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商鞅的成语故事轻诺必寡信,轻诺必寡信商鞅成语故事?

城门立信。

商鞅开始推行变法时,秦国人都不信他,他在城门口树立一根长杆,谁搬走就奖励千金,一开始人们都不信,无人尝试,终于有人鼓足勇气移走了,商鞅兑现诺言,奖励了千金。

从此,秦国人民也相信商鞅,相信商鞅变法。

成语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意思是轻易答应别人要求的,很少能够遵守诺言。

指那些不讲信用的人,很随意的就答应别人,可是又做不到,言而无信。

与之相反的则是一诺千金。

告知我们待人接物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随意答应,如果答应,就要要争取做到。

立木取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

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

”尽迁之于边。

其后民莫敢议令。

译文: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二百两。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一千两。”于是有一个人半倍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一千两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

”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

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成语故事是“立木取信”,人物:商鞅,主题:家国之信

轻诺必寡信的典故是这样的:《老子·六十三章》中介绍老子的一段言论:“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意思是: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经常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

这个典故的解释:现形容态度草率,或指不讲信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g202308251240156651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