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国原始美术主要门类的特点及总结

本文关键词:中国美术、美术的起源、中国原始美术的诞生

通过上文中国原始美术或起源于巫术?五大美术起源说法探究 关于原始美术起源学说的简单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原始美术的产生(或发生)动因,甚至对它的猜测和推断。

那么,大家或许会说你是立足我国同时又兼顾世界来粗略勾勒了原始美术起源(或源流)说的。

很对,没有宽阔的视野、广博的高度、精确的材料、科学的分析,局部的分析与探究再正确相信也是属于无益之举。

我们知道原始美术处于美术发展的萌芽时期,艺术品种有的刚刚出现,有的还没有出现,有的还是两三个品种出于混合、没有区别的蒙昧阶段,根本不可能进行一个门类的划分,这里为了叙述的方便进行一下粗浅的门类浅说,同时后面增加总述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下面,我们就初步而简略地探讨一下中国原始美术的门类以及对它的总结性综合论述,为对它的分析与探微做个基础铺垫。

(一)原始文字起源浅说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淳朴的、民族的艺术门类。探讨书法艺术的产生必须追溯汉字的起源及其性质特征开始。关于汉字起源传统的说法有结绳说[14]、刻契说、八卦说[15]以及从战国开始的“仓颉造字”说[16]。

1.远古的刻划符号[17]

早在五六千年前,尚处于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先民们即已发明了简单的记事刻画符号,曾引起学术界热烈讨论;其分布地域十分广泛,西起甘青,东至鲁沪,北自内蒙,南抵赣粤;时间大约距今6000年到3500年,绵延两千多年之久。我们粗略分为三类[18]。

一类,抽象刻画(绘制)符号

它们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绵延最久。例如,仰韶文化陶器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这类抽象刻画(绘制)符号与现存文字系统的产生无关。

二类,一行原始文字

山东邹平丁公村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1枚有字陶片,刻画11个字,为唯一被学术界公认的原始文字。也表明它与现存文字也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系统。

三类,形象性陶器刻画符号

仅见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土,有学者确认它们是“图画记事符号”。它们即使不是文字,也不能说明它们与现存文字毫不相干,而仅简化图像的方式即足以启发文字之初的构形了。

2.文字产生的时代推测

一般看法是文字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产物。夏文化遗存所见只有甲类刻画符号,所以我们基本可以肯定,文字的发明与夏人和夏王朝无关。我们认为是商人创造了文字。文字伊始只是原始宗教仪式行为的一种特殊符号,应该说商人占问鬼神之事是其最初造字的唯一目的和用途。

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学界也认为夏末商初是文字产生理想时期[19]。

3.汉字形体的构成方式

古代关于汉字构成方式的解释,最早见于汉朝学者的著述。例如,汉·许慎[20]《说文解字》提出的“六书理论”[21]。现代学者唐兰又提出“三书”说[22],陈梦家新“三书”说[23]。

造字之初,出现几种重要的字形改造现象:其一,某些字形的局部作省略式简化;其二,为了书写的方便,原始先民对原始仿形的“画法”进行了改造;其三,一些结构上的省并简化;其四,由造字之初客观描摹物象逐步向美花象形方面转化[24]。

(二)原始先民的生活、器皿、装饰等用品概述

原始先民经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美术是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和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是这两个时期的区别。

1.旧石器时代的生活用品概述

旧石器时代早期有刮削器、砍削器和尖状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中期有大小尖状器、舌形手斧、砍砸削刮器、球状器,突出工具崇拜心理。晚期石器制作技术进步,使其类型丰富,在使用的前提下,已经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装饰品和刻划艺术品。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装饰品是距今13000年的一件石墨装饰品。1987年河北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这件赤鹿角,枝杈被截取了,尖头略有缺残,上面绘制的是3只神鸟的图案和太阳的符号,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刻划艺术品。

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以及概述

以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和出现农业与畜牧业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中期文化农业成了主要的经济部门,陶器、石雕、玉器开始出现,例如内蒙古出土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25]。

晚期文化出现农业与手工分工,彩陶艺术流行,琢玉出现独立部门,私有制出现。

末期文化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是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城堡和墓葬品出现,贫富分化形成。

磨制的石器、玉器以及骨牙、编织以及其它工艺和其作品陆续出现。

(三)陶器的产生和分类以及功用

陶器[26]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原始先民在于土壤的开垦和接触中逐渐掌握了粘土的可塑性,在长期的用火中懂得土烧后会变硬,于是陶器出现了。

陶器按用途可分饮食器、吹煮器和储藏器;按陶质风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按其装饰划分素陶、彩陶、印纹陶和拟形陶器。

随着轮制技术的出现,陶器制作工艺水平提高了。同时彩陶和黑陶代表着中国古代美术第一次高峰。

制作陶器人类的智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产品大大地丰富了精神和物质生活。

(四)原始绘画艺术

原始绘画艺术主要是新石器时期,其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质朴明快、绚丽多彩的特色彩陶图案是原始先民们为世界艺术宝库做出的卓越贡献。

彩陶纹饰和陶器上的绘画,仰韶文化其中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为代表。半坡彩陶,例如出土的内彩四鹿纹盆和三鱼纹彩陶盆[27]是其精品;庙底沟,例如河北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和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为代表。

地画、壁画和岩画。1982年甘肃出土遗址地画;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遗址是辽宁女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岩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岩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发现了上千处,北方岩画可以上推10000年以前。

