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司马光无声试讲,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无生试讲逐字稿

一、入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鞠躬)我是小学语文A组的5号考生,我抽到的课题是《司马光》,请问各位老师,我可以开始试讲了吗?

二、问好

上课!同学们好!

三、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同学们,我们看一下这张图片。对,就是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你来,讲的真不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的很清楚,老师也来试一试,仔细听: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同学们听呆了,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吗?

没错,老师就是用文言文的方式讲这个故事的。板书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文言文版本的司马光的故事,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司马光。一起来读课题:司马光。

司马光姓什么呢?生:司马。没错,司马就是复姓,谁还知道有哪些复姓?生:上官、欧阳、东方 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在查一查。

2.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主要是感受文言文的味道,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读的时候特别注意字词句之间的停顿。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谁听出停顿的符号来了?你来,我们一起来校对一下。这些停顿符号不仅能帮我们读好文言文,还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文言文。

3.细读文本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音字词以及停顿,当然也可以思考一下他的意思,不懂得地方可以打上小问号,待会请同学来朗读。

你来读第一句,注意停顿,你读懂了意思了吗?哦,你是把庭理解成庭院,你怎么知道的?我听出来了,你是用下面注释的方法。

同学们,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之一。

板书注释。

不过你再解释瓮的时候,你把它解释成了缸。

同学们,瓮和缸一样吗?我们一起来对比下这两张图片,显然瓮是口小肚大,板书画瓮。

而缸是上宽下窄,而文中用的是登瓮的动作,显然更合适,这就是中国文字的严谨性。

我们再次读一读第一句。

第二句谁来试一试,读的很好,但是老师觉得注意停顿能读的更好,跟老师一起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这句话同学们听出来了,这句话有几个动作?三个。

这三个动作力度越来越强,力量越来越强,谁来读:你读的像软软的棉花,力度需要强一些。

你来:你读的像木头了,是石头,力度再强一些,你来:你读的确实是石头了,学着他的样子,加上动作来读一二句话。

谁知道意思?你来:你把众解释为其他孩子。

同学们,众还有一个意思--大家,为什么选择其他孩子这个意思?板书众。

原来在前一句话中有群儿,板书群儿、一儿。

在后面还提到了光,也就是司马光。

所以众就是群儿当中除了司马光和一儿之外的剩下的孩子,解释为其他孩子,解释的非常到位。

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板书上下文。

请同学们运用这两种方法,自己先来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待会请同学来说一说。

那现在老师要换一种方式,老师来说意思,你们来说对应的文言文。

大家都答对了,其实这种学习方法,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运用到过,谁还记得?没错,就是文白对读(板书)。

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同桌合作读一读,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说意思。

开始吧,老师请了几对同桌,他们配合的非常默契,同学们听得也认真,不知道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有没有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你来说:起因是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

有两个动作很重要,一个是登,一个是跌。

这两个动作,一个是方向向上是登,一个是方向向下是跌。

这两个字还是会写字,跟老师一起在田字格中练写。同学们特别注意登右上部分的笔顺,板书登、跌。

看到此情此景,众的表现是怎样?司马光的表现又是怎样?你来:众皆④弃去。

那司马光呢?光⑤持石击瓮破之。

从这三个动作,你感觉到司马光的品质是:机智、勇敢、聪明。

和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我们把司马光的品质写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记在书本上。

聪明、沉着。

正因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最后的结果是水迸⑥,儿得活。

看来文章的意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都里清楚了,那我们来借助板书背一背这个故事。谁来挑战,刚才老师请了几位同学,背的效果都不错,看来今天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掌握的效果不错。

4.小结

我们今天还学习了三种方法,明天我们继续用这三种方法学习《司马光传》,考验一下我们会不会活学活用,甚至考验我们是不是对司马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5.板书

四、结束语

我的试讲完毕,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31218193010e4e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