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古代官修史书,朝代更替时,难免焚毁宫殿,但那些官修史书又是如何保存的?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能传承至今,也是相当难得的事情,很多古文明都出现了中断的情况,没办法继续传承下来,而华夏文明就不一样了,能一直传承至今,这也多亏了中国这么多的史书。其实中国很早就有了记史书的特点,文明起步较早,对于史书就会更加重视。

史书的作用

早在先秦时期,史书的记录就已经很普遍了,不过之前没有官方修订的史书,都是民间私人记载,这些人在社会里面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们也有着代代相传的特点,像司马迁他们家就是专门修著史书的。

隋唐时期开始,官方史书开始渐渐盛行,此前私人修订的史书中,像《史记》《汉书》这些质量非常高的史书,也都被认为可以当做官方史书去参考。此外,民间还有着大量私人修订的野史,这些史书也能拿来作为参考。

不过自打有官方修史书的习惯,人们对于史书的要求也就变得更高了,一个朝代建立之后,首要就是开始修著本朝与前朝的历史。

历代的皇帝都非常在乎史书的修著,甚至像赵匡胤这样的君主,都曾有意去讨好史官,这是他们不敢得罪的人,毕竟很多人都非常在意外界对于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皇帝们,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切,可他们无法掌握自己身后的评价。

史书是记录他们生平事迹的文献,如果写得好,他们就有可能得到后世的称赞。

比如项羽那样的失败者,他的问题也不少,可是由于在《史记》里面他得到了司马迁的偏爱,因此他在后世还是得到了很多人们的同情。

这就是史书的力量,通常史书主要是以文献的形式流传下来,中国最著名的就是《二十四史》,它包含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可以说读懂了这部合集,就可以说是精通中国历史了。

除了文献之外,像一些重要人物的墓志铭,也能作为史书参考,这些东西都会记录他们的生平,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中国在传承的过程中,也是经历过多次的战乱,早期的史书基本都是写在竹简上面,这些东西就不易保存,后面虽然有纸张的出现,同样无法长期保存下来,弱点也比较多。改朝换代,或者内部战乱的时候,往往都会伴随着毁灭。

比如中国历史上就有过多次在战火中的焚书事件,像著名的江陵焚书,后来李煜的金陵焚书,还有很多书籍在战火中被毁灭,这对于华夏文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打击。

那么在战乱中,没有几个人会在意史书的保护,毕竟这些东西也没有办法卖钱,军队抢夺的重点还是物资钱财,这些书籍还真没有几个人能瞧得上。

可中国的这些史书,还是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很多著名的史书都保留得比较完整。

它们到底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

收藏

首先,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国人对于文史的重视程度得到大大提升,我们现在看历史上,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就比较少,很多资料也都丢失了,那个时代战乱不断,要想保存史书就只能靠着人为保护。

像儒家的典籍,以及其他的书籍,在民间都有着大量的典藏,后来即便秦始皇下令要把这些书籍都搜出来,也有大量的人隐藏了这些书籍,像著名的《尚书》,就是儒家子弟在战乱中冒险给藏起来的,这些书籍能流传下来,也必须要感谢这些义士。

后来,儒家的影响越来越大,文人士大夫阶层出现,他们这些人都非常喜欢收藏书籍,史书都是他们负责来修著的,这些人也有自己作文的习惯。

很多人就搜集资料记录当时的历史,还有很多人就手抄一些重要的文献,这就能让文献多出几个版本,即便有一两个被毁掉,可文字内容还是能流传下来。

像中国很多古典作品,都有着大量不同的版本,人们除了手抄之外,后来的印刷术也盛行起来,对于书籍的刊印做得要更好一些,大量的书籍不仅能直接刊印出来,国家也不会限制民间私藏书籍。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面,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儒家士大夫们掌握着朝中大权,这些人也是比较注重保护文史的,受到他们的影响,民间藏书的风气越来越盛,即便是遇到了战乱,很多人在逃难的时候,也都会选择带着自己收藏的书籍,无数的文人士子都会在战火中拼命保护一些重要的书籍,这也是大量史书能流传下来的主要因素。

修补

还有一点也比较重要,很多史书在修著的时候,都需要结合前人留下的资料。

因此即便一些史书被焚毁了,也一样能靠着一些资料,及时修补,像民间一些文人们的笔记,有的时候也是专门修著史书的重要资料,这些文献能提供参考,让人能更好去了解当时的历史。

古代文人大多都有记笔记的习惯,如今还有很多人的笔记都成为了名作,而历朝历代即便再怎么改变,战局有多么不稳定,文人都是有着生存空间的。

统治者们都需要靠着他们来帮助国家稳定下来,自然就不会对文人进行大规模的迫害,即便后来有几次大规模的文字狱,也只是消除一些不利于当朝影响的书籍,对于史书这类的文献,没有太大的影响。

很多朝代更换了之后,为了安定前朝人心,也是主动摆出一个好的姿态,像清朝成立之后,他们就开始吹捧明朝,主动帮助明朝维护明帝的皇陵,像明史也抹去了不少不利于明朝的痕迹,因此明史才能在国内流传得这么广,后来的朝代对于前朝的态度,也决定了史书流传是否方便。

像元朝的历史就记得比较混乱,也没有什么史书能保留下来,这也是由于元朝对于文人采取轻视的政策,他们并不在乎文人的发展,还主动废除了科举,这也导致当时的文人对元朝没有好感,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帮元朝修史。

口述

还有一类方式,听起来是比较奇幻,那就是靠着人们口述的方式,这是很多文献传承的主要方式。

比如《荷马史诗》这样的巨著,都是靠着口述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而中国的一些重要的典籍,像《论语》这些文献,大部分都是记录了孔子等人的言行。

因此口述记录的方式,拯救了大部分的文献,在战乱的时期,再怎么保护,也会有大量的书籍被毁掉,很多文人记忆力相当出色,他们对于史书也有着深刻的认知,因此他们脑中就藏着这些史书,即便书籍被焚毁了,一样能靠着自己的记忆口述写出来,早期的史书传承也更多是依靠着这种方式。

可最主要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匠人精神。

有一个故事就值得我们思考,在春秋时期的齐国,一个权臣崔柕杀掉了自己的国君,这件事在当时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就被太史给如实记录下来,崔柕当然不愿意让这件事被记下来,他就威胁太史,没想到对方不从,他就杀掉了太史,随后太史的弟弟也是这么写,结果又被他给杀掉,最后太史另外弟弟还是这么写,一连三人都这样,他也是彻底无奈了,另外还有一位史官听到这件事就打算要来冒死把事实写上。

这就能看出中国历史为何能传承下来,就是因为有这些坚守匠人精神的史官在,他们是最合格的历史传承者。

参考文献《春秋》《史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30331094007f0c4.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