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于合纵连横的成语典故?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
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
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
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
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
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二、合纵连横的内容概括?
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连横相对。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三、由“合纵”与“连横”衍生出的成语有哪些?
①
由“合纵与连横”衍生的成语:
《纵横捭阖》:
战国时谋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
《合纵连横》:
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的“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 的典故出处来自河南与陕西交界的荆紫关,有一个两山对峙的关口。
关口外是八百里秦川,关口内是开阔的中原;咆哮的丹江与狭窄的古道在这里共同构筑成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
这个隘口就是荆紫关的“关”,荆紫关也因此得名。
据史书记载,发生在荆紫关早期最有影响的战争,就是秦楚之间的“丹阳之战”。
战国时期,秦、楚两国交战频繁。
当时荆紫关地处秦、楚交界地,其中一半属于秦国,一半属楚国丹阳县管辖。
公元312年秦、楚两国之间爆发了“丹阳之战”,秦国凭借占据荆紫关险要地势的优势,一举击败楚国,秦国获胜,荆紫关全部归入秦国版图。
之后秦楚两国修好秦国又把荆紫关划给了楚国。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一时倾向秦国,一时又依附楚国,通常用来比喻反复无常。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战国时期秦国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意思是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
②
先说一下合纵连横。
这是战国时期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连横就是秦或者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相对弱小的国家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兼并。
连横的目的在于投靠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
这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带有当时历史烙印的一种军事文化现象。
史书上记载的朝秦暮楚的典故是在豫陕交界的紫荆关—“沿着丹江上行大约5公里,就到了一个名叫月亮湾的地方。”在这个豫陕交界的地方,有一个两山对峙的关口。关口外,是八百里秦川,关口内,是开阔的中原。咆哮的丹江与狭窄的古道在这里共同构筑起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这个隘口就是紫荆关。
历史记载,发生在紫荆关早期比较有影响的战争,应该是秦楚之间的“丹阳之战”。
战国时,秦楚两国交战频繁。
当时紫荆关是秦国与楚国的交界地,其中一部分属于秦国,一部分属于楚国丹阳县管辖。
公元前312年,秦楚之间爆发了“丹阳之战”,秦国凭借占据紫荆关险要地势的优势,一举击败楚国。
秦国胜利后,紫荆关全部归入秦国版图。
之后,秦楚两国重新修好,秦国又把此地划给楚国。
成语“朝秦暮楚”由此而来。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时倾向秦国,一时又依附楚国,比喻人反复无常。
③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
后面衍生许多与之相关的成语,例如:
纵横捭阖: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
纵横交贯: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涕泗纵横: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老泪纵横: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璧合珠连:指两个半璧成一个,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纵目远望:放眼向远处眺望
百纵千随:什么都顺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纵壑之鱼:自由地在大壑间游泳的鱼。比喻自得其乐
纵情酒色酒色:指沉迷于花天酒地和色欲之中
参武错纵形容交互错杂
放纵不羁:随意行事,不受约束。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放歌纵酒: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
④
合纵连横,鬼谷学也。公孙衍,陈轸,张仪,苏秦,庞涓,商鞅,吕不韦等介是战国时期呼风唤雨的鬼谷派学者,鬼谷者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于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
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
公园前287年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于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
纵横捭阖
“纵横”即竖和横;“捭阖”是开和合,字面上理解成“自如地横竖开合”(达到操纵控制对方的目的)。
不过,“纵横”有其特殊含义,是指战国时的“合纵”与“连横”的谋毠。
战国时有七国争霸,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采取了联合对抗强秦的作法谓之“合纵”;秦国则执行分化六国,使其服从秦国而个个击破谓“连横”。
因此,这成语用“纵横”(合纵和连横)两大策略指称国际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
朝秦暮楚
战国时,秦楚两大国对立,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齐,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
【典故出处】明·毕魏《竹叶舟》:“因见贵戚王恺,富堪敌国,比太仆更觉奢华,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四、纵横捭阖的成语故事?
汉刘向《〈战国策〉序》:“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之属,生从(纵)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倾。”
《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
后以“纵横捭阖”指运用政治或外交手段达到联合或分化瓦解的目的。纵横:合纵和连横,指进行外交活动。捭阖:开和合。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五、诸子百家合纵连横原文?
诸子百家合纵连横的原文是《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以连横说秦》是《战国策》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文章在语言方面还大量使用排偶句,渲染气氛,使文气贯通,气势奔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充分显示了纵横家的风格。
六、苏秦是纵连横出自哪里?
合纵连横(hé zòng lián héng)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连横相对。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当时貌似还无人称帝,苏秦合纵,挂六国相印,以抗强秦;
张仪连横,破了苏秦的合纵之策,助大秦将山东(崤山以东)诸国各个击破,后遂天下一统,始皇称帝。
另,又说苏秦、张仪是师兄弟,师从鬼谷子,后世称这些“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的牛人为“纵横家”
《苏秦以连横说秦》出自《国策》,即《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说辞及权变故事的汇编
七、一共有5个故事:五十步笑百步,朝三暮四,东施效颦,滥竽充数,生木造屋?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
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
”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