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日益激烈,虽然我们一直主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但做了几十年世界霸主的美国显然并不这么想,貌似今年其注意力放在了俄乌冲突中致力于整俄罗斯,但其未来主要的打压目标仍然是中国,这一点毋庸置疑,国人对这一点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现如今的局势之下,对美国如何从一个英国海外殖民地到如今世界霸主的崛起之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显然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美国的崛起之路一方面得益于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机遇,但另一方面也跟美国历代精英阶层的决策紧密相关,从美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来审视一下这个如今的世界霸主崛起路上的经验,这对我们未尝没有借鉴意义。
1 本是同根生,相煎非常急
我们都知道美国独立最初的十三个州只是英国在北美大陆的殖民地,而且当时的整个加拿大也都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这在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版图上就能看出来,注意看下图中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东海岸区域。
面对如此称霸世界的庞然大物,当初只有区区13个州的北美殖民地为什么非要独立?甚至于当时殖民地内部的大部分人都并不看好通过和大英帝国的战争能获取独立,那为什么还非要独立?
很简单,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
之所以要独立,实质上是因为英国对北美洲的殖民地经济政策严重损害了当地利益集团的利益,注意是严重损害,如果只是轻微的利益损失不至于让他们冒险和大英帝国硬刚。
作为大英帝国众多海外殖民地中的一个,北美地区和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所不同的是,美洲在地理空间上远离亚欧大陆。
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前夕,南美洲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才形成第一个松散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帝国,其帝国文明落后的程度以至于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仅仅带着数十人就可以用火枪和盔甲在数十万人的阿兹特克帝国军队中俘虏他们的国王,并最终消灭整个帝国文明;而北美地区则干脆还处于原始的部族社会阶段。
在欧洲殖民者的火枪和传染病双重打击之下,美洲大陆的原住民人口迅速崩溃,现在所谓的美洲居民其实都是欧洲移民,北美地区的英国殖民地自然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北美地区殖民地和英国本土实际上属于自己民族内部的从属关系,而不是如同印度一样完全属于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殖民。
虽说北美地区英国殖民地的人民实际上和英国人属于“自己人”,但大英帝国对他们剥削起来却也丝毫没有手软。
当时的英国政府制定的《航海和贸易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除了咸鱼之外的所有商品都必须销往英国,同时对于销往英国的棉花、烟草和皮毛之类的原材料商品还被严格划分为多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商品其价格差异极大,用这种手段来压低北美殖民地的商品价格,这还不算,北美殖民地的商品出口给英国的时候不但要缴纳关税,还要向英国人派驻的北美殖民地政府再缴纳一遍“出口税”,北美殖民地的商人们表示真是黄世仁听了都流泪。
在限制北美殖民地自身商品出口种类和税收的同时,英国本土的工业品大肆倾销往北美殖民地,为了保持工业品的垄断优势,英国一方面严令禁止本国的技术人员前往北美殖民地,另一方面再通过立法严格限制北美殖民地除酿酒、制蜡、磨面之外的任何工业发展,再加上殖民地本身没有铸币权,大英帝国可谓是把殖民剥削玩儿到了极致,北美殖民地的昂撒人一肚子苦水,直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到了1763年,英国终于把法国人打趴在地赢得七年战争的胜利,法国人被迫割让了整个加拿大殖民地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英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外殖民地霸主,开始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但打仗是要花钱的,英国人虽然赢了七年战争,也获得了不菲的回报,但却在战争期间因为筹措军费发行公债连本带息欠下1.3亿英镑的巨额债务,同时从法国人手里抢来的加拿大也需要派驻大量的政府官员和军队驻防,这也需要花钱,这就让英国人非常上头。
为了解决钱的问题,英国人又把目光对准了北美殖民地,针对北美殖民地颁布了《糖税法》和《印花税法》,随后又颁布更加严苛的《汤森法案》取代《印花税法》,希望通过增加税收解决眼前的缺钱问题。
