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论语》有什么样的好处?
①
1、教学方面,可以给老师建议,要因材施教。
2、学生方面,可以教导我们尊师重教,文明礼貌,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可以从全方面的培养孩子的人格。
3、可以传承中国经典文化,让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影响中国人,更多的是要入党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这样就可以彰显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与强大。
②
读《论语》有什么样的好处?
回答这个问题肯定是站在当代人现代观念来回答问题,否则不是以认真态度回答问题。那么当代人现代观念都有哪些观点呢?
当代人现代观念也不是统一的铁板一块,每个人每个行业也各有各的不同。比如社会问题研究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伦理学家也都从自己从事的职业角度解读《论语》,解释社会现象,读论语所得的体会也不尽相同。
那么你认为站在哪个角度哪家学术眼光解读《论语》比较科学呢?我认为站在历史角度社会发展学家的眼光解读论语比较科学。因为《论语》大部分论述的是2000年前的人文伦理和孔子认为社会怎样运行才合理的论述。
从这种眼光去认知《论语》,会给人以对历史和现代的相同与不同怎样去区别,从中怎样有鉴别的吸取和传承文化的启迪。
从这样一个角度和眼光去读《论语》,当然有许多话要说。
…………。
③
读《论语》的好处,考验一个人的逻揖判断能力。
如,孔子述而不作,《论语》里却尽是子曰,《论语》是谁作的呢?
如,《论语》说孔子罕言利与命与仁,通读《论语》发现,一个也没罕言,仅仁,有一百多个,《里仁篇》前七段短句子,孔子就言了十八个仁。
论语,圣人孔子怎么搞的,前言不搭后语?
④
个人觉得《论语》有用,且很有用,很实用,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论语》是由孔子(前551-前479)的弟子们根据孔子平日生活中的言行记录摘录而成的,距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2500年左右.虽然有部分内容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制度、生活环境的变化已经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脱节不再适用,但《论语》讲述的内容是分两部分的.
一部分是可变内容,也就是环境因素、***部分.这部分可能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已经不能直接拿来运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了.
另一部分是不变内容,指的是人性方面的问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化,人性是基本不变的.
⑤
孔子的智慧——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但,很少有人这么去读。
⑥
明礼而谨行,修心而慎独,非中庸之道不行也。
⑦
举些《论语》的实例,再作总结。对不对,自己体会。
在《论语·阳货》中,孔子提出:“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也就是说:知识、道德等水平的高低是天生的,不能通过学习来转换。你要天生不行,学也没用。
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又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也就是说:我觉得你水平中等,我可以给你说说上等;我觉得你水平低,就不给你说好的。
可是孔子没说过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别人是中还是上。也许就是靠感觉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可是他常常贫困。子贡不听我的教导,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
也就是说:最听孔子话的颜回穷死了,不听孔子安排的子贡发财了。
你要不是认为越穷越光荣,最好是别学《论语》。非要学所谓传统文化的话,还不如和这个小姐姐一样学***:
事情都有两面性,读《论语》的好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让人有忠君思想,别提把权力关到笼子里,或有限制官员任期的不合法思想。
让人有尊卑意识,不敢妄议肿不肿殃不殃的!可在一定程度上免除牢狱之灾。
让人有等级观念,不能越过级别上访,给领导添堵。哪怕被压迫到无路可走!
一定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级别,在什么级别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别指责特权特供,别骂官员贪污!
读《论语》最大的好处是:对不学无术,又懒又贪,只会耍嘴皮子的人来说,可以装国学大师了。把国/儒学捧高点,上当的人多一点,自己也就能混水摸鱼捞点昧心钱。
当代非著名不伟大思想家张猛有句名言:读《论语》而不反孔儒者,非奸即贱。
⑧
例如:论语里面讲到的“恭、宽、信、敏、惠”五个字.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易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取得成就,慈惠就能够借用他人之力.”
不管是在家庭、学校、社会都非常实用.
恭则不侮:试想一个自己平时品行都不端重、言行不庄重的人怎么能得得别人的尊重呢."礼人不答反其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宽则得众: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如果对待周围人的过失不依不饶,穷追不舍,不给别人台阶下,到头来只能是自己无朋无友,孤家寡人了.
信则人任:"信不足也,有不信焉." 很多人抱怨别人对自己不信任或得不到重用,很多时候是平时自己的言行不一造成信誉度不够的原因.
敏则有功:“天道酬勤”,都懂的.
惠则足以使人:如果希望自己能在关键时候一呼百应,这个字就必须要在平日里做好了.宋江没什么武功却能成为梁山108枭雄首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这个惠字的理解运用的程度.
