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成立后修建的一座重要的公共纪念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它傲然耸立于蓝天大地之间,无声地诉说着千千万万人民英雄战斗不息、奋斗不止的光辉事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顾纪念碑动工前后的故事,对于我们追思过往,不忘初心,凝聚力量,展望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1
1949年9月30日,******诞生的前一天。
傍晚,***广场上,一场隆重而简单的奠基典礼即将举行。说隆重,是因为参会的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朱德、***、贺龙、粟裕……他们为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而来。
说简单,是因为这场典礼没有什么布置,代表们站着就把事情办了。
1949年9月30日,***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来到***广场
主持奠基典礼的***首先致辞:“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随后,现场所有代表向人民英雄脱帽默哀。
接着,***宣读了他亲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至今聆听,依然荡气回肠。这段文字,后来由***手写,被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1949年9月30日傍晚,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朱德、贺龙、粟裕、***先后挥锹奠基
2
跟设计国旗、国徽一样,中国***照例面向全国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
海外华侨闻讯也积极响应,侨领***先生特意组织华侨绘制图纸、制作水泥柱头模型,寄回国内参选。
吴良镛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50年底自美国留学归国,1951年初随老师梁思成先生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据吴良镛先生撰文回忆,在纪念碑建造初期,各方面专家、设计者们进行了坦诚开放的争鸣。
通过竞赛,梁思成的设计方案得到采用。虽然设计竞赛已经定案,但是在1951年初的一次设计工作会上仍旧是众说纷纭。雕塑家们希望以雕塑为主,在碑前或碑顶作群雕,或碑身就是雕塑。梁思成则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应是一座“碑”,要来承载文字。
1951年国庆时,另有一个设计方案模型出现在***广场上:底下一个红墙台座,有三个门洞,台上立碑。
梁思成见后非常着急,写了一封信给时任北京市长彭真,详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意图,明确表示反对该方案。后来再次确定,使用梁思成的方案。
直到1952年8月1日,纪念碑工程终于正式开工。
工程开工后,仍有不少人提出修改意见,主要集中在碑顶造型上。有人主张碑顶应塑群像,有人主张应突出民族形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顶设计方案模型
为了进一步吸收各方面意见,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于1953年10月举办了修正方案的公开展览,后根据各方意见,又作了一些修改,碑顶仍为四角攒尖宝顶造型。
直到1955年,关于碑顶形式的意见仍未能统一。最后有人提议:既然碑顶的形式不好统一,就不要宝顶了。***先生不是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吗?那就让后辈子孙去完善碑顶的造型吧!
“这样,纪念碑的碑顶上就没有安装宝顶,留下了一个约两米见方的平台,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小组成员解长贺说,“现在看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是个未完成的杰作!”
3
对于第一个国家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党中央高度重视,设计者、参与者都付出了大量心血。
***为纪念碑题写了两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字。他叮嘱工作人员:多请专家们提意见,问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从中选取单个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写得不好,还可以重写。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这段记述中感受到“挥斥方遒”的***在对待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是多么恭肃与谦敬。
多年后忆及此事,解长贺用“出人意料”来形容——北京市政府领导将***两幅手书交“兴建委员会”并转交给设计组时,设计组成员欣喜万分。后来,选字、放大等一系列工作,就由解长贺负责。
选哪一幅?解长贺拿不定主意。征求大家意见,也是众说纷纭。后经多种考虑,他们选了其中一幅字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部分,和另一幅的落款签名和时间部分,组成了第三方案。解长贺专门将这幅重新组合的题字用笔双钩下来留念。
***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字“双钩图”
如今有些史料和媒体说***同志写了三幅字,其实是误解。通过解长贺及***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贾英廷等人的回忆文章,以及下列收据,可以清楚看出,***同志写了两幅字。
这张1960年5月的收据中写明:***亲笔题字二张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统领了纪念碑的设计和建造。可这八个大字要究竟是朝向南边的正阳门还是北边的***又是一道需要反复推敲的选择题。按照中国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这八个大字应该朝向南方,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则是朝向北方。
曾任***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贾英廷介绍,纪念碑在建造时进行过一次朝向的调整:平时的人流都是集中在广场北半部,说大家都建议***的题词要向北。1954年国庆以后,就把它改成了坐南朝北。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汉白玉浮雕,按照历史顺序依次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为题的装饰性浮雕。
浮雕共刻有170多个人物形象,连环画般概括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史。
为了让浮雕人物形象逼真,每个人物都是先做泥塑人体,然后再穿衣服。泥塑人体并非艺术家们按照想象去塑造的,而是有真人模特做参照。工作人员当时会去雇佣真人模特——要塑农民,就找农民来当模特;要塑***,就真找***战士来,而且还要穿真军装,拿真枪。
做泥塑人体所参照的模特儿
参与到纪念碑工程中的人无一不尽心竭力,认真严谨。
这是一个民族敬重人民、敬重英雄的共鸣。
4
浮雕定稿前,兴建委员会曾停工三天,组织了十万人到广场上观摩提意见,然后集中意见加以修改。
实际上,“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名称,也是参考了群众的意见。纪念碑最初的名称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者可以回看前文“***亲笔题字二张”的收据,上面的公章正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办事处”。
1953年10月,有6位人民***坦克兵建议,纪念碑纪念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各时期的人民英雄,应该把“首都”两个字去掉。
在最初设计的浮雕画面上,还曾出现洪秀全、林则徐等知名人物,甚至还包括一些当时仍然健在的领袖人物。后来经过考虑,决定以“表现群体,不表现个体”的原则来创作。
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最终,人民英雄纪念碑在1958年4月22日建成。
浮雕之一:抗日游击战争。注意浮雕右下方的生动细节:一位农民正从树洞里掏出***放在担箕中
历时9年,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在1958年5月1号正式落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和浮雕,清晰展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艰辛历程,折射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
在过去的60多年间,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上,承载着整个国家和民族对英雄先烈的纪念与缅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创作不仅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艺术作品中最具有历史性和艺术性的代表作,而且使建国后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其艺术成就堪为国之象征。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有这样的评价:“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重要性自不待说,单就其设计成就与所达到的境地来说,作为***的象征当之无愧,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
”
国家尚未正式建立,***选举尚在计票之中,***的第一代领导人首先想到的是,要为在历次人民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建造一座纪念丰碑,并于1949年9月30日开国的前一天举行奠基典礼,表明中国***和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先烈功勋,继承先烈遗志,完成先烈未竟事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2018年4月27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号开始施行。法律通过后的第二天,负责法律起草工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广场面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向逝去的人民英雄报告了英雄烈士保护法的立法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说:“我们怀着对英烈先驱和革命先行者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既是向你们报告英雄烈士保护法立法情况,告慰英灵;也是为了不忘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初衷。”
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矗立在首都北京***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不忘初心、服务人民,是今人永恒的信念和不变的执着,也是对先辈英雄们最好的告慰。
史册号网友观点:广泛宣传。
人人皆知,家喻戶哓。
存入心底,光芒四射。
英雄不朽,作者功伟!
人民英雄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全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他们!
由于纪念碑太大,当时还没有放大的设备,著名画家仿***的题词手书写在碑上,得到了***的认可。
永远怀念为建立******而牺牲的烈士,永远怀念英雄,,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度两边若是直线,显得细高,设计时改成了略向外扩的弧线,视觉效果显得纪念碑更加雄伟庄严。
我们今日的幸福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