要知道北美殖民地本身的剥削已经是异常严苛了,大家的日子本身都过的紧巴巴的,这下倒好,你还要加税,大家一致表示这日子没法过了!于是北美殖民地的昂撒人开始反抗英国当局,发生了一系列诸如波士顿倾茶事件的抗英事件,遭到英国当局武力镇压,于是北美殖民地的昂撒人开始囤积枪支武器、组织民兵武装准备反抗英国压迫,注意是反抗压迫而不是谋求独立。
最初的北美殖民地只是希望通过抗英斗争让英国人不要太过分就行,毕竟双方实力差距实在太悬殊,直接硬刚容易死得很惨,但经过一系列的抗英斗争北美殖民地发现英国当局并不打算妥协,双方的斗争冲突也逐步升级,北美殖民地的领导者们这才慢慢断了和大英爸爸和好的念想,决定撸起袖子闹独立。
到了1775年,以莱克星顿村的英军和北美民兵发生交火为标志,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爆发。
2 美国要独立,法国来帮忙
我们以往的历史教科书中对美国的独立战争往往描述为北美人民在英明的华盛顿领导之下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并最终打败英国迫使其承认自己的独立地位,但法国人可能并不这么认为。
事实上北美大陆军在整个独立战争和英军的战斗中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甚至其在整个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可能都不是决定性的。
原因很简单,北美殖民地十三个州总人口不到三百万,这里面还包括了相当比例的亲英派,当初北美殖民地开始组建自己的民兵武装时就有相当多的殖民地人员向北前往加拿大投奔英军,除了人口上的劣势和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之外,整个北美殖民地的工业基础在英国的常年打压之下异常薄弱,财力匮乏,组建大陆军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更遑论组建海军了。
与之对应的英国当时本土人口就有七百多万,算上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人口总数超过三千万,国内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财力雄厚,并且拥有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海军,对北美殖民地十三个州拥有完全绝对的制海权,这种悬殊的实力对比绝不是靠着北美大陆军的英勇就可以抗衡的,况且依靠金钱雇佣组建而来的军队又何谈英勇呢。
除了这种硬实力上的差距,最要命的是那个时候的北美殖民地还没有完成独立,也就是还没有现在美国这个国家概念,大家伙儿只是想着干翻英国人自己当家作主人日子能好过一些,至于国家民族之类的概念还没有呢,再加上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被他们杀光以后其本土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也造就了北美殖民地昂撒人特有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种种因素造成了北美殖民地十三个州不到三百万的人口在面对独立战争时基本就是一盘散沙的状态,这种情况也就导致其独立战争中北美殖民地的大陆军其实是靠着高额军饷雇佣募集而来的,这种情况和我们抗战时期老百姓自发抗击日本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种募兵制一方面需要巨大的财力来做支撑,北美大陆军的兵力多寡完全伴随着财力的多寡来变化,1776年以后,受到财力的限制和英军的打击,北美大陆军的军力从最高峰的40000多人逐年递减到13000多人;另一方面其军纪往往也不会太好,毕竟当兵只是为了拿钱而已,也因此直到现在,美军驻外军事基地仍然常常发生美军侵犯当地居民的事件,为了减少麻烦,美军干脆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求当地的治外法权。
回到独立战争,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过于悬殊,当时打遍全球无敌手的英国龙虾兵显然有些轻敌,对北美殖民地的形式估计严重不足,战争爆发时英国在北美十三州的总兵力才6000多人,面对大陆军初期的优势兵力遭遇了邦克山战役的惨败。
被一棒子打蒙的英国人这才回过神来向华盛顿露出了獠牙,大陆军本想着一鼓作气直接进攻加拿大的英军,结果立刻碰了一鼻子灰回来,被加拿大的英军打的丢盔弃甲,英国人也开始向北美大陆增兵,并在纽约一举击溃了华盛顿带领的18000多人的大陆军,华盛顿带着4000多人的残军仓皇出逃。
就在北美独立派在战争中被打的狼狈不堪眼看独立事业就要完蛋的时候,英国人的老对手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出手了。
当时的法国和西班牙在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中落败,法国更是在七年战争中成为最大输家,导致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都减弱了,英国因为成为获利最大的一方也成为欧洲诸国共同的敌人。
利益争夺中失败的一方是永远不可能真心臣服的,法国虽然落败,但其自身实力仍然不容小觑,正想着怎么把英国人拉下马呢,突然发现北美殖民地的十三州居然闹起了独立,立刻表示大英你这不地道啊,怎么能以大欺小欺负小美兄弟呢?这我必须得给小美兄弟帮帮场子啊!
