,最终免去刘丹死罪,贬为平民。
刘彻在召见江充过程中,被江充的仪容气派、不凡谈吐折服,便安排其出使匈奴。
江充出使中善于因变制宜,顺利完成了外交任务。归来后被任命为“直指绣衣使者”,“直指”意思是“衔命直指”或“指事而行”,专职缉捕三辅境内的盗贼,处置有越礼行为的皇亲。
江充执法严格,不避权贵。就连馆陶长公主未按规定行走驰道,江充也把其随从治罪,车马没收。贵戚近臣中有人越僭违法,江充便以钱代罚,为朝廷得钱数千万。刘彻也认为江充是忠直奉法、刚正不阿之臣。
刘据的家臣坐着车马在驰道上违规行走,被江充抓了交官处置。刘据派人向江充求情:我并非舍不得车马,只是不想让陛下知道后,怪我平日管教属下不力,恳请您宽恕一次。
江充对于太子的恳求,根本不理睬,依律处理后,并奏报皇帝。
刘彻因为此事对江充更加信任,并公开称赞他的忠诚:作人臣应当如此!
江充从此与太子刘据有了矛盾。这时刘彻年事已高,临近政权交接时刻,江充开始担心刘据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在这种特殊的时间背景下,江充凭借敏感的政治嗅觉,起了投机之心,决定先下手除掉刘据,以谋得拥立新君之功。
四
公元前91年,有人举报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指使巫者诅咒皇帝,在前往甘泉宫的驰道上埋木偶以行“巫蛊”。
“巫蛊”,是当时民间的一种巫术形式。“蛊”一般指把毒虫让人食用,使人得病受害。西汉时期的“巫蛊”形式,大都是用木头削成仇人形象,在其头顶插刺铁针,埋入地下,用恶语诅咒,以此使对方遭受祸害。“巫蛊”这种迷信活动在当时民众中有较强的公信力。
刘彻进入老年后,总是疑心有人要谋害他,便对此事严加追究。公孙贺父子最终死于狱中,家族被灭,卫皇后的女儿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作为同案犯也被处死。
江充担任主谋,联合苏文等人精心策划,拿此案继续深挖,以清除太子为目标,开始了政治嫁祸。
他们首先以有人举报为由,假托皇帝之名,闯入皇后和太子宫中搜查,寻找“巫蛊”证据,他们果然在太子宫中的地下,挖掘出六枚皇帝模样的木偶。
此时刘彻还在两百里外的甘泉宫避暑,刘据明白如果不能当面见到父皇,此事就无法辩白。
太子少傅石德建议:前丞相父子、两位公主已经因此致祸。现在只有假冒皇帝诏令,收捕江充等人入狱,严加审问,追查其奸诈,才能洗刷自己的清白,当年秦太子扶苏被奸人陷害的悲剧不能再重演。
刘据决心起兵自卫。他让门客伪装成皇帝使者逮捕江充时,结果被江充识破,双方发生武装冲突,江充连忙派苏文赶往甘泉宫报告“太子已经起兵谋反”。
刘据见到冲突已经升级,便奏明母后,打开武库,取出兵器,把母后长乐宫中卫士和他的门客武装起来战斗,在抓获江充后,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并斩首示众。
长安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到甘泉宫,刘彻首先接到“太子谋反”,又收到太子“私开武库”,随后是“江充被杀”。刘彻以为长安城已经失控,便传令三军,要求严厉镇压太子叛军,并发布命令:抓获和杀死反叛者,自有赏赐。交战中要以牛车作为防御,避免短兵相接,用弓箭多杀伤敌人。各处全部坚闭城门,不能让反叛者逃离长安。
66岁的刘彻连夜赶回,暂住在城西建章宫中亲自指挥战斗。太子军与朝廷军在长安城中交战五天五夜,双方死者多达数万人,城内血流成河、四处断壁残垣。
刘据兵败后向东逃至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阌乡),面对追捕而来的朝廷军,他与两个小孙子一同自杀。
长安城中的卫皇后得到太子自杀的消息后,见大势已去,也自杀身亡。
因为太子谋反之事属实,卫氏外戚全部被朝廷诛杀。
五
太子叛乱平定后,刘彻再次彻查“巫蛊”之祸。各方面的信息陆续浮出水面,刘彻这才发现江充等人为了争宠邀功,制造了很多冤狱。太子当时发兵杀江充只是由于惶恐,并没有谋反之意,刘彻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后悔中。
公元前90年9月,刘据被杀后第二年,各级官员陆续请奏为太子平反,理由集中在三点:
一是儿子盗用父亲的军队不是罪。
二是太子身份特殊,太子即使错杀人,也不能定罪。
三是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最是亲密,无其他关系可比拟,江充迫害太子,就是离间皇室感情。
刘彻接受了这些观点,他做出三个决定:
一是灭江充全族。
二是把赶往甘泉宫报告太子造反的苏文烧死在横桥上,诛杀参与逼死太子的兵士。
三是在刘据去世的地方修思子宫、建归来望思之台。
刘彻为太子平反之事,还是获得天下民众的认可赞赏。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也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后世留下感叹皇室无情、谗言杀人、世事难测、怨恨难消的诗句无数。
六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很多人持一种观点:刘彻认为刘据与自己性格差异大,所以产生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太子之意。江充揣测皇帝心意后,遂安排这场政治阴谋,想以除掉刘据和卫氏皇后,为自己谋取进位筹码。
但这种观点的论据并不充足。
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刘据被杀是公元前91年,只有3岁的小孩,刘彻如何能看出这个儿子与自己性格相近,有济世之才。
按照《汉书•昭帝纪》记载,刘据死后,刘彻从几个儿子中反复比较太子人选,一直拖而不决。直到公元前87年2月,刘彻病入膏肓,去世前1个月,才正式立刘弗陵为太子。
刘据受诬陷逼迫起兵,父亲刘彻坐镇平反,母亲自杀全族被诛,长安城中万人陪葬。
“巫蛊之祸”不仅对刘彻打击巨大,对汉朝影响深远,后世均引以为戒。各朝皇帝如有欲废太子之意,都反复思虑,谨慎施行,以免悲剧重生。
下期预告:《汉武帝功过评说》刘彻是一名政治家,创新求变,开疆拓土;也是一名普通人,急功近利,刚愎自用;他是一位明君,从谏如流,勇于改过;也是一位暴君,杀伐任性、冷酷无情。不用质疑,他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是一位伟大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