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历史上隋朝和唐朝那个最富?为什么?
唐朝富。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富的,尤其是盛唐时期。当时的全球的六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中国,那时中国是超级大国(相当于90年代的美国,18世纪的日不落帝国)而隋朝,存在时间不长,皇帝注重政治,不重视经济。
在唐朝,由于商业发达,出现“飞钱”,“变换”等方式来理财。
至于宋朝,虽然有当时的最多的黄金贮备量,但经济上流动不行。
如果从经济上来看,唐朝最富,如果从储备上,宋朝最富。
这要看你怎么看。
二、中国历史上隋朝和唐朝那个最富?为什么?
①
隋朝富国,唐朝富民。两者虽然都很富有,但是从国运的角度看来,唐王朝无疑更胜一筹。
隋朝的富有在史书上已经明证,毋庸置疑。
但是,隋帝国诺大的家业,却被隋炀帝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因而导致国家败亡。
隋朝建国与其他王朝不同,史家曾经有言“自古得国之易,无有如杨坚者。
”这也就是说隋朝建国时,他的百姓生活是相对非常安稳的。
虽然有尉迟迥等人的叛乱,但战局没有扩大,这就使得隋朝的原始积累其实是北周多年来的产物。
所以说他的国力充沛也是不无道理。
再加上隋朝南征陈国,完成了南北朝的统一,南北方数百年来的分裂局面至此终结。
隋朝的国库中又加上了自东晋以来的南方国库积累,它的总体数量达到高峰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随着隋文帝的去世。
杨广登基之后,大办公共工程,他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在焕发生机,这样的千年工程自然将会大损国力。
而且,从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开始。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
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这样浩大的工程仅仅只用了七年时间,可见国家当时的国力和执行力。
清代的圆明园建设始于康熙四十六年,经营建设长达百余年。
如此,便能够看出隋朝的富有主要是集中体现在国家层面,隋炀帝时期的对外活动也是不遗余力。
甚至用绢花和布帛来装饰树木接待外国使臣,可是当时的国家还有很多衣不蔽体的人。
这就看出国富民贫是当时的状况。
唐代虽然是在一片烽烟之中建国,但是却积极推行较为积极的民生政策。
贞观永徽时期,轻徭薄赋,政治开明,百姓的负担较小。
而且,国家对于政府开支的管控也比较严格,不仅缩减了政府机构,对于宫室殿阁的兴建也非常谨慎。
但是,唐代的粮食价格却在不断的下降。
隋代大业年间,斗米数百钱。
贞观八年,米斗四五钱。
如此大的价格差距足见两代的不同境遇,隋朝短促而亡,唐代绵延不断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
②
隋朝开皇之治,隋朝很繁荣,仅开皇之治的粮食,就足以用到唐朝天宝年间,唐朝只是继承而已
唐朝即便是在全盛时期,也是比不过隋朝的,更有说法认为,隋朝时期留下来的粮食,竟然让唐朝吃了五十年。很明显,第一种说法是真是假,还能从史书当中寻找答案,但是第二种说法就很明显不靠谱了,太过夸张。那么隋朝时期到底是多富有,短短一个十五年的王朝,竟然让后世一个数百年的王朝在全盛时期都无法超越?