⑨
让大家“修齐治平”啊
⑩
读《论语》好处很多,其中有三点特别适合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迷失而焦虑的我们。
1、找到生活的意义。
2、安定内心,形成自发的自律。
3、根本上提升写作能力。
1、帮助生活没有意义的我们找到意义
《论语》是孔子的人生感悟收获,它不是宗教,甚至也不需要把它当成哲学看。
它讲得都是朴素的为人处事的真理,让我们懂得如何去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这些朴素的真理经过了2500年的检验和考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正确性。
2、《论语》是为需要纳税、交房租的我们写的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孔教研究》中说:
“(如果一定说它是宗教),它是一种对那些纳税的、交房租的普通百姓而设立的宗教,故此它并非是一种享乐主义的宗教。”
因此《论语》的语言平实,好像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地铁里、小餐馆里,坐在我们对面,聊着一个个普通的话题。
《论语》就是为那些每天起来必须关心粮食和蔬菜、油价和过路费、按揭和借呗的我们写的,为需要借助电影、抖音、公众号、心灵鸡汤来抚慰孤独和辛劳的我们写的。
它不但能抚慰我们的心灵,更能安定我们的心灵,而真正的自律和精进,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3、从文采和思想两方面提升写作
《论语》的语言极其富有特色,看那些对话,富有个性,而且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比如这句: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有的读来场景感非常强,境界让人心驰神往,比如这段著名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
把这些段落背诵朗读到滚瓜烂熟,我认为比上一些写作课要好很多,它的作用是长期的。
所以,《论语》真的值得我们一读。
二、读《易经》到底有何好处?
《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根。
读《易经》的好处,首先是开智慧。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哲学观。后世一切文化经典的产生,乃至今天中国的管理学、成功学等领域,处处蕴含着易经的智慧。《易经》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次,如果悟性够高。可以简单学习占卜知识。但不建议用。我等凡人,平常心过活,顺应自然即可。天机不可窥探,窥探者必伤元气,必背因果。所以慎用。
再次,《易经》知道皮毛即其价值即可。不可深透。一方面人有限的智慧,不可能深透,宇宙的奥秘无穷尽;另一方面,即便身赋才华,也不要深入。易经和佛学,不要深究,否则人则废。
一般性的翻翻,比较难懂,可能收获不多。要真是沉淀下来,认真读读《易经》,可以受到的启发还真不少。
仅举几个方面:
第一,了解中国文化源头,溯源《易经》,就可以理解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创生模型。也同时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模型。也就是说,基本懂得了道家。
第二,《易经》的阐述文字,被称为十翼,相传是孔子手笔,也就是孔子解读《易经》。现在我们习用的大部分易经成语,术语,都来自这些解读。读懂这些文字,基本也就懂得了儒家。
第三,《易经》讲道,道就是自然规律。弄懂阴阳,就懂得了这个世界一半的真理。弄懂五行,就明白了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弄懂八卦,就将万物及人事紧密连接,可以进一步弄懂万物一体的更高维度哲学观。
第四,《易经》是符号学,用阴阳两爻及八卦的变化解读世界,万物运行之理只用简单的符号就揭示到位。可以学会符号学,进一步理解世界早期的文化传播方式。
第五,《易经》是逻辑学,整个体系有严格的逻辑思想。可以学会推演万物及人事的基本规律。
第六,易经是占卜学。吉凶悔吝,旦夕祸福,自有更高维度的规律存在,不以信不信为转移。懂得了这门学问,可以避免人生中的很多意外,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
总之,《易经》有极大的认识空间,某些原理是高维度的。投入进去,会有更多收获。
通晓明辨天地事物机理,善于理解体悟阴阳之道。注意,把易经理解为算卦,风水的只是一种很片面和狭义的理解,也只是一个分支!读易需读道德,皇帝内经,中庸这些书,相互参考!其它随缘!个人建议。
汝沵能读懂、读通《易经》之人,理通“万物”、“万事”开悟、开窍,非一般人之智也。似懂非懂者,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只知其象,不知其形,只知其意,不知其思,只知其浮,不知其涵,只知其引,不知其申,只知其理,不知其道………
《易经》博大精深、浩瀚无垠、智慧无穷、神奇无比、玄妙无边、哲理无限、学海无涯、变化无极、极中极也,何以极乎?!变通无常、无常之中有常、有常之中无常、玄中有玄、玄中无玄、谓之道也………
读《易经》:学而优则仕,学而可取、学而有用、学而升值。学而无用者,谓之庸人;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懂则愚,学而不通则无,故而枉然,谓之蠢人………
说起《易经》,很多人马上跟算命占卜联系到一起,其实,《易经》不仅仅是占卜之书,它是中国儒、道等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现代人又称《易经》为“宇宙代数学”。
