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100字介绍,嬴政统一六国的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王政继位时,秦国已吞并了巴、蜀、汉中,西南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三川郡。

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争。

第一:灭韩国

秦始皇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韩国。

因为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却是秦国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

但是,韩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秦军屡次进攻韩国,均被韩国击退。

在用主力进攻韩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

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

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

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第二:灭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荒的机会,又派王翦领兵攻赵。

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

在紧要关头,秦国使出杀手锏—离间计。

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

赵王轻信谣言,派赵葱和颜聚替代李牧。

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

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

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痛击赵军。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军攻破邯郸,这座名城落入秦国之手。

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献出赵国的地图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

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河北蔚县),自立为王。后秦军在公元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第三:灭魏国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献出丽邑,以求缓兵。

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

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之时,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河南开封)。

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

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

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

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国灭亡了。

第四:灭楚国

南方大国楚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

但是,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统治集团发生内讧。

幽王的同母弟犹,即位为哀王,但仅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了。

负刍成为楚王。

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

就在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

公元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要开始了。

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

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

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

这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

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

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

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

接着,秦军攻占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时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

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西周灭亡以后,经过春秋五霸,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候,七雄并立。

而七雄争斗的结果,是西方的秦国占了上风。

秦始皇,也就是秦王赢政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生。

他在前246年即其13岁时,继承王位,前237年即其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

在军事上,他制定了“分化瓦解各个出破”的正确战略。

经过长期的准备,秦王赢政开始着手进行统一战争。

赢政首先灭掉了早已臣服于自己的韩国,将韩国的贵族王室都押送到咸阳。韩国是六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而且和秦国相连,它的灭亡,为秦国势力东出承谷关提供了条件。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贯攻破大梁,魏国灭亡,韩赵魏原来是一个国家,就是晋国。晋国原本是春秋诸候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可惜的是,这么一个强国却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自己又互相猜疑,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

接着,赢政计划灭掉六国中地盘最大的楚国。

在御前会议上,年轻的大将李信认为,楚国虽然地盘很大,但是它的兵力不强,而且早在十几年前秦国就出兵夺取了楚国的巴蜀部分;如果是非曲直江而下,只要20万兵力,就可以征服楚国。

但是老将军王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楚国是个大国,虽然屡次战败,但是实力犹存,用20万人去消灭楚国是不现实的。

要灭亡楚国至少要60万兵力,而且稳扎稳打,才能成功。

但是赢政没有听取王翦的意见,他委派李信为统帅,带领20万兵力南征楚国。

但是战争的结果完全证明了王翦意见的正确,李信的20万大军在长江一线遭到楚军的顽强阻击,最后后援不及,大败而退,秦军损失惨重,兵士死伤无数,七个有名的悍将战死。

秦王政闰训大怒,把李信革职,并最后下定决心,派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选征。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戟。

楚国也动员全国兵力进行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只让兵士修筑壁垒,闭门不理杨国大将项燕的一再挑战。

过了一段时间,面燕做出了一个错误判断,他认为秦国新败,没有实力和胆量马上戟,王翦是在这么驻防保护已被占领的韩国,于是放松了敬惕。

就在项燕松懈之机,王翦突然发起攻势,楚国迅速瓦解。

秦军乘胜一直打到寿春,俘虏了楚国负 。

项楚得知楚王被俘虏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

王翦不给项燕以喘息之机,迅速打造战船,训练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购大势已去人得拔剑自杀,楚国灭亡。

随着楚国的灭亡,水面的燕国和东西的齐国也相继在公元前222年和公元前22年灭亡。这样,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统一六国的原因:

(1)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

(2)秦通过商鞅变法增加了国力,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3)秦始皇重用人才,促进了统一的到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秦始皇统一的六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

秦始皇花费了十年时间,相继灭掉了这六个国家,结束了战国时期500余年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1,商鞅变法后秦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2,秦国的军功得爵制度使军队战斗意志旺盛,作战方式 完善成熟,战斗力强大

3,秦国的宏观战略思想正确:远交近攻

4,优越的地理条件位置

5,六国对秦国的畏惧心理

6,秦统一符合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意愿,顺应了历史潮流。

帮助他统一的人有:李斯、尉缭子、王翦、王贲、蒙毅、蒙恬等人。

秦始皇能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性。

先从国力来说,秦从孝公变法后,国力大增,表现在:以耕战立国,民耻私斗,勇于公战,民乐耕种。从孝公到始皇,百年积蓄,国力强大。

其次,代有明君贤臣,从孝公开始,有孝公与商鞅,惠文王与张仪,昭襄王与范睢等,代有明君贤臣,保证了政治清明,有延续性。

地理之便,秦有函谷关,关东六国多次攻秦,都止步于函谷关,而秦具函谷关攻打关东六国,则关东六国疲于奔命。

秦有两大粮仓:成都平原与关中平原,都是天府之国,天赐沃土。秦无粮草后勤之忧,有粮有民,秦军则征战四方无往而不利。

秦始皇雄才大略,志在天下,良臣谋国,将士用命,兵精粮足,政治清明,席卷天下。

关东六国君昏臣暗,政治动荡不安,各自为政,互相攻打,争相贿秦。

最后乱世多年,民心思定,天下人希望和平,不再打仗。

所以说,秦胜六国,是其必然

秦国地处边陲,资源匮乏,人口也少,树敌颇多,地盘没有楚国大,资源没有齐国多,为何却能迅速崛起并且一统天下呢?原因有三,缺一不可。

第一,商鞅变法。

晋代谢安说,秦用商鞅,五世称皇。

商鞅变法的精髓是全民皆兵和军国主义。

全国分成两种人,种地的人和打仗的人。

奖励耕战,严惩私斗。

战场上提回一个敌人脑袋加爵一级。

游侠辩士商人赘婿等等不劳而获者将被关进大牢,或者送往前线。

国家不定时召开表彰大会,动员秦人参军入伍,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获得地位荣誉和实惠。