1、隋炀帝的挥霍无度
首先,关于隋朝的富有程度,我们可以从侧面来看,最有名的就是隋炀帝的一生了。
他用计使杨勇失去太子之位,成功登基之后,做的一些事情,虽然劳民伤财,残暴无度,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劳民伤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钱有人,修大运河需要投入多少钱财,建造豪华游轮需要多少钱,沿途的建设、旅游花费又需要多少,这可都是钱啊。
隋朝如果没钱,这些事情怎么可能办的下来,运河给后世带来了多少便利,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但是它前期需要投入的财力,也必然是一个天文数字,难以估计,但是它真的就这样修出来了,可见隋炀帝背后的隋朝国库该是多么富有。
不仅如此,杨广还征伐高句丽多达三次,打仗也是非常烧钱的行为,可是这两件事情加起来都没能搬空国库,隋朝的富有可见一斑。
2、隋朝到底有多富
隋炀帝的无限制炫富,让后世人诟病的同时,也从侧面展示了一个极其富有的隋朝,那隋朝到底多有钱?在《文献通考》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古往今来,能够被称为是通过励精图治使得国家变得赋予的,也只有隋朝的。
这本书成书于元朝,虽然不能判断隋朝会比后来的朝代更富有,但是超越唐朝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唐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应该属于唐玄宗的开元之治,那个时候全国人口一共有820万户,但是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却有890万户,而且唐朝所拥有的很多东西,包括社会制度、文化等等方面,都是从隋朝继承下来的,相比于两个朝代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也是隋朝的影响力要更大一些,不得不承认,做到这一切的隋文帝,当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3、隋文帝是怎么做到的
那隋文帝又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应该是隋文帝本人的勤俭节约,上行下效,皇帝带头这样做了,下面的人自然少有会贪赃枉法的。
还有就是政策制度,隋朝开始设置粮仓,储存粮食,用于调解粮价和对付灾荒,这项制度一直都被沿用下来,另一个沿用的还有科举制度,选拔好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而且隋朝赋税也很低,国库并不是靠收税撑起来的。
隋文帝和秦始皇一样,结束了一个动乱的年代,也同样统一了货币,这对经济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他还建立新制度,踢掉那些没能力的人,换上一批有能力的臣子……种种举措的加持,隋朝想穷都不可能。
③
这两个朝代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非常富庶的两个朝代,其实多数时候的隋朝比唐朝更富有,一个国家的军力绝对是这个国家实力的代表之一,而当时在隋文帝的治理之下,隋朝的军队就有113万,而当时隋朝的百姓就有4600万人之多,无疑可以看出来隋朝确实是一个国力十分昌盛的朝代,而到了隋炀帝时期,也是凭借着自己父亲打下来的基业,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首先,京杭大运河,而在当时这样的工程无疑是耗资巨大的,据说为了修建京杭大运河所调动的老百姓就达3000万人,全国超过一大半的百姓都被征集走了,而当时的粮食储备也是不成问题的,而当时的隋朝也是十分注重粮食的存储问题,他们会在距离都会比较近的地方设置粮仓,当时隋炀帝设置的粮仓总共有大约3000个,而一个粮仓能够储存的粮食就达8000石,共计全国约有25.44亿斤的粮食。
其次,《文献通考》中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那么,隋朝究竟有多富,富到了什么程度?显然,如果隋朝没钱,隋炀帝想炫富,也没法炫富!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实行了一个影响中国至今的制度,即:设置粮仓!这是关乎到天下人活命的东西,至今粮仓储备一定粮食,还是一个基本国策。
当时,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粮仓,既能调节粮价,也能应付灾荒。不客气的说,这种粮仓制度,是后世王朝保持稳定的重要利器!
西元637年,唐朝监察御史马周上奏李世民,史书上将之记录了下来,马周上奏:“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显然,隋朝已经灭亡20年,杨坚已死了33年,但仓库里的粮食布帛等东西,还没有用完!
后来,李世民看了隋朝的粮库资料,曾经有一感慨,“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也就是说隋朝积攒下的粮食可以供唐朝使用五六十年的。
第三,隋炀帝杨广的奢侈,还三征高句丽,开挖大运河等,但即便如此奢侈浪费,如此花钱,但依然还没有败光家产,可见隋朝的富有!就算后世被专家吹捧的清朝,康熙乾隆只是下了几次江南,国库就彻底没钱了,和隋朝相比,哪一个更富?
第四,隋朝赋税很低,隋文帝一降再降,杨广也没有增加赋税!隋朝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百姓穷的活不下去,而是因为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开挖大运河等,导致民怨四起!所以,隋朝的富有可想而知。
第五,整个贞观之治期间,唐朝的经济水平,都没有超过隋炀帝大业五年时的经济!后来,经过李治、武则天等帝王的励精图治,才在天宝年间赶上隋朝!唐玄宗的天宝年间,已经离唐朝建立,至少有125年了!
三、唐朝和隋朝时代的经济,文化,思想,政治发面实施的政策?
隋朝:
1、政治: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出现了开皇之治。
3、思想文化:兼收并蓄,由于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影响很多国家.