读《易经》可以让你能够深刻理解很多实用的社会、人生的规律。有句话叫“善易者不卜”,就是精通易理的人,不用占卜,一看事情发展的状态,就能预知结果。有哪些易理呢?大概列举一些:
1、“物极必反”。《易经》八卦的演算法则之一就是阳极变阴,阴极变阳。物极必反之理贯穿于《易经》之中。《易经》乾卦中说:“亢龙有悔”,意思是龙飞得太高,太得意了,必然会有悔恨。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有人过分得意,比如又升官又发财,翘着鼻孔看人,觉得自己了不起了,那么就可预知此人早晚要倒霉。
相反,如果有人屡经挫折,坚持不懈,你就可以预知,此人终将“否极泰来”。“否、泰”都是易经中的卦象。
2、变。事物时时都在变化。《易经》的这个“易”字,就是“变化”的意思。“六爻之动,三极之道”。动,就是变化。《易经》告诉我们,一定要以变化的思维来看待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居安思危,不要以为能躺着过一辈子。就像富二代,如果不努力,天天吃喝玩乐,早晚要败家。
3、审时度势。《易经》非常重视时机。《乾卦●九一》:“潜龙勿用”,即使你是一条龙,时机未到时,你也要做“潜龙”,深潜水中,不要乱动!《屯卦●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意思是,追鹿没有准备好,进入林中,此时君子不如舍弃,勉强去追,必定会很艰难。所以出手之前,一定要看好时机。
4、《易经》非常讲究“位”,就是要处于合适的位置上。《易经》六十四卦中几乎每一卦都会说到阴阳“得位、不得位”。凡是不得位的,不是“凶”就是“悔”。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说你处的位置合适不合适,或是你办事得当不得当。
5、中正。《易经》推崇“中庸之道”。就是为人处事不要走极端。六十四卦中第二爻、第五爻处于中位,卦象美好的居多。“中庸之道”可不是“平庸”、缺乏个性”的意思,而是行事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因为物极必反嘛!“正”就是品德要正,做事要正。***的名号“中正”就取自《易经》。
总之,《易经》中深藏的道理很多,《易经》之理深不可测,六十四卦可演绎无穷;即使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本非常实用哲理之书。想读《易经》可以从学习八卦入手。
关于《易经》的历史地位,自古以来早有定论,八个字: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那么《易经》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想要明白易经的学问体系,我们先要了解5个问题。
1、易经没有真正的作者
很多人都在苦苦追寻和追问易经的作者究竟是谁。有人说是伏羲,有人说是周文王,也有人说是孔子完善的易经。其实这都不对。易经是古代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作者只有一个,就是代表中华智慧的那么一群人。
伏羲造八卦
这一群人里,最开始是以伏羲氏为首的人们,用最朴实的双眼观察天地,做成了八卦。这就是先天八卦。然后,殷商末期,周文王被困羑里,周文王姬昌在前人研究易经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整理整合工作,最终总结出64卦的卦象和卦名字。
因为我们一定要知道,周文王在没有画出64卦之前,他也会占卜,也是利用易经的思维在占卜。
所以,绝对不能说易经64卦就是周文王发明的。
只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整合而成。
后来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在文王64卦卦图和卦名的基础上写出了爻辞。
就是每一个卦的六爻爻辞。
剩下的彖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等就是以孔子为首的几代儒家学者的工作了。
历经三圣
那么,您说易经的作者是谁?您可以说是伏羲,也可以说是文王,也可以说是三圣作易。但这都不完全,易经本是一门规律学,就是古代先民集团的智慧。所以,易经从本质上说,没有真正的作者。
2、易经的基础是八卦,八卦是怎么来的?——归类。
关于易经八卦的来源,在《易经》系辞传中这样说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於天, 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句话说的很清楚不过了,没有什么神话,就是我们的先民在伏羲的带领下,用懵懂的眼睛认识世界,通过归类法归类,认为天地万物总体可以分成: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大类。
八卦图
剩下的所有东西都往这8类里归类。比如,巽为风,为草木,为飞鸟等等,这样归类,八卦就包罗万象了。那么在八卦的基础上两两卦重叠就成了64卦。64卦中,乾坤两卦代变天地之门,其间62卦专述人事。
3、易经的核心观点有三条
易经的核心观点有三条:简易、变易、不易。
三易
简易:用简单的对比看透万事万物的本质,此为简易。易经的思维是从64到8再到54321的过程。64卦,八卦,五行,四象,三才,两仪,太极。是化繁入简的过程。
变易:天地万物只有运动是绝对的,其他都是相对的。所以易经分阴阳,分动静,分刚柔。只要运动就有变化,人爻学会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任何的对错都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不易:易经最后告诉我们,人世间只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就是老子说的道。因为我们永远摸不到道,只能无限地近道,所以,道是不变的,其他都是变的。