被英国人打得快跳湖的华盛顿忽然发现自己的账户上收到一笔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转账,兴奋的原地跳起满血复活,立刻把被英国人打到丢盔弃甲的大陆军从20000多人再次扩编到46000多人,紧接着荷兰和俄国也表示大英你这人不行,我们也要帮小美兄弟,荷兰打给华盛顿700万英镑,俄国拿不出来多少钱,叶卡捷琳娜二世就直接派俄国舰队为来往于美洲和欧洲之间的“中立国商船”护航。
虽然援助华盛顿的各国都会找一个看起来很好听的理由,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打击英国势力,同时尽可能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独立战争其实也是法国和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争霸战争的一部分。
法国不但给华盛顿转账发红包,甚至亲自下场和英国佬火并,其自身在北美大陆直接和英军作战的军队就超过1.65万人,法国皇家海军的参战人数更是达到了7.5万人,在约克镇战役中参战的法军人数就超过了1.5万人,法军兵力甚至都超过北美大陆军自身的兵力;除了在北美和英国人直接对线,法国还在西印度群岛和英国打得不可开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英国无法向北美大幅增兵,到了1778年,西班牙海军也加入法军战团,所谓好虎架不住群狼,这种情况就让本来对大陆军处于完全碾压优势的英军反而在北美战场处于了劣势。
在这种情形下,独立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约克镇战役结束以后英国人也彻底打不动了,同意和法国人附带美国人妥协,并最终在1783年美法英三国在法国巴黎签署《巴黎条约》宣告了独立战争结束,之所以说附带美国人是因为作为战胜一方代表在受降书上签字的三个人里有两个是法国人,只有华盛顿代表美国来签字,美国人自己的独立战争其签约仪式却放在法国巴黎本身也很能说明问题。
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无疑是最大的输家,但本来意图通过帮美国人来扩大自身势力范围的法国人也不好过,按照英法海外殖民地争夺的一般逻辑,法国人帮着美国人打败了英国人获得了独立,自然而然的要吞下原本属于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十三州,但和英国一样,打仗是要花钱的,大量援助北美殖民地资金和直接参战,产生的天量债务让在七年战争中本就落败的法国人更加雪上加霜,直接导致了财务破产,并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本应被法国吞并继续被殖民的美国人无疑成为最大的赢家。
经历独立战争,美国成了北美洲首个获得独立的国家,基本摆脱了英国的控制,注意是基本摆脱,虽然已经独立,但日不落帝国和高卢公鸡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影响力仍旧可以直接覆盖美国自身,加上美国人的独立战争本身就是靠着法国人的帮忙才打赢的,况且法国人在北美还有大量驻军,而英国人虽然输了战争允许美国独立,但其在美国领土仍然占领者不少的据点,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要经常被英国和法国干涉其国内政治环境,直到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才逐步摆脱其影响和控制。
3 二元政治和民主选举
因为美国人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本质上并不是他自己独立取得胜利的,这也就导致了其独立后内部很难形成任何一支通过战争建立起绝对权威的政治力量,也更不可能形成政治强人,只有华盛顿因为在独立战争中领导大陆军抗击英军积攒了一定的声望,但距离政治强人还差的远,以往的历史课本中往往将华盛顿描述成不贪恋权力只做两任总统就拒绝连任的理想形象,但事实上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至少在当时美国独立后形成的两股政治势力来说可能并不是这么想的。
美国独立后形成了由亚当斯密、汉密尔顿领导的联邦党和由杰弗逊领导的民主共和党两股政治力量。
联邦党希望建立和英国一样的君主立宪制,并且一开始确实付诸了实践,但他们选择的人选并不是没有任何爵位的华盛顿,而是希望从欧洲引入一个国王,但这事儿操作性实在离谱,加上联邦党也缺乏足够权威性,所以就没搞成,于是转而求其次主张建立强力的中央政府,搞精英政治那一套,而民主共和党则正好相反,反对中央集权,要求强化地方政府,搞联邦体制。
任何一件政治事件中的决策出来以后,都会有很多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出各种诡谲计谋和深谋远虑,但对于身处其中的当事者来说往往并非如此,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肯定是要先着眼于解决眼前的问题和保护自身的利益,对于政治人物来说不论到什么时候,强化自己手里的权利肯定永远是最优先的选项。
