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南北朝历史讲解拓跋焘,拓跋焘是怎么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

魏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聪明雄断。

在位期间,借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

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一举统一了中国北方,使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混乱局面得以结束,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也是大魏武功鼎盛的时期。

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也极为罕见。

此外,他广泛搜罗汉族士人,整肃吏治,修订律令,督课农桑,崇尚儒学,推动了魏朝的封建化进程。

不是。

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位皇帝泰武帝。拓跋焘生于408年,卒于452年,当皇帝的在位时间是424年至452年。孝文帝是拓跋宏,北魏第七位皇帝。孝文帝是一位有改革精神的皇帝,他改革吏治,实行“班禄”;推行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使北魏政权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拓跋焘不是孝文帝,拓跋焘是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是拓跋宏,拓跋焘是孝文帝的曾祖父。

拓跋焘,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人,太宗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统帅。拓跋焘聪明大度、应付裕如。12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骑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焘继位后重用崔浩、高允等人,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不是。

     拓跋焘生于公元408年,死于452年,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登基,攻灭胡夏、北燕、北凉,降伏鄯善、龟兹、粟特等西域诸国,统一中国北方。北逐柔然,南击刘宋,饮马长江,史称太武帝。

    拓跋宏生于467年,死于499年,北魏第七位皇帝,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五岁即位,494年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改革北魏政治制度,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

   孝文帝是拓跋焘的玄孙,二人相距59年。

   

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分别出了位有所作为的皇帝——统一了北方的拓跋焘和开创“元嘉之治”的刘义隆,他俩只相差1岁,几乎同时当上皇帝,非常巧合的是,都执政了29年,最后都被自己人谋杀而死。

刘裕时期,南朝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南北朝的疆界差不多就是黄河,但很快,刘裕死后,双方就在河南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北魏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占领了河南、山东等地,把边界推进到了淮北一带,之后双方基本都致力于自身的发展。

在北方北魏是最强大的政权,占据着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这一带,除了他们,匈奴后裔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占领了关中地区,还有甘肃、青海一带的北凉和西秦,以及京津、辽东一带的北燕。

战后的第二年,就是公元452年,拓跋焘被杀。

原来拓跋焘脾气暴躁,杀戮很重,他统治后期国内政治相当混乱,在亲信太监宗爱的煽动下,竟然杀了自己的太子。后来宗爱怕被他治罪,先下手为强弑杀了拓跋焘,他死时年仅45岁。

下一年,就是公元453年,刘义隆也非正常死亡了。

原来他儿子太子刘劭(shào)行巫蛊之术诅咒他,结果他埋的宋文帝玉雕人像被发现了,刘义隆就准备废了太子。刘劭一伙情急之下,杀入了宫中,弑杀了刘义隆,他死时47岁。

刘义隆和拓跋焘,一位是开创元嘉之治的南朝宋文帝,一位是统一北方的北魏太武帝,这一文一武两位皇帝,几乎同时即位,同时被杀,这大概就是历史老人给他们安排的命运吧。

展开全部

没有吧

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452年在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享年44岁。

军事家,优秀的骑兵统帅。

字佛狸,鲜卑族拓跋部人。

北魏泰常八年 (423)十一月即皇帝位。

他重用汉世家大族崔浩等为谋臣,把握作战时机。

他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并且开创了骑兵闪击战的雏形。

他从即位之初,便整治吏治,励精图治,先后攻灭北燕、北凉,讨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南朝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

兵伐漠北高原,大破柔然,后者成为威震欧洲的阿尔瓦人。

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

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

始光四年 (427),他率军攻赫连夏,发生了非常著名的北魏攻夏统万城之战,这是一场空前的“骑兵攻城”的战例,备受后世的军事家们所推崇。

太武帝生活也十分清俭,讨厌奢华。

在进入统万城之后,拓跋焘见夏国皇宫富丽堂皇,大发雷霆:“竖子之国,竟敢如此滥用民力!

怎能不灭亡!

” 后来,群臣进谏,希望太武帝能够重修统万城,并装饰北魏宫殿。

拓跋焘不以为然,说:“古人说得好:‘在德不在险。

’赫连勃勃造了那么坚固无比的统万城,最后不还是被朕攻灭,国破家亡。

如今天下还没有平定,朕更需要人力上战场去da仗,而不是发动老百姓去建造房屋城墙。

”而作为国本的军事上的开销,拓跋焘则绝不吝惜。

至此,拓跋焘已经打败了当时中原之地的最大劲敌。

之后,他又讨灭山胡,降伏鄯善,向西远逐吐谷浑。

公元431年,夏国灭亡。

公元436年,北燕灭亡。

公元439年,拓跋焘进军北凉都城姑藏,北凉灭亡。

从而结束了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北方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至此,使中原老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定下来。

