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毛遂自荐的详细情况?
①
战国时期赵孝成王九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平原君门客毛遂自荐随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平原君与楚王交谈半天无果,毛遂提剑上前,向楚王陈述利害关系。最终打动楚王。
②
毛遂是一个人名,他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当时他在赵国的相国——宰相赵胜家里做门客。那时候名人政要都流行养门客,也就是谋士或者保镖。
赵胜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号称平原君。他家里养了三千门客,毛遂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时刻敢于自荐的毛遂
毛遂是个不善于张扬和表现自己、性格颇为内向的人。他平时只喜欢静悄悄读书思考,不怎么与人来往。所以,他在赵胜家里待了三年一直默默无闻。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大军气势汹汹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在这危急时刻,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赶紧派赵胜去到楚国求援,因为只有借助楚国的力量才能抵御强大的秦国。
临行前,赵胜为了能够顺利说服楚国出兵救赵,打算精心挑选二十名门客随自己前往。
他想,这样一方面可以壮大自己的声势,二来关键时刻或许有人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他挑来选去选中了十九个人,还缺一个。
③
春秋时期,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
凶猛的秦军兵临城下,赵国十分危急。赵王派赵胜去楚国求救,以敌秦军。赵胜把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想挑选20个文武双全的人同去楚国。他挑了很久才挑选出19个,最后一个实在很难挑出来。这时,毛遂自我推荐:“把我也算上吧!”赵胜见他反复自我推荐,才勉强答应。
到了楚国之后,楚王只接见了赵胜一人。
这两个人在殿中从早上一直谈论到下午,还是没讨论出个结果来。
这时毛遂大步冲向大殿,大喊道:“出兵这种事,非害即利,非利即害,非常的简单清晰,为什么如此犹豫不决?”楚王非常恼火,大声问赵胜:“这人是哪儿来的?”赵胜赶紧答复:“他叫毛遂,是我的手下!
”楚王对毛遂呵斥道:“你给我退下去,这哪有你说话的份?”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没退缩,反而愈加勇敢,对楚王说:“现在十步之内,我便可以取下楚王的性命!
”楚王见毛遂有过人的胆识,就让毛遂讲完。
毛遂把楚王出兵援助赵国有什么好处,给楚王做了一个十分精辟的解释。
毛遂这么一分析,楚王觉得有道理,便答应和魏国一起来援助赵国,最后把秦军击退了。
赵胜回到赵国之后,把毛遂封为了上宾,并且感叹道:“毛先生到了楚国之后,楚国就不敢小看赵国了。
”
④
公元前259年,秦军围困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平原君打算在门下食客中选取二十名文武兼备的人,一起去楚国求助。可是选来选去,却仅仅凑够了十九个人。
这时候,门下有一位叫毛遂的人,自告奋勇地说:“我愿意跟随公子走一趟!
”平原君问道:“先生在我赵胜门下几年啦?”毛遂说:“三年了。
”平原君说:“有能力的人处在世上,就好像锥子装在口袋中一样,他的锋芒立刻就会显露出来。
现在先生在我这里已经三年了,我没听见身边的人有谁称道过您,您还是留下来吧!
”毛遂说:“如果您能够早一天把我放在口袋里,整个锥子早就扎出来了,岂止是露出一点儿锋芒呢?”平原君听毛遂出语不凡,就同意带他去了。
那十九人笑着窃窃私语,但也不好说什么。
毛遂到了楚国,跟那十九个人一交谈,那十九人全都对毛遂的口才和见识惊叹不已。
这一天,平原君与楚王开始会谈,从太阳出山开始,一直谈到日上中天,也没有谈出一个结果来。
十九个人异口同声地对毛遂说:“先生上!
”于是,毛遂手按宝剑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明明白白。
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什么也定不下来?”楚王问平原君:“这个人是谁呀?”平原君说:“是我的一个随从。
”楚王叱责道:“为什么还不下去!
我现在跟你主人谈话,你来干什么?”毛遂按剑向前,厉声指责楚王说:“你好凶啊!
你这样申斥我,不就是因为你楚国人多吗?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之命就悬在我的手里,人再多也没用!
有我的平原君在前,你为什么叱责我?再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样强大的国家,天下谁能敌挡?白起那个平庸小辈,率领几万秦兵,一战攻下鄢郢,再战火烧夷陵,三战凌辱了大王的先人。
您的威风和脾气哪儿去了?这样的奇耻大辱,我们赵国都替您害羞!
你以为,合纵只为了赵国吗?”楚王说:“好,好,马上签约!
马上签约!
后来楚王很快派兵,联合魏国,解了邯郸之围。
⑤
毛遂自荐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的门下食客行遂非常自信,自我推荐,要求前往,结果,他终于劝说楚王同意援救赵国。后人就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这个故事亦反映了毛遂是个有信心的人。
⑥
那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随同前去。
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也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二、最简短的成语故事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是一个有意义的成语,它具有深远的意义。故事是这样的:
曹操曾经派遣招募将军,但都没有任何人来应征。这时,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毛遂自荐了。曹操很欣赏他的勇气,就把他当成了将军。后来,毛遂在曹操麾下斩杀了孙坚,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曹操的军衔和晋升。
从此,“毛遂自荐”上了口头禅,意思是有勇气冒险,大胆表达自已。
三、历史故事:毛遂自荐的故事出自哪?
毛遂自荐是毛遂自我推荐,后来用"毛遂自荐"喻指自己推荐自己,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现比喻自告奋勇任某项工作。
四、毛遂自荐的主人公是谁人?
毛遂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
平原君门下食客。
前258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于楚,选门下食客有勇力文武俱备者二十人偕往,得十九人,缺一人,毛遂自荐请从。
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大谈合纵,经过半日亦未能说服。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胁迫楚王,说以利害,楚王遂许纵约,歃血盟于堂下,并遣春申君率军救赵。
平原君赞云“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遂以为上客。
毛遂 平原君赵胜 毛遂自荐 故事大概 王命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同前往。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自日出迄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 。后因以“毛遂自荐”为自告奋勇自我推荐之典。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五、毛遂自荐楚国国王?
毛遂自荐故事概括: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
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六、成语毛遂自荐出自于哪个典故?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跟随平原君一起出使楚国,说服楚王出兵对抗秦国的故事。后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成语“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书中记载:“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解释】: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成语故事】: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
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
”楚王喝道:“赶快下!
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
”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
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
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
秦军撤退了。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
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
1、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