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在国家体制选择上的差异也是如此,当时的联邦党掌握着中央政府的核心权力,肯定希望能够强化中央权威,这样自己手里的权利也就得到了加强,而民主共和党因为当时身处核心权力之外,肯定希望强化地方权力以此弱化联邦党手中的权利,哪里有什么国家体制理想,全都是利益使然。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两党背后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
联邦党的很多成员都是北方地区的工商业资本家,加强中央集权的精英政治就可以有效的统一国内的市场,政府也可以以政策手段通过关税壁垒和财政补贴来发展工商业;民主共和党的支持者大部分都是南方种植园的农场主,这些人自身拥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政府权力过高实施关税壁垒这种政策措施提倡工业发展必然会极大损害他们的利益。
两党在面对英国的态度上更是南辕北辙,一个希望和英国交好以便继续做生意,一个则因为英国人在战争期间解放黑奴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而坚决的反英,在此之外的其他众多问题上两党之间更是针锋相对,也就是在这种针锋相对的政治氛围中逐渐形成了美国如今的政治形态,比如美国的联邦制,其实就是主张中央集权和主张地方权利的两党之间激烈争斗之后妥协的产物。
说到美国两党的政治理念分歧,我们就必须再聊一聊美国的民主选举。
美国人现在满世界宣传和输出其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其最重要的一个着力点就在其选举制度上,按理说美国总统的选举每人一票看起来非常公平对不对?一般人看到每人一票自己选总统就觉得哎呀这个真的好民主好公平,这样就可以自己选出自己喜欢的总统,而不会让政治世家垄断国家权力欺负自己,也正是因为这一制度具有极强的迷惑性,才让美国人的政治体制在全世界拥有巨大的拥护者。
但仔细的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美国人的这种每人一票的选举制其实是一种“赢者通吃”的资本游戏,本质上跟公平并不相关。
这种看似每人一票极为公平的选举方式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选举本身的结果所决定的并不是什么政策内容更加对国家有利这一类的对错问题,而只是决定权利归谁的问题。
谁得票数多权利就归谁,赢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统治国家,原则上不用考虑输家的利益,也就是赢家通吃,谁给我的赞助多我就为谁的利益服务,至于输家一方支持者的利益则不必理会,只对自己的选民负责,也就是拜登击败了特朗普,那么拜登就只对给自己投票的选民负责,至于特朗普的支持者红脖子群体那他可不管,这对于一个国家内部的人民来说何来公平?
因为在竞选中只有获得的赞助足够多才有可能竞选成功,谁给的赞助多呢?
资本家。
所以美国两党每次选出来的总统其本质都是美国资本家的代言人,政策上的不同只是因为如同前文所说背后的金主不同罢了。资本社会里资本家之间虽然有利益之争,但同时大家毕竟都是一个圈子里的,赚钱重要,也因此上现在的美国两党虽然轮流上台,但谁也不敢趁着权利在手下死手彻底搞死对方,因为背后的金主不会答应。
只是两个党派代表的资本方之间毕竟还是存在利益纠纷的,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调和?美国政治家的办法是不调和,直接做大蛋糕,用不断增大的蛋糕来平衡两个党派之间的利益关系,毕竟只要蛋糕在变大,那么大家就都会获得利益增长,无非也就是分多分少的差异而已。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很快就迎来了其疯狂的领土扩张过程,“西进运动”上洒满了印第安人的鲜血,然后又从法国人手里购买路易斯安那,从墨西哥手里抢夺德克萨斯和现在的美国西海岸的土地,再从英国人手里获取了俄勒冈,于是乎,在这种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两股政治势力背后的资本力量都会比较满意,大家也就相安无事。
土地是最基本的经济要素,特别是在美国建国之初的那个时代,直至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以完成土地所有制的改革为前提的,我国的土改,日本的“版册奉还”都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的,但如同我们刚才所说,美国人的“土改”就显得非常轻松,如果说其从英国人和法国人手里购买土地还付出了金钱,从墨西哥手里抢夺土地还付出了战争代价,那么其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则几乎是一个无本买卖,将美国本土的印第安人屠杀殆尽便可得到大片土地,还有比这更让资本家们更加兴奋的事情么?