在向东西扩张的同时,北魏也受到北方柔然的威胁。

拓跋焘十二岁便远赴河套保卫长城抗击柔然的入侵,把边塞军务整顿的有声有色。

始光元年(公元 424年)八月,太武帝拓跋焘(公元 408—452年)即位不久,柔然牟汗纥升盖可汗大檀率 6万骑兵进犯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拓跋焘率军赴击,被柔然军团包围50余圈。

左右大惧,但见拓跋焘声色刚毅威严,不为所动,军心这才稳定下来。

北魏射杀柔然大将,柔然乃退。

公元425年,因为战事刚刚过去不久,双方都在休整部队,拓跋焘于是放弃了全面的休整,突袭柔然,大破柔然军队主力。

从此,拉开了北魏对柔然的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拓跋焘13次率军进攻柔然。

尤其是429年,拓跋焘分兵两路,取道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和大娥山,大举攻打柔然。

东路由拓跋焘亲自率领轻骑军长途奔袭,出奇制胜,很快就抵达栗水(今蒙古西北翁金河)。

柔然的军民个个吓得大惊失色,拓跋焘领军纵深穿插,俘虏敌军甚众。

自此,柔然势力削弱,为稳定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柔然可汗远遁,北方边塞得以安静。

他深入漠北,终于使柔然“怖成北窜,不敢复南”,“边疆息警矣”。

于是拓跋焘又击溃高句丽、柔然附属部落,扩地千余里。

430年,南朝的刘宋皇帝刘义隆北伐,北魏将士王慧龙、韩延之、司马休之等人率军顽强抵抗,击退了刘宋。

450年,宋文帝急于求功,听不进老臣宿将的意见,轻启兵端。

在进军初其的时候很顺利。

但是到了十月,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下反攻:10月末:“冬十月癸亥,车驾(拓跋焘)止枋头。

(拓跋焘)诏殿中尚书长孙真率骑五千自石济渡,备玄谟遁走。

乙丑,车驾济河。

玄谟大惧,弃军而走。

众各溃散,追蹑斩首万余级。

器械山积。

帝遂至东平。

萧斌之弃济州,退保历城。

(拓跋焘)乃命诸将分道并进:使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拓跋仁)自洛阳出寿春,尚书长孙真(长孙翰的儿子)趋马头,楚王建(拓跋建)趋钟离,高凉王那(拓跋那)自青州趋下邳。

”11月:“刘义隆鲁郡太守崔邪利率属城降。

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

壬子,次于彭城,遂趋盱眙。

”12月:“刘义隆将军胡崇之等率众二万援盱眙。

燕王谭(拓跋谭)大破之,枭崇之等,斩首万余级,淮南皆降。

是月,永昌王仁(拓跋仁)攻悬瓠,拔之,获义隆守将赵淮,送京师斩之。

过定项城,及淮西,大破刘义隆将刘康祖,斩之,并俘虏将军胡盛之、王罗汉等,传致行宫。

癸未,车驾(拓跋焘)临江,起行宫于瓜步山。

永昌王仁(拓跋仁)自历阳至于江西,高凉王那(拓跋那)自山阳至于广陵,诸军皆同日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

” 至此,拓跋焘实现了“饮马长江”的志愿,而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

拓跋焘五路远征军直达长江北岸,其中,拓跋焘亲自率领的北魏主力兵抵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与刘宋首都隔江相望,使得南朝大为震动。

其他各路也先后到达江淮一带。

但魏军还不具备渡江灭亡南朝的条件,并且北方人不习惯南方气候,军中士卒多染病,魏军在江边掠民烧屋后退军

补充回答: 不过他在对宋的战争中,虽然大胜,但使军民疲惫,并且远征也消耗了较多的财力物力,将士染病,尽管相对于南朝来说,北朝的各项损失是非常少的,但是很多优秀将士在回到北朝之后,重病不起,使得“国人怨恨”。

450年,失败后的刘宋不仅输掉了战争。

也输掉了苦苦积累的小康盛世。

也输掉了国运。

两个年纪相仿(刘义隆比拓跋焘大一岁)的皇帝终于在最终分出了高下。

也为后世北强南弱的历史趋势奠定了基础。

拓跋焘灭佛,在北魏史上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封建史上也是很有名的。

太延四年,太平真君五年和七年,他三次下诏打击佛教,要全国各地碎佛像、焚佛经、诛杀僧侣。

不负担赋税,徭役的僧侣人数膨胀,就会大大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寺、塔、经、像的增多,是社会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这与拓跋焘大力提倡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增加物质财富,保证军国费用的方针政策相抵触。

