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成语故事50字,请君入瓮典故50字?

“请君入瓮”也就是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告诫我们,做人不能太绝,对人不能太过,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身伤心痛、自食恶果、羞愧难当。也提醒我们,对于小人恶人,“以牙还牙”虽看似不君子,但却是最有效的一种办法,为了保护自己甚至更多人,有时也不妨做一次不宽宏大量的人。

请君入瓮的典故来自于唐朝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唐秋官侍郎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

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

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

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

'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

【大意】是:唐朝时有个官员名为周兴,他与来俊臣是同僚。

来俊臣得到密令要审讯周兴,周兴不知道。

来俊臣假意请周兴来吃饭,饭局中对周兴说:“嫌犯不招供,怎么办?”周兴说:“这个好办,拿个大缸,架在火堆上,装水,将嫌犯装进去,不招供就煮沸,他还敢不招供?"来俊臣立即让人如法炮制,并起身对周兴说:“那不好意思了,上面叫我查你,就请你老兄进去待着吧!

【成语】: 请君入瓮

请的成语、瓮的成语接龙

【拼音】: qǐng jūng rù wèng

【解释】: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成语故事】: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

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

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

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请君入瓮实际上是典型的谋人害己。

武周时期,有人对武则天说酷吏周兴谋反,另一个酷吏受命对周兴审讯,来俊臣就布下一个局,向周兴请教如何促使罪犯招供,周兴说那好办,让人准备一个大瓮,让罪犯坐在大瓮里,周围烧上火烤,这样犯人就会很快招供。来俊臣让人抬来大瓮,说我受命审问你,请你入瓮吧,周兴爬在地上很快招供了。

武周时,一次来俊臣请周兴吃饭。喝酒时,来俊臣满面愁容道:“我这有个犯人不肯认罪,周大人可有招数教我?”周兴得意说出招数。来俊臣仰天大笑,周兴当即面色惨白,冷汗淋漓,伏地认罪。

唐朝武则天称帝时期,实施为巩固统治,涌现出了一批手段残酷的官员,为达到统治目的而不择手段地折磨敌对官员。这些人被称为“酷吏”。他们是武则天身边的亲信。出名的有来俊臣,周兴等。

一次,有人向武则天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一看牵扯到了自己的亲信。便叫来一名亲信来俊臣,秘旨他去审理此案。

来俊臣和周兴本来关系不错,这天,请了周兴来自己衙门吃饭。

喝酒的时候,来俊臣假意满面愁容地向周兴请教:“周大人,我这里经常有犯人不肯认罪,顽强抵抗,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你有没有什么高明招数可以教我?”

周兴毫无戒备之心,他很自得地告诉来俊臣:“这事儿你问我,那真是问对人了。我教你一个法子。你找一个大翁来,底下架起柴堆,把犯人放进瓮里,然后点燃柴堆,没一会儿,犯人准会乖乖服罪。”

来俊臣听了哈哈大笑,立即叫人抬来大翁,架起柴堆,然后对着周兴说:“皇帝有秘旨,让我审办周兴谋反一案。现在,请你自己爬进瓮里去吧!”

周兴当即面色惨白,冷汗淋漓,伏地认罪。

瓮,一种大肚子,方便盛装东西的陶器。“请君入瓮”是唐史中的一个典故,唐朝酷吏周兴想出了一个折磨犯人的点子,却马上被别人用来对付周兴自己。意思是相当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请君入瓮很好的诠释了因果关系。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无论在何时何地,都需谨慎言行。掏心掏肺的畅聊,是职场上最忌讳的,交际浅话多的人,小人和有权的人不可得罪,保持中立很合群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人多酒少,不够喝。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赞同,画了起来。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说完就把酒喝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21104185407da4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