4、军事: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 革府兵制。
5、民族关系:隋朝在对外交往上,主张众国臣服的朝贡体制。
各藩属国奉隋朝为宗主国,定期朝贡,各国和平相处。
如果有国家不愿意臣服,必要时隋朝会采取战争的手段威服之。
如果有国家侵犯另一国,隋朝为了维护朝贡体制会帮助弱国击败强国。
如果各国臣服隋朝,隋朝也给予优惠回馈。
在这样外交理念下出现万邦来朝的恢弘局面,然而隋炀帝过度夸耀,浪费不少人力与物力。
6、对外交往:隋唐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隋唐与东南亚的骠国(缅甸)和南亚的天竺有使节、技术、宗教等交流。隋唐与中亚的波斯和大食有交往。
唐朝:
(1)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皇帝充分发挥臣僚作用,减少了政策的失误.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②革新政治.唐初部分沿用隋制,但又有改革,沿用的部分隋制是因为那些制度不仅适应隋朝,在隋朝发挥了一定作用,而且在唐朝也能适应,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鉴于隋亡,制度又有所革新.关于革新、完善制度,将在“隋唐制度的革新”一节里讲,这里不必重复.
(2) 经济方面:①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隋炀帝无休止地征发徭役,迫使农民起义,唐朝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封建统治者立国的基础在农业,此项措施可以看做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基本的原因之一.②戒奢从简.这与上面的措施互为表里,一方面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提倡节俭,“贞观之治”的出现,与这种风气不无关系.
(3)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唐朝的文化策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大办学校,就其规模、种类、数量和课目设置,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四、隋朝的财富从哪里来,为什么后代的唐朝没有超过?
《隋朝的财富从哪里来,为什么后代的唐朝没有超过》,要想明晰地了解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从隋唐的建立以及建朝后的统治与经济发展两方面来找原因。
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朝代,它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它的辉煌不亚于中国任何一个盛世时代。
有史料记载,隋朝灭亡后20余年到盛唐贞观年间,其所储存下的粮食与布匹还未用完,甚至有资料显示,隋朝短短37年的人口数目,到大唐成立数十年还未赶上,这些足以说明了隋朝经济的繁荣与强盛。
1、首先来看看隋朝的经济发展及经济储备
1、南北朝经济的发展,为隋朝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公元589年隋文帝南下灭陈,统一中国。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很大地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都为隋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隋文帝的改革图治,使隋朝的经济得到空前繁荣发展
隋文帝杨坚自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他进行的多项改革,其主要目都与经济的发展有关,与国库的充盈有关。所以在确保国家税收及府库储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他以稳定民生,促进社会的发展为前提,多措并举发展经济,使经济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局面。
(1)户籍调查,摸清人口,增加税收。由于长年的混战,隋朝建立以后户籍不清楚,税收不稳定,于是在开皇五年(585年),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以增加国家的税收,改善国家经济状况,通过普查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的积弊,促成了开皇盛世。
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隋朝通过接手北周、陈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们留下的隐瞒户口,在开皇年间就达到了870万户。根据隋朝政府的统计,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全国人口为900万户。唐代杜佑曾给予此项措施以高度评价,他说:“隋代之盛,其由于斯。”
(2)进行土地改革,人人有其田,税粮多储备。
隋朝施行均田制,使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耕田的积极性,由于战乱的结束,人们安心种田,国家储备的粮食不断增多。
隋朝在全国许多大城市都设立粮仓,大的粮仓一个就可以储存两千多万石粮食。
贞观年间,唐太宗参观隋朝粮仓时慨叹:“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也就是说,隋朝剩下的粮食,足够天下人吃五六十年!
