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明朝十大将军排名,明朝十大将军排行榜,看看符合你心中的想法吗

看过倚天屠龙记的小伙伴可能都知道明朝是由明教而来的,其实这只不过是小说而已,但是小说却离不开历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里面看到的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可是里面存在的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明朝十大武将。

top1:徐达

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

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

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卒,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top2: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

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

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top3: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

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

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

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

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

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top4:蓝玉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

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

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

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

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

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top5: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

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

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

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

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

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

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top6:李文忠

李文忠 (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

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

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初建战功。

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

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

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

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

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

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

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

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

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

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

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兼领国子监事。

十七年病卒。

top7:邓愈

邓愈(1337年-1377年),汉族,明朝开国名将。

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

他16岁领兵抗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

邓愈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

邓愈转战浙西,屡败元军。

因为军功屡次升官,历官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谕德。

邓愈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

1370年(明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

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1377年(明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top8: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top9: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征瓦剌,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top10: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

有《延平王集》行世。

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i20221102182807b3d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