因此秦人在战争中都是玩命架势,被称为虎狼之师,冲锋的时候甘冒矢石连头盔都不戴。

现在出土的兵马俑秦人武士都不戴头盔。

因此几乎每战必胜,所向披靡。

第二,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秦人对六国的战略规划,李斯给秦始皇出的主意。

离秦国近的国家比如韩赵魏出兵攻击,远的国家如楚国齐国,重金贿赂其当权用事者,让他们在秦国攻击韩赵魏时候不要出兵相助,甚至成为秦国的盟国攻击被秦国攻击的弱国。

破坏六国连横战线,让他们搞合纵。

如果有些国家的用事者是有识之士,看穿了秦国的狼子野心,就派刺客把用事者暗杀了,或者使用反间计连环计美人计等等各种计把用事者赶走。

楚国的屈原就是被张仪各种手段搞掉的。

远交近攻使得秦国能够集中精锐力量各个击破敌人,最终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第三,郡县制度。

郡县制度区别于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贵族制度,而郡县制度相对平民化。

秦国每打下一地,就把当地的贵族打倒赶跑,任命当地的平民担任帝国的官员,让他们带领老百姓支持秦国。

老百姓为啥支持秦国,因为赋税少了。

以前既要缴纳贵族领主的税赋,还得缴纳各国政府的税赋,苦不堪言。

现在只要缴纳秦政府的税赋就行,所以各地的反抗力量主要是落魄失势的旧贵族,比如张良项羽之类,平民如刘邦的日子是过的很滋润的,根本没有反心。

之所以后来起兵造反,是被逼无奈,天下大乱了,不参加义军就得死。

三个因素叠加,蝴蝶效应勃发,秦国因此一统天下。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一,秦国能够统一六国是经过秦国几代君王的努力,尤其是商鞅变法以后延续的改革,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秦始皇为统一中国,个人的励精图治和付出也是不能忽略的。秦始皇个人的能力以及善于用人和秦国一贯不拒贤才的传统,也为秦国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为日后的统一大业做了一定的基础。

三,在战略上秦始皇继续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分化了其他国家的力量,为统一中国采取了最有效的战略手段。

至于说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一直都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他是暴君,也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

简单的两件事就给后来的中国影响深远,一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这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这在制度上保证了中国的统一;二是度量衡等统一措施的实施,是中国在经济上统一起来,并融合为一个整体,这是中国统一的经济和物质基础,这也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区的融合发展。

秦始皇留给中国的是延续几千年同一的文化,这是中国发展延续几千年而不分裂的根本原因。

功过秦始皇

你从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缓缓走来,依旧带着一身霸气和帝王之风,笑看这在你身后发生的几千年的风云变幻,似乎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一声怒吼:我才是中国的始皇帝。

历史的车轮倒回到两千多年前,当灭掉战国时期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时,你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

你完成了秦国几代国君的梦想,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你“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历史把你定格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精英之凝聚体——秦始皇。

你的统一六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你的专制集权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后朝的历代君主尊奉你的制度,一次次的分离聚合推动了中国历史滚滚向前。

你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开郡县制之先例,你接受了韩非的主张,开依法治国之先河。

你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希望“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可是历史却与你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仅仅两世就结束了你亲手谛造的统一帝国。

你后悔也无奈,你悲痛也不甘。

你不是输给了历史,而是输给了你自己,是你的残暴统治失去民心,从而把秦朝一步步推向“死亡”的边缘。

否则就不会有“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感慨,也就不会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悲惨场面。

有人说:在历史学家的眼里,你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帝王,而在百姓眼里你却是一个凶狠残暴的君主。

从郑国渠到灵渠,从骊山陵墓到万里长城,哪里没有百姓的血汗与辛酸?哪里没有尸横遍野、饿殍满地的惨状?可是,若没有你,又怎么有杜牧的《阿房宫赋》的盛誉?没有你,又哪里有万里长城的雄伟巍峨?没有你,又哪来兵马俑——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诞生?

你给中国文化设置了太多的悬念,你给中国历史留下了太多的空白,你给后辈人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去想像阿房宫的繁华峻丽,去体味孟姜女与望夫石的动人传说。

你留给后人太多的敬畏,敬畏你的严刑峻法;你留给后人太多的感叹,感叹你的盖世无双;你留给后人太多的思索,思索你的雄韬伟略;你留给后人太多的警示,警示你的仁义不施而导致强秦二世而终。

你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时事造就了你,给了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对也好,错也罢,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翻腾的浪花。秦始皇——这个名字穿越了时空,响彻至今。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代言人,你的雄才大略,你的非凡气质和过人气魄必将激励华夏儿女重整旗鼓,重振雄风,再展鸿图,再创辉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h202310281026097011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