(五)原始建筑艺术简述

中国建筑的民族风格是以我国辽阔疆域上的自然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组织为基础形成的,建筑形式又反过来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形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原始先民的早期建筑大多只剩下遗迹。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还采用过巢居方式。新石器时代是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时代,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芽时期,人们从穴居巢居开始逐步地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

黄河流域以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以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建筑。

由于原始宗教是原始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一些地区发现了石砌的方坛、圆坛和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六)原始美术总述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原始美术就是史前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之前。

不包括夏、商、周这个先秦时代。

固有的史学观念是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和以后的三代(夏、商、周)时期,或者夏商周就代表先秦时期。

主要是由于史前(或原始)时期资料和地下遗址的出土和挖掘较少,表述困难,形成了研究现状不是范围的缩小就是范围的扩大。

社会在发展,史学在进步,美术在提高,我们要跟进。

中国的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属于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

本文也就是探讨的我国在原始社会或史前时期美术的发生、起源、概说及在此基础上的分析,然后得出比较合理一些的结论。

只有在探讨中国文字起源时时间的跨度迈越了原始社会,进入了夏商之际的先期时期,现实如此,没有办法,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有的只是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不是文字,可能是文字的前身。

夏末商初文字才正式产生。

所以我们不能脱离历史真实去胡说八道。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石器时代的美术史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明显的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艺术起源于劳动(这也是我坚持劳动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劳动工具。

工具是最早的人工制品,并贯穿于原始社会的始终。

旧石器时代美术可以从简单的生产工具——石器上考察到一些审美的初始意向和形迹。

虽然同时存在着骨器和木器,但是遗存较少。

直到后期才出现了装饰品,如钻孔的石坠、兽牙和磨孔的贝克等,这些装饰品是出于美化生活的目的而制作的。

新石器时代美术的发展转向了器用。陶器的发明,不仅在物质上是极大的创造,同时在使用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刻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岩画的发现丰富了这一时期的美术门类。新石器时代的玉石雕刻是艺术发展另一个方面的标志。

原始社会或者史前时期是美术的发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很多方面均有卓著的成就。

本文的相关注释说明:

[15]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虽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干·凿度》认为:干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16]“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

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他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17]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

我们所能见到的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文”。

主要在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

于省吾考证:“五作‘×’,七作‘+’,十作‘|’,二十作‘||’,示作‘T’,矛作‘↑’等……我认为这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18]参考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第一章汉字形体与书法美第一节远古刻符号与汉字的产生相关内容。

[19]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一百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

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而又成熟文字,即甲骨文。

[20][21]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他于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这是中国首部字典。

“六书理论”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处事即“指事”,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基础之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22][23]唐兰(1901年—1979年),文学家、金石学家,号立厂,又作立庵,曾用名唐佩兰、唐景兰,曾用笔名曾鸣。

1929年后天津主办过《商报》的“文学周报”及《将来月刊》。

1930年在辽宁教育厅任编辑,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任教,1936年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

1939年入西安联合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46年回京,1952年调故宫博物院任研究员等职,后任副院长。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1959年起当选为第二、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1978年任中国古文学研究会理事,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唐兰从事教育和科研五十多年,涉及了广泛的学术领域,在研究古文字学、文字学以及古代史、青铜器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把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此外,他于音韵学、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主要著作有《殷墟文字记》、《古文字学导论》、《天垠阁甲骨文存》、《中国文字学》等。

陈梦家(1911年—1966年),笔名陈漫哉,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是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

早年曾毕业于南京大央大学法律系,1932年又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学习,1934年改攻古文字学,1937年曾在西南联大,美国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1952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醉心于古史年代学,古代神话的研究。

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铁马集》、《在前线》、《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种专著,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

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佳节,形声。

随后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24]同[18]。

[25]石雕女神像,横23.5厘米,高32.7厘米,为琢制而成,体表略加刮磨,手法简单,裸体孕妇形像,体型笨拙,蹲坐姿式,头无发,两眉粗隆,呈弧状,鼻略凸,呈三角形,耳外凸,眼睛以一阴线表示微睁,吻部略隆,闭口,曲肘,手抚腹,胸部两侧有二乳头,腰腹宽肥,小腹后腰隆鼓,臀部与尖形小石座相连,腿向内曲,脚相对。

[26]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分为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

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瓷器创制于东汉时期,唐代在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上达到了高度成熟。

陶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在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唐·赵璘《因话录·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蜀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中说:“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27]三鱼纹彩陶盆陕西西安半坡出土,高17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其归属于仰韶文化,也是中国彩陶中富有特点的一支。

这件陶盆口沿微卷,通体施以红色,盆的外壁描绘互相追逐的游鱼三尾。

半坡遗址出土有鱼叉、鱼钓、网坠等渔具,说明捕鱼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彩陶上描绘的鱼应该是这种生活的反映。

然而,对于史前艺术的理解不能以如此单向的方法。

鱼在汉语中具有生殖繁衍的祈求,因为原始氏族十分重视的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血缘关系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社会基础和结构。

此外,半坡彩陶的其他大量几何纹。

也包含有鱼的母题,由鱼形向几何形演变,头部愈发简单,鱼体愈发图案化,单一的记实变为复合的抽象。

今天看到那些几何纹,似乎难以破译其中的母题,而当时的人们却能从中感知属于氏族共同的秘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i202210260340066ea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