(3)减轻赋税,缩短役期,调动积极性。
开皇初,民部尚书苏威提出“减赋役,务从轻典”的建议,隋文帝听取了这一建议,于是下令采纳北朝时赋役最轻的“北齐法”,同时,还下令将服役年龄由十八岁推迟到二十一岁,每年服役期也由一个月减缩为二十天,酬绢由一匹改为两丈,并规定不服役者可以“纳庸代役”,丁男五十可免役收庸。
隋文帝的此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大修水利,灌溉推广,利农兴农。战乱之后水利荒废,漕运堵塞。开皇初年,都官尚书元晖奏请“开引杜阳水,灌溉三畤原”,工部尚书于仲文又提出:“请决渭水,开漕渠”的建议,隋文帝都欣然采纳。因此,水利的兴修,灌溉的推广,漕运的硫通,给隋朝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保障和生机。
(5)杜绝浪费,厉行节俭,囤积资源。随着战争的结束,生活的稳定和时间的推移,皇宫中的生活日渐奢侈。《隋书·苏威传》中记载:“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諭上。上为之改容,绸饰旧物,悉命除毁。”并身体力行,隋文帝的行动影响到了整个官僚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铺张浪费,增加了国库积蓄。
(6)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国民双利。590年隋文帝颁布关于将军户编入民户的命令,军人除了自己本身军籍,还可以同家属列入当地户籍,按均田制授田,免除租庸调,并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这个命令既减轻中央朝廷经济负担,使军人能够和家属同住,同时也扩大了朝廷兵源,堪称兵农合一。
(7)政权改革,加强集权,缩减开支。隋文帝创立了五省六曹制,后改称五省六部制。避免了丞相一人专权的局面,把权力集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在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上大刀阔斧,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区划分、地方行政混乱,支出庞大的局面,于开皇三年把过去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
同时,将一些郡县合并,藉以节省开支,改变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这一举措大大地节省了国家开支。
据统计,改革以后,仅开支就减省了三分之二,地方政府开支减省了四分之三,全国的行政经费,仅是南北朝时期开支的三分之一。
(8)惩治腐败,澄清吏治,杜绝贪污。隋文帝开国以后,励精图治,惩治腐败,他在贪污枉法行为的处置上绝不手软。为了整治腐败,隋文帝命刘盛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刘盛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其后州县肃然。吏治的整肃,贪官的罢黜,不仅官清民正,上裕国库,下纾民困,使国家经济进一步隆盛。
(9)清明太和,万国来朝,物阜民丰。
大业二年(606年)突厥启民可汗染干来东京洛阳朝贺后,“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
在西域的44个酋长国中,相率而来朝者三十余国。
北面的突厥、契丹,东面的高丽、百济、新罗、倭国,南面的林邑(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等政权,也先后遣使来洛阳朝觐通好。
一时东京洛阳使节纷至,胡商云集,店肆林立,成为世界中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2、隋唐的经济财富比较
要看一个国家富强与否,其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人口。
隋朝鼎盛时期炀帝大业年间,人口已达到890万户,约为4600万人,这个数字在古代来看可以说是空前庞大的。
而大唐直到建立后的第五年,天下一统后,全国人口才仅有290万户。
虽然唐太宗执政二十多年,创造了惊艳世人的贞观之治,开创了盛唐局面,可是,在唐太宗去世后三年的清查中,人口也仅仅只有380万,一直到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唐朝人口才突破900万,并且成为整个唐朝的巅峰。
至于经济富庶,隋朝号称中国古代史上国家最富庶的朝代,因为衡量古代的经济状况,其最重要的标准是粮食。由于隋朝藏富于国,国家的经济空前的繁荣与富裕,也正是因为如此,百姓生活日渐艰苦,最后他们不得不奋起反抗,推翻了隋朝的统治,让唐朝接手了这储备丰厚粮仓。
虽然唐朝接手隋朝和它的财富,但是在隋末动乱之后,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口也因战争骤降到200余万户。
外部东突厥势力也空前的强大,其东自契丹、室韦,西近吐谷浑的侵袭,其内部又有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的臣服,东突厥也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 ,外敌空前强大,中原王朝被内部的分裂混战严重地削弱,经济军事等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此社会又进入了一个四分五裂动荡的巨局面。
公元618年建立,唐高祖消灭外部势力建立了唐朝,但是建立的唐朝却是动乱不断,唐太宗李世民用了十年时间才完成了统一大业。
太宗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也出现了被世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了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的歌舞升平之景。
但是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唐朝逐渐走向了衰亡。
虽然唐朝的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后出现的又一鼎盛的朝代,但他的经济储备远远没有隋朝的经济雄厚,经济的发展也远远没有追赶上寿命短暂的隋朝。
一己之拙见,望能有所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