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明历史有文字可考的最早当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在出土的时候大多是集中在地窖之中,这说明早在商代就已经有收藏文献典籍的习惯。到了周代更是建立了官方藏书机构,道家老子就曾任周王室柱下史,即负责收藏图书典籍的一个官职,大致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秦代图书典籍归于御史收藏,西汉初期的丞相大数学家张苍就曾任秦的御史,负责管理秦代的各种文献典籍。秦皇焚书这御史所管辖的图书是不在内的。太史御史以及老子担任过的柱下史大约都是干着图书馆长的事务。
汉代的图书已经有了相当规模,也有不少出土文物,比如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以及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其价值不仅仅证实了自清代考据派所怀疑的书籍年代真伪问题。更为了解汉代的图书样貌以及发展情况提供的宝贵资料。
隋代继承和发扬了两晋南北朝的图书事业,当时的官方藏书十分兴盛,可以说是我国官方藏书最兴盛的时代,藏书数量达三十七万卷之多,隋书经籍志所载的书籍大多已经失传。
唐代的藏书以开元为盛,两京藏书数量达到129900余卷。
可惜一丧于安史之乱再丧于唐末五代混战,到宋初只残存万余卷,虽经过多年搜集但图书的数量到仁宗时不过三万余卷,远不能与前代相比。
但宋代发达的印刷使得民间藏书十分兴亡,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在赵明诚死时还有藏书两万余卷,南宋大藏书家叶梦得数十载经营藏书十万余卷。
可惜的是在叶梦得临去世前一年十万余卷藏书悉数葬身火海 。
明清时代私家藏书的规模十分之大,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家不下数百。而图书发展到明代中期以后开始变为线装书。在这之前唐代的图书大多是卷轴装,如唐代李泌之子藏书两万余轴,有韩愈诗为证。一般轴端为木质下悬书签,存放时为插架存放。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敦煌发现的印刷于唐咸通九年的金刚经即是此种装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