4、易经的表达方式——14个数字
易经的表达方式可以用1、2、3、4、5、6、7、8、9、10、12、60、64、384来表示。1就是太极,2就是阴阳两仪,3就是三才,4就是四象,5就是五行,6就是六爻,7就是七政,8就是八卦,9就是九宫,10就是十天干,12就是十二地支,60就是六十花甲子,64就是64卦,384就是384爻。
八卦与数字
5、易经的作用
历代学人之所以读不懂《易经》,是因为不知《易经》之根本,而被一些庸俗的易学家们误导的结果。
古人误导受害浅,今人误导受害深。
《易经》与佛法儒家道家一样,有正法时、像法时、末法时,从经典文化诞生的轴心时代开始,2500年间经典解读智慧呈现退化易经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她是古带中华哲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石,易经不是死的知识,她讲究变化,附和万物自然一切的规律,看你的认识程度,好处自不必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是为什么呢?对国人来讲,进化论是科学,人类是不断进化的,经典文化怎么会有退化现象呢?
人类的一切智慧成果都是通过大脑创造的。大脑有左脑和右脑之分。左脑主管语言、数学、逻辑、理性,右脑主管印象、直觉、储存、感性。就像一个人童年时右脑发达,成年后左脑发达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在其童年时代以右脑文化为主,在其成年时代以左脑文化为主。
所以人类的发展有两条线:左脑进化,右脑退化。那么,《易经》的根本是什么?《易经》的根本是象数。象数的根本是类象。象数是根本,理占是花果。象为根,数为本,理为花,占为果。象是右脑的德能,数理是左脑的德能,占又是右脑的德能。《易经》智慧从右脑开始,转到左脑筹划,最后又回归右脑。
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存在同步性、共时性原理。这也是《易经》的基本原理。
最早的高级公务员手册。集科学,哲学,政治,人文,方法论于一体。
《易经》是智慧之学,是“六经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东方哲学的源头。读《易经》的好处大略有如下五点:
一是当你在人生路上,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前途命运并不随人所愿,出现想不通、闹不明,人生出现困惑或者是迷茫时,《易经》就是人生指路的明灯。《易经》中充满智慧,可以帮助人生路上解惑答疑。
二是《易经》原本就是卜筮之书,其中不少卦辞、爻辞、彖辞就是当时的卜筮之辞,所以学好《易经》了,遇到疑惑不决、无可求救的事情时,自己可以通过卜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易经》是很深刻的东方哲学。
中国的教育,从中学到大学,甚至哲学专业的硕士、博士,教材中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哲学为根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西方哲学为主。
这些哲学在肯定世界是物质、是运动、是普遍联系的同时,较好地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讲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但《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八经卦”讲了三重矛盾、《易经》64个成卦讲了六重矛盾,《易经》研究的基本范畴“经传彖辞、卦爻象形、阴阳乾坤、九六初上、时位中正、应比乘承、吉凶悔吝、大小往来、象数理占、道德性命”,在其所有的64个卦、384个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和具体关联,《易经》的系统论、时空论、信息论的哲学科学思想,尤其是方法论的具体化和具体应用上,中、西方教育体系中,所有的哲学课程,都远远没有《易经》更深刻、更具体、更实用。
四是《易经》是流传下来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其语言逻辑、语法修辞、文字应用上,也是很多文学作品、文化著作所不可比拟的。《易经》语言优美、用词简练、类比推理、形象生动、环环相扣,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古典文化素养,《易经》中的很多成语、语句现在仍在应用,这就是5000年经典的魅力。
五是《易经》中有很多智慧、经验、道理的总结,随时读到、随时受益,甚至终生受益。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潜龙勿用”、“利牝马之贞”、“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䘧”、“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毁身”,等等,等等。
我觉得《易经》是给人们认识这个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一个哲学的途径,这是介于当时人们认识的水平。但是,大部分被人们解读成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并且广泛应用在古代不同领域,甚至是宗教领域。真正领悟到它对认识世界的作用少之又少。
趋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