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民国四年。
不平静的民国四年,一月就发生大事。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觐见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条件,要求民国政府尽快答复,并给予保密。
1914年,一战在欧洲爆发,日本趁乱对德宣战。
宣战的目的,是趁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时,劫取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对德宣战后,日本并未派兵去欧洲,而是派遣两万多日军,在山东龙口登陆,与德国在山东的驻军发生激战,将山东德国势力全部驱除。
战争于民国三年11月结束,紧跟着日本就在民国四年的一月,急着向民国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试图通过政府协议巩固在华利益,进一步控制中国,将中国变成日本之附属国。
“二十一条”主要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要求民国政府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且不得将山东再租借给其他国家;第二部分,巩固和进一步取得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居住、经商、开矿、筑路的特权,延长租界和铁路经营权至99年;第三部分,强制吞并汉冶萍公司部分股权,不得允许外人开采该公司周围的矿山;第四部分,中国沿海地区和岛屿不得租于或转让他国,(潜台词就是只能留给日本);第五部分,中国政府必须聘任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方面的顾问,合办警察和兵工厂,并向武汉、南昌、福建等地延伸日本的开矿、筑路等权利。
这五部分,不仅让民国政府确认日本在中国国土上强取豪夺的各种利益,特别是第五条,几乎是让中国政府成为日本的傀儡。
作为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者,而且还想世袭下去的袁世凯,当然是不愿出让自家的利益,更何况可能会变成傀儡。
可是,袁世凯从20多岁在朝鲜时,就与日本军队交手,经历过中日甲午战争。
虽然亲手组练了北洋新军,但与日本海陆军实力相比,差距有多大,心里更有数。
一次会议中,袁世凯问陆军总长段祺瑞,如果阻止日军在山东的军事行动,北洋军能支持多久,段祺瑞的回答是只能支撑48小时。
既不愿接受,又不能强硬回绝而引发中日全面战争,袁世凯只能使出浑身解数来应对日本的无理要求。第一是拖,与日本的谈判一直持续了5个月。第二是不顾日本要求保密而把条款内容泄密给英、美等国,借助国际社会对日施压。第三,把日本逼迫中国签署21条的消息告诉国人,让全国掀起反对声浪,用民意施压日本。
在各种办法用尽的情况下,积贫积弱的国力,根本无法激起袁世凯奋力一战的勇气。
在日本强硬的逼迫下,虽然对21条中部分内容做了修改,特别是取消了第五部分,但依然在5月9日,与日本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
相较于21条,虽然条款有所收敛,但仍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袁世凯仍被国人批判。
众多学校,把5月9日定为“国耻日”。
袁世凯的声望急剧下降。
度过21条危机后,颁布了总统选举法的袁世凯还是不安心,开始策划恢复帝制。
8月3日,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帝制。
8月8日,组织各省组成“请愿团”,支持恢复帝制。
10月25日,组织全国举行国体投票。
在作了一系列操控的表面文章后,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年号为洪宪。
大开历史倒车!
袁世凯称帝,在北洋军阀内部,就遭到了极大的反对,段祺瑞辞职劝谏,冯国璋也表示出反对,徐世昌亦辞去国务卿职务。
黎元洪在袁世凯称帝后,不受所封“亲王”衔。
梁启超发表文章公开嘲讽帝制,流亡海外的孙中山更是发表《讨袁宣言》,号召全国反袁。
12月25日,潜回云南的蔡锷,联合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并出兵讨袁。
护国运动展开。
民国四年还值得记录的大事有:
6月9日,外蒙古库仑活佛电告北洋政府取消独立。
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行结婚典礼。
12月14日,中国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