在拓跋焘大力提倡“文教”,要以儒学“一齐政化”、“政齐风俗”的情况下,他认为让“虚诞不经”的“胡人”的佛教广为流传,只会招致“礼义大坏”、“天常大乱”、“王法废而不行”的恶果。

因此,拓跋焘要坚决打击佛教,是很自然的了。

拓跋焘崇儒灭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不过,由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的灭佛运动,没有过去的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拓跋焘的北魏政府采取的手段过硬,程度有些过于激进,但是这也给以后的反佛斗争以深刻影响和宝贵经验。

拓跋焘取得北挫柔然,南败刘宋,消灭中原割据势力的胜利而统一北方,除凭惜其祖父,父亲给创立的基础外,他自己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军事、经济、政治措施,更是重要因素。

拓跋焘赏罚分明,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

”拓跋焘成年后,颇识事体,生活十分清俭,讨厌奢华。

俭朴耐苦,而赏赐功臣绝无吝惜。

南北朝是指从公元420年~公元589年间,南朝与北朝的合称。北朝的朝代有:北魏,北魏又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然后是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北周又灭掉了北齐。南朝则比较简略,先后是宋、齐、梁、陈。

十六国后期,一个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从386年建国之初,就非常重视 汉族文化,很快,在他的亲汉举措不久打败后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权(386-534年)之后,又消灭各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部中国长期混战的局面。中国北方开始进入北朝时期。

按照史家的习惯,公元439年,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往往被视为北朝的起始之年。

北魏立国一百五十年,历经9代12帝,是南北朝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个王朝

公元423年十一月,北魏世祖拓跋焘(被后人追谥为太武帝)即位。

在他统一北方期间,北方已经逐渐开始恢复了生产力,中原百姓民心也倾向于北魏。

太武帝非常善于使用骑兵,先后多次引轻骑兵攻伐大漠,击溃 柔然,柔西逃。

后者便成为后来 威震欧洲的 阿尔瓦人。

灭亡了赫连夏, 北燕, 北凉,又西逐吐谷浑赶出中原,北方统一。

北魏前期以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后来孝文帝大举实行汉化,政治中心也迁徙到中原腹地洛阳。

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从5世纪下半期开始,其汉化趋势加快,开创了北魏黄金时代的正是 北魏孝文帝 元宏。

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 洛阳,在迁都洛阳的同时,孝文帝将鲜卑族拓跋姓氏改为元,此外他还禁止使用鲜卑语,禁止穿带鲜卑服饰,并颁诏宣布吸收汉族文化。

孝文帝企图通过限制自身文化,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

孝文帝实行三长制,颁布均田制,迁都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鲜卑旧俗的措施。

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 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 民族融合的阶段。

孝文帝死后,由于部分守旧贵族和鲜卑武人的反对。

北魏统治者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

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六镇起兵,北魏陷入分裂和内战。

给中国历史吹入融合新风的鲜卑族逐渐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族中。

不久,连鲜卑族姓氏也烟消云散。

但企盼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的美好意愿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镌刻出不可磨灭的丰碑,昭示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性进程。

北魏孝武帝末年,权臣高欢、宇文泰将北魏辖区切割成东、西两块。

东魏(534-550年)以邺城为都,历1主16年,西魏(535-556年)都长安,经3帝,共享国22年。

东、西魏先后被北齐(550-577年)和北周(557-581年)取代。

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高氏所建的政权,立国28年,有3代6帝。

公元577年,周灭齐,北方重新统一。

北周是宇文鲜卑人统治的王朝,历3代5帝,计24年。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废静帝自立,改国号为隋,是为文帝,北朝结束。

最终由北方的隋朝(统一之前也叫北隋)灭 南朝陈,重新统一了中国。

南北朝结束。

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 450 年),北魏皇帝拓跋焘亲率十万鲜卑精锐步骑兵南下的军事行动失败后。回到平城拓跋焘越想越窝囊,眼看就要吃掉一桌好菜,却生生被刘义隆毁了。

拓跋焘给刘义隆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极力挖苦讽刺刘义隆。说刘义隆以前经常和夏、北凉、北燕、吐谷浑、高丽等国勾勾搭搭,想拆他台,可现在这帮人在哪? 死的死,降的降,看你以后还能和谁胡搞。

元嘉之战,又被称作元嘉北伐,先后有过三次具体的战役,结果都是以刘宋的事败和北魏的胜利而告终。元嘉之战的发生,基本上奠定了北强南弱的军事格局。而南北双方的最高统治者,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足以称得上是南北朝时期极具雄才大略的君主。

刘义隆和拓跋焘之间更像是是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即生刘义隆,何生拓跋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i20221019075016c59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