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鸿章的历史故事?
①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860年,李鸿章37岁的时候。
彼时的李鸿章,办过团练,稍微有了点名气,最多算一个“小V”。之所以还能算“小V”,也主要是因为他加了一个“大V”的微信,进入了他的朋友圈。
那个“大V”,叫曾国藩。
什么叫“年家子”?就是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年中的进士。在那时候,“同年进士”一般都互相抱团,官场上相互照应,所以本身就是个利益团体。
曾国藩以“识人”闻名。当23岁,身高一米八,仪表堂堂的李鸿章出现在曾国藩面前时,就被一眼看中。从后来的发展看,曾国藩对李鸿章也是刻意培养,确实是把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和衣钵传承者。
可以说,晚清三大名臣里,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拔和指点,可能还是会有左宗棠,但基本不会出现李鸿章。
李鸿章一直恭恭敬敬地叫曾国藩为“老师”,自称“学生”,但在他37岁那年,却和曾国藩闹翻了。
②
李鸿章从政之余,喜欢收藏图书。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园,有“望云 草堂”藏书处。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镇压小刀会起义时,经常光顾著名藏书家郁松年的藏书楼“宜稼堂”,郁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给他。
去世后,其藏书归于李经迈继承,其珍贵版本于抗日战争中经“汉文渊”书肆主人出售不少。其余藏书在1940年由其孙李国超捐献给震旦大学图书馆,计18000册。
二、历史结合你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的认识?
传统观点,李鸿章被定义为中国近代三大卖国贼之一,即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师生同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均为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清末慑国重臣。
后在各自权域内,或洋务或外交兴风掀浪,大有作为,但从三人的"作为"结果看,兴办洋务,引领中国融入现代化,其功绩均可大书特书;外交斡旋,曾李二人特别是李鸿章虽欲挽狂澜制止大清帝国纸房倾塌,但对外奴颜卑膝、掐肤献媚之态尽露无疑,后外史显示,李鸿章在签订对外条约时,掺杂暗中私利,表面为国倾心尽力,焦头烂额,背后交易不可告人。
李逝后,亿万家产为子孙后代在西方逍遥几十年。
新疆危机,李鸿章因个人恩怨极力阻止左宗棠平难收复主张,不是左英雄坚定继往,今之疆土定非我地。
李鸿章,风雨飘摇中的清延中堂,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说去罢。
学生时代历史书上的把李鸿章描写成一个卖国贼的形象,那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但是步入社会之后,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历史书籍,才慢慢形成自己的历史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放到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去客观思考他的所做所为,不能拿现代人的思想罔自评判。
李鸿章有问题吗?当然有,他喜欢权力,所以一直和保守派也好,同为洋务派的张之洞,左宗棠也好,一直斗来斗去。
政治就是残酷的权力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而李鸿章必须要胜出,不然清庭早就玩完了。
因为当时的条件下,最清楚当时自己国家实力的就是李鸿章,他最明白当时的中国需要隐忍。
可惜当家做主的不是他,而是慈禧。
这个任性的最高统治者,既没有洋务派的眼光又没有保守派死扛到底的骨气,没打之前豪气冲天,一打就怂。
所以李鸿章是在不停地为慈禧擦屁股,和列强签订各种条约。
大臣和老百姓不敢骂慈禧,也只有李鸿章出来背这个黑锅了!
③
李鸿章的主要历史事迹: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创办洋务,开展洋务运动;签订《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认识:李鸿章作为封建统治集团的一员,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为维护清朝统治。
但是他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能够看到西方国家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练兵方法,并认真学习研究还是很有发展眼光的。
他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上海织布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筹建北洋海军,客观上对西方国家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签订《马关条约》时,也敢于同日本据理力争的,但最终还是背负了一个千古骂名。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
三、李鸿章——一个需要重读的历史人物?
李鸿章,清末重臣,崛起于剿灭太平天国,鼎盛于创办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而宣告洋务运动破产,签订辛丑条约后屈辱中死去。
可以说李鸿章是清朝末年支撑满清政府的唯一一人,但是剿灭太平天国被认为是扼杀革命,与列强签订条约被看作是丧权辱国。
丧权辱国不假,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李鸿章个人所能改变的。
当时的中国经历康乾盛世之后已经走向衰败,太平天国运动又加剧了这种衰败的趋势,在这种局势下,李鸿章所能做的只是保证清政府不会垮台,做到这一点他已经是竭尽所能了,正如西方当时的言论评价甲午战争一样,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战耳。
而且作为汉人,李鸿章在满清政权下是受到牵制而不能大展其才的。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可以说李鸿章的失败是整个中国的失败,是中国落后于西方,而不能把这种失败全部算到李鸿章的头上。
至于剿灭太平军我认为并没有任何问题,统治者剿灭叛乱,在任何时代都是无可非议的,如果认为太平军不被剿灭能促进中国发展,那就太幼稚了。
所以我认为李鸿章的失败,主要在于他没有看清楚世界发展的潮流,没有能够从制度上进行改革,但是,要求他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在是强人所难。
四、李鸿章的功过与评价。要客观的?
李鸿章的功过:
首先,李鸿章确实是晚清的“中兴名臣”,让大清再次回到了稳定的局面。
其次,在内忧外患,矛盾重重的晚清时代,李鸿章确实已经尽力做的最好。
李鸿章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虽然也是首先保障自身派系的利益,也没有少贪污银子。不过与只会夸夸其谈,动辄就想随意开战,以战邀功的帝党相比,李鸿章还是相对比较理性的。
与迂腐不堪,只知道拍慈禧马屁的后党相比,李鸿章又多了几分实干,真真切切的在实业兴国,兴办近代国防来提升国力。
最后,李鸿章功劳不少,过失也不少,过誉和背锅都是不客观的。
李鸿章有功于国家并不假,但是把他抬高到民族英雄的地位肯定是可笑的,李鸿章的过失也确实不少,不过如果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李鸿章,也是不客观的。
总的来说,李鸿章是近代中国的睁眼开世界,实业兴国的人物。他为晚清的稳定和近代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作为掌握军事和外交大权的重臣,李鸿章将淮军集团过分的视为私有,以至于在多次对外战争中一味地避战求和,最终招致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