等到了美国周边的土地该买的已经买完了,能抢的也已经抢完了,能杀的也几乎快绝种了,这时美国的领土扩张也就停止了,但当这种扩张停止的时候,两派之间的矛盾便失去了缓和机制。我们前面说两党背后的金主分别是北方工业资本家和南方的农场主资本家,蛋糕无法进一步做大,于是南北矛盾便逐渐开始积累,直至爆发南北战争。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是林肯带领着北方军打败了南方赢得了美国的国家统一,这没有错,但本质上南北之间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是美西战争,通过对外的战争,美国获得了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也就是再一次的做大了蛋糕,于是矛盾再一次被缓解。
我们现在常说美国立国两百多年只有很少的时间没有发动过对外战争,其本质就在于美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解决其国内矛盾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利用金融和战争的组合拳完成对外侵略收割,不断搜刮世界各地的财富来做大其国内的蛋糕,其对外的所有战争行为本质上都是如此。
对美国人来说,战争的本质不是捍卫国家安全,而只是生意的一部分。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在颜色革命以后仿照美国的政治体制模式,但却陷入到了不断的战乱之中,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法像美国一样通过对外扩张来弥合自身内部利益不均产生的矛盾。
4 利益矛盾与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对于美国历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因为通过南北战争美国自身成功的为其自身的工业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实现了其内部资源的整合。
美国国土扩张结束之后南北之间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之间的矛盾开始慢慢积聚,双方的利益集团都面临着维护自身利益的问题,一开始双方还希望通过协商妥协达成各自利益的平衡,1790年南北之间就达成了以南方支持北方主导的联邦政府换取南方州必须由南方派掌控,并且首度要迁移到华盛顿为条件的妥协。
但到了1794年,北方主导的联邦政府和英国达成了一些关于独立战争遗留问题的协议,南方派一直要求英国政府赔偿他们在战争中“解放黑奴”给南方农场主造成的损失,但北方派的联邦政府出于想要尽快恢复和英国的正常化关系方便他们尽快恢复和英国的生意而完全忽视了南方派农场主的这一要求,这就导致双方之间的矛盾激化,并随后引发了南方派的暴动,而联邦政府的处置手段也相当简单粗暴,直接派兵镇压,于是南北矛盾直接被摆在了明面上。
因为南北矛盾逐渐激化,代表北方工商业的联邦党部分人甚至在1801年杰弗逊当选总统后准备让北方各州独立后成立新的联邦,只是最后因为汉密尔顿的反对才没有实施,而汉密尔顿也因为此事和自己的副手翻脸,并在两人的决斗中被副手干掉,这导致联邦党一度没有了扛大旗的领军人物。
就在南北双方的矛盾已经愈演愈烈的同时,当初在独立战争中被干翻的英国人感觉如果放任美国发展下去,将来很可能会挑战到自己的世界霸权,于是决定趁着美国暂时还没成气候给他致命一击,最好能彻底打垮美国,收回北美的殖民地,于是开始在海上对美国进行封锁,而美国内部面对积聚的南北矛盾,也急需再次通过扩张领土来缓解危机,于是瞄上了当时尚且属于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
到了1812年,美英之间的“第二次独立战争”终于爆发,战争打了三年时间,英国人起初一度占据战场的主动权,英军火烧白宫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但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人开始和英国人打得有来有回,双方之间谁都搞不定谁,英国打不垮美国,美国想从英国手里拿下加拿大也属于痴心妄想,于是只能罢兵言和,自此之后英国人也彻底断掉了夺回北美殖民地的念想。
美国人也在这一场战争中出现了自己的民族主义高涨,其国歌就是在第二次独立战争中创作的,在这种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背景下,一贯亲英的联邦党被彻底打成了叛徒、投降派,加上失去了领军人物,彻底退出了美国政局,美国政治也由此进入了民主共和党一党独大的局面,然而没多久民主共和党内部却发生了分裂,并在随后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民主党和共和党。
对于北方派来说,虽然联邦党彻底垮台,但这并不重要,说到底联邦党只是背后的工商业资本家的政治代理人而已,再找一个替代就是了。
