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名言,历史上有名的家风家训?

1、诸葛氏家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三国时期诸葛亮,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虽然如此高官,但是诸葛亮依旧以“淡薄”、“宁静”来要求自己,要求家人。

2、朱氏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短短几百字的家训从衣食起居到为人处世,朱氏家训无不详尽。朱氏家训不仅规范着族人的生活习惯,更是思想道德的要求。

3、梁氏家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梁焘《家庭谈训》

能够传承祖业,世代不熄的家族,必定是积善之家。梁焘一生为官正直,心忧君王,爱怜百姓,尽到为官的责任。

4、李氏家训:

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唐太宗李世民《戒皇属》

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意思,告诫后代要听从不同意见。唐太宗本人虚怀纳谏,也为李家做出了典范。

5、司马氏家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训俭示康》

不要被炫富的风潮所吸引,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坚守自己的独立意识。

答,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训,流传甚广。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退。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赏析:《朱子家训》: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司马谈(约公元前165-公元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司马迁之父。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译文: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从事奉父母延伸到事奉君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最终圆满于立身行道,这才是孝道的完成。通过扬名后世来显耀父母,这才是最大的孝道。

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有人甚至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中国人心目中智者的化身。

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褊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家风:耕读传家久,孝友继世长;家训:知书明理,忠孝仁义,勤苦俭约,立业兴邦。

一家大小能向善,能体亲心是圣贤,子孝媳贤同奉养,夫妻同孝赵居先。 公婆面前莫变面,晨昏二时常问安,居家过日要勤俭,尽心竭力孝堂前。

家庭教育,重在树德;家风纯良,后代无忧。

古人有许多家风家训,其中一些以名言警句的形式流传至今。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家风家训:

1、 孝顺:百善孝为先。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2、 仁爱: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3、 节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立志: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5、 勤劳: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 诚信:不学礼,无以立。

7、 谦虚:满招损,谦受益。

8、 忍耐:退一步自然优雅,让三分何等清闲。忍几句无忧自在,吃菜根淡中有味。

9、 节欲: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唯少欲知足,为立涯限。

10、 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家风家训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了个人品德、家庭和谐、社会公德等方面的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家风家训对于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人家风家训语录:

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孔子

   意思:富贵时不要忘记贫困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2、"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 曾国藩

   意思:一个家族勤奋就会兴盛,人勤劳就能健康;既勤劳又节俭,永远不会贫贱。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孔子

   意思:一餐粥、一餐饭,我们应当想到来处不易;衣服的半根丝半条线,我们要常常念着。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4、"待人之道,贵在真诚。做人要谦逊。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 - 司马谈

   意思:人的孝,处始境界是对自己的双亲孝顺,中间的境界是对自己的君主孝顺,最终境界是作为自己自立处事的根本。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孔子

   意思:不要因为小恶无害而作恶,不要因为善事太小而不做。

6、"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意思: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7、"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 张仲超

   意思:人是要遵循天地自然规律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堂堂正正无愧于天地,言行举止要符合圣贤的标准。

8、"百善孝为先。" - 《围炉夜话》

   意思: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反映清代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1、曾国藩家训:三个地方看一个家庭的兴败

2、六尺巷训诫: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3、颜之推:平实家训传大义

4、司马迁:大孝之道在立身

5、苏洵:兄弟团结共患难

6、范仲淹:莫营私利做清官

7、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以下是一些名人的家风家训:

孔子: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孔子的家训,他强调的是家庭和睦,孝道和礼仪。

诸葛亮: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强调的是节俭、清廉、勤奋和深思熟虑。

郑板桥:郑板桥在《郑板桥家书》中说:“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他强调的是知足、忍耐和乐观。

梁启超:梁启超在《梁启超家书》中说:“人生百年,俯仰之间,如白驹过隙。”他强调的是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和自我提升。

钱钟书: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他强调的是婚姻的重要性和人生的不确定性。

这些名人的家风家训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个人修养,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孔子。译文:富贵时不要忘记贫困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曾国藩。译文:一个家族勤奋就会兴盛,人勤劳就能健康;既勤劳又节俭,永远不会贫贱。

1、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

走如马,不与马争走;

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2、司马谈《命子迁》

3、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

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褊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

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3、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4、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5、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1、 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摘自苏轼《六事廉为本赋》。工业毁于贪婪,而德行养成于廉洁。

2、 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嫉。

摘自柳玭《诫子弟书》。门第高就会骄傲,宗族显盛就遭人妒忌。

3、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摘自摘自《钱氏家训》。要求自己不可以不谨慎严格,面对财物不可以不清廉耿介。

4、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摘自双井《黄氏家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先,就像是流水和树木一样,都有本源,不可以遗忘。

5、 道非难知,亦非难行,患人无志耳。

摘自陆九渊《陆九渊家书》。真正的道路不难理解,也并不难实行,怕的只是人没有沿着正确道路行走的志向而已。

6、 公使库待宾,并以五盏为率,自足展尽情意。

摘自与子书《胡安国》。因为公事需要宴请宾客,饮酒以五杯为度,就足可以表达情意了。

7、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

摘自《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做人一定要能够坚守礼仪,而不可以恃才傲物,做事情要能够谦逊,同邻居们搞好关系。体恤鳏寡孤独。

8、 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

摘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我刚满九岁之时,就痛失父亲,家道中衰,一门百口,萧索冷落。

9、 祖训宗规,朝夕教训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人下。

摘自《孔氏祖训箴规》。每天都用祖先流传下来的规矩教导子孙后代,一定要让他们读书明理,在世间扬名,光耀祖先,不可以入于流俗,甘心居于忍下。

10、 夫人生世,以己无能而望他人用,以己无善而望他人爱,无状则曰:“我不遇时,时不急贤。”、

1,晚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这本书是曾国藩与其亲友之间的书信来往汇集而成,书中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一个在官场打拼的读书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小事,如何看待自己与父亲、兄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自己与朝廷,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修身,对自己如何自律,如何反省自己的过错。

2,西周初期姬旦《诫伯禽书》。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3,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4,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

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5,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诫外甥书》。

《诫外甥书》是诸葛亮写给其二姐所生子庞涣的,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家规家训传承,列举一些经典的主要有:

一、姬旦《诫伯禽书》

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二、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三、刘邦《手敕太子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四、司马谈《命子迁》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五、《诫子书》《诫外甥书》

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六、琅琊王氏家训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七、《颜氏家训》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八、钱氏家训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九、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十、范仲淹家训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

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

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40217085812550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