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完整版?
①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封建社会里不许女人读书。
祝英台女办男装与梁山伯在一起共读书三年载。
三年的学习生涯,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的感情。
但是由于祝英台的父母不同意。
应把祝英台嫁给了马文才。
祝英台得了相思之病。
死后埋在路旁。
梁山伯得只祝英台是个女儿身。
后悔莫及。
当他路过。
祝英台的坟墓是。
便一头撞死在坟前。
后划到了两只蝴蝶,翩翩起舞。
②
这篇故事:首先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最后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
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版到会稽权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还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
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跳入坟中,其后坟中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③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只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绍兴城访师求学。祝员外经过女儿百般恳求,最终还是接受了女儿的请求。英台女扮男装,求学途中,邂逅了会稽郡城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义结金兰。
二人来到会稽郡城的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对她却只念兄弟之情。祝父思女,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两人相爱却不能相守,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三、梁祝的故事什么意思?
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从前梁山伯是一名读书人,在山上的书院中读书,祝英台是一名大家闺秀,她也渴望读书,便女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和梁山伯成为同窗好友,转眼之间度过三年,祝英台早就对梁山伯产生爱慕之情,但梁山伯一直不知道祝英台是女生。
最后知晓真相,两人真心真意相爱,但祝家阻挠二人婚事,让祝英台嫁给马公子,梁山伯闻讯忧思成疾不幸去世,祝英台在出嫁途中路过梁山伯的坟墓,前去祭拜,梁山伯的坟墓突然打开,祝英台纵身一跃进入坟墓,手下人急忙去拉,坟墓马上合拢,手下人只拽下祝英台的两片衣襟,后来这两片衣襟随风化作两只蝴蝶翩翩起舞而去!
梁祝的故事的意思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梁祝》是越剧传统骨子老戏,越剧诞生之初,男班老艺人便已在舞台上演出《梁山伯》。
梁祝是古代的爱情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对相爱的人,因为封建思想的迫害两个年青人不能走到一起,最后梁山伯郁郁而终,而祝英台也随梁山伯而去之后两人化作一对蝴蝶,比翼双飞自由自在的生活。故事的意思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④
梁祝的故事表达了古代人对于自由恋爱的向往以及突破传统买卖婚姻的禁锢的心愿。
梁祝是很出名的一部剧黄梅戏。戏曲中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成为同窗好友,经过相知相识,到揭开女子身份,成为一对恋人。而双方却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受到了家族的极大阻拦,祝英台也因此抑郁而终。梁山伯最后来到祝英台的坟前。与化为蝴蝶的祝英台一同化为蝴蝶。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人。
⑤
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的同情与祝愿,一方面反映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主要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本来是一对项链的人,但是因为封建传统的影响,导致两个人没有办法在一起,死了之后化作蝴蝶一起自由的飞翔。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五、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的内容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人本来是真心相爱的,但是因为传统观念和思想的束缚,没有办法在一起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也能够说明在古代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两个年轻人因为爱对方也不能在一起。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马乡)镇。
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
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
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
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
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
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
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
六、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有没有在一起?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一个爱情悲剧。最后他们并没有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最后,中台为了反抗父母给他的包办婚姻,毅然决然选择了自杀 。梁山伯来到祝英台墓碑前也选择殉情。最后从墓中飞出两只蝴蝶,后人认为他们变成了两只蝴蝶,永远相守在一起 啦!
梁山伯死后,祝英台去他的坟墓与梁山伯双双化蝶,以蝴蝶的身份重新在一起。
七、梁祝最早的纪录?
梁祝传说记载的最早文献,见于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
第一次记下“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的事。
晚唐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这个故事的全貌,名为《义妇冢》,其基本情节是: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
山伯,字处仁。
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
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
山伯后为鄞令。
病死,葬鄮城西。
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
问知有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
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但祝父却将英台许配马家。
山伯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
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
千多年来,梁祝爱情故事久传不衰。
关于“梁祝”的人物出生地和故事发源地也有众多说法,但经过众多权威专家研究考证认定,“梁祝”故事源头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不容置疑,并由此形成梁祝传说源自中原之说获得了我国史志界的认同。
1997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采风”栏目以《千古绝唱出中原》为题对梁祝故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该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周涛与军事天地节目主持人张莉也曾来此采访。
2003年10月18日,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在驻马店市举行的首发式,更确立了梁祝发源地是汝南的理论地位。
(驻马店外宣办)
最早记载于梁元帝时期
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350字左右)?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
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
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
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
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
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
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
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
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
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
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
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
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
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九、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谁写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民间故事传说,老百姓口口相传,后来被整理成了故事。唐初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大概是最早的记录。
但是实际情况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并不是一个朝代的人,梁山伯的家境也没有那么不好。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具体谁写的没有记载,
中国的梁祝故事,流传到国外至今发现的最早要属近邻朝鲜、韩国了。新近研究发现,在五代十国至宋代(918一1200年)时期,唐代诗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代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
到中国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
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传奇故事。可见,梁祝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久远。而且以后几乎传遍了整个朝鲜半岛。
1、张恨水、赵清阁、顾志坤这三位作家写过同名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2、《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
其中,《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3、史籍记载
1.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2.南朝梁元帝时(公元552-554年)《金楼子》一书中有记载。明代徐树丕《识小录》中记叙:“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二书已失传)
3.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4.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明州(今宁波)郡守李茂城写的《义忠王庙记》记载:“神喟然叹曰:‘生当封候,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君,诏为鄮令。”
5.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张津《乾道四明图经》称:“义妇冢,即为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6.南朝齐武帝时(公元483-493年)《善卷崇记》:“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寺”
7.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志》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8.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咸淳毗陵志》记载:“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皆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然考《寺记》,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9.明代作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古今小说》记载:祝英台为宜兴人,梁山伯为苏州人。并说祝英台是哥嫂将其许于马家,文中还有地裂、入坟、化蝶之说。
10.明朝著名文学家张岱(浙江绍兴人)在其著作集《陶庵梦忆》第二卷《孔庙桧》一文中写道:“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
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
”据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著名的梁祝文化研究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祝二人在济宁市邹县峄山读书,曾慕名而至济宁市曲阜孔庙拜祭过孔子,并参阅过孔庙的经文藏书,后梁祝二人因相互思恋而死,惊天动地,曲阜孔庙为了表彰纪念他们忠义精神,特地于二人在曲阜孔庙读书的地方标以牌匾,以示纪念。
张恨水,赵清阁,顾志坤这三位作家写过同名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⑥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者
张枣
张枣,湖南长沙人。著名诗人,学者和诗歌翻译家。文学激情燃烧的20世纪80年代初,少年张枣顶着诗歌的风暴入川,二十诗章惊海内,
⑦
作者不详,是个民间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华山畿》乐府及《访友记》、《同窗记》传奇,又名《双蝴蝶》,诸多的戏曲剧种都搬演过这一经典的爱情名剧,其中以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最为知名,京剧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时期推出:如建国初期沈阳京剧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大师程砚秋整理的《英台抗婚》、叶少兰和杜近芳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以及近年来迟小秋和朱强创排的新版《梁祝》等。
该剧的大意是:东晋时,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川剧为尼山)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
后,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
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
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
梁祝化蝶双舞。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
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
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
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