当时美国北方工商业的发展模式和德国起家时走的一样的路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山寨”,没错,如今以高质量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业当初也是靠着山寨英国起家的,虽然英国人严格控制本土工业技术外流,但在高额利润的激励之下,大批的英国工业技术还是流传到了美国,特别是棉纺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算是搭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由此北方的经济发展规模也彻底压过南方,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应带来的就是政治话语权的提高,到了1854年,现在的共和党正式成立,接替原来的联邦党成为北方工商业集团的代言人。
我们前面说到南北双方的利益矛盾因为外部增量的停滞已经日益严重,原本指望从英国手里抢夺加拿大缓解矛盾的目的也没有达成,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北方的工商业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南方的经济体量形成压倒优势,虽然双方进行了几次妥协希望能解决问题,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双方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当时南北双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新并入的州算是南方的蓄奴州还是自由州?以前美国土地扩张持续进行大家也就不在意这个问题,但现在扩张停止了,所以最后一块蛋糕放在谁的盘子里就成了大家格外关注的点;
第二就是南北双方的经济模式不同导致各自对关税政策的意见南辕北辙,北方工商业想要实现工业化升级,就必须提高关税,避免欧洲的廉价工业品冲击本国制造业,但提高关税对南方的种植业而言则意味着外部工业品价格会提高,那么他们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再加上当时南方种植业如棉花一类的作物都是出口欧洲的,如果欧洲为了反制美国也提高他们的关税,那么南方的经济作物出口则会受到打击,南方的种植园肯定不答应。
1860年代表北方工商业利益的共和党赢得大选,林肯上台就任美国总统,而在林肯正式上台以前,已经有7个南方州宣布了独立,最终南方15个州里一共有11个州宣布独立,剩下的4个还在观望,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就只能靠战争来解决了,四年时间的南北战争让南北双方死亡62万人,特别是北方军在战争过程中对南方的经济基础进行了系统的破坏,人口、家畜、农业机械、铁路等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南方派就此一蹶不振。
北方的战略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这种打垮其经济基础的方式来增强战后南方对北方联邦政府的依赖性,毕竟没钱你还能翻出个什么浪花来。
美国南北战争说到底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之争,通过战争形式完成了国内资源的整合,经济力量更强的一方取胜,重新整合资源从而为国家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资源与空间。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从美国的南北战争来思考,一个成熟稳定的经济体如果想要改变自身的经济结构来进行产业升级,其面对的最大阻力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的技术封锁,而是来自于其内部的既得利益者。
经济发展中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策以及其他要素的要求往往不同甚至利益相悖,一个经济体在到达需要进行产业升级的时候,往往也意味着对应的低端产业已经发展的足够成熟,也必然关系着相当多的利益群体,美国人最初作为英国殖民地为英国人种棉花,伴随着非洲黑奴的无尽血泪其种植园经济本身得到了足够强大的发展,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最初的经济基础,及至后来其工商业因为更高的经济效率才一点点逐步超越了种植园经济。
这个时候如同我们上面所说,两种经济模式对经济政策乃至利益分割的要求截然不同,美国人要实现产业升级发展自身工业化就必然会损害南方种植园的利益,于是南方种植园就成为了美国工业产业化升级的最大阻碍,不同的阻碍对应不同形式和烈度的解决办法,美国南北战争则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最激烈手段。
参考资料: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王伟 著 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
《美国史》 任思源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第一部分完,如果觉得写的还可以,就点个赞或者转发吧,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