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隋唐至明清的成语故事?
①
隋唐至明清的历史成语典故
(一):鹞死怀中
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二):请君入瓮
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
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
(三):桃李满天下
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四):靖康之耻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
②
唐:南柯一梦司空见惯班门弄斧请君入瓮宋:万紫千红物是人非水落石出无可奈何天涯海角醉翁之意不在酒胸有成竹满城风雨大浪淘沙近水楼台元: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明人不做暗事封妻荫子人急计生雁过留声三牲五鼎引狼入室得过且过明:八府巡按琼岛春云一干一方清:洪云托月日新月异马革裹尸蛛丝马迹悬崖勒马一气呵成
③
隋唐至明清的形成的历史成语典故很多,在这个时期比较经典成语典故,有南柯一梦、一事无成、春风得意、磨杵成针、呕心沥血、请君入瓮、黄袍加身、孤注一掷、熟能生巧、强取豪夺、胸有成竹、名落孙山、一挥而就、玄武门之变、房谋杜断、日月同天、桃李满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精忠报国、一代天骄等。
仅以唐朝的几个典故为例:南柯一梦,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而春风得意,故事出处是,唐代孟郊年轻的时候无意为官,直到四十岁的时候才去应试,两考不中,到第三考才得登科。
他高兴的即兴赋诗一首《登科后》,其中有句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故后人就用“春风得意”来形容仕途顺利,功成名就。
还有房谋杜断,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
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
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
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
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丹书铁券南北朝以后,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
西魏还密赐予欲归附者,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并听世相传袭。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
形制历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铁券状如卷瓦,刻字画栏,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内府,以御宝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损益,形亦如瓦,分七等。
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
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
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
外刻所赐功臣履历、恩数,中镌免罪,减禄之数。
封号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难推诚;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
字嵌以金。
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给功臣,右藏内府,有事则合之,以取信。
洪武三年,赐铁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铁券,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
永乐初,靖难功臣亦有赐者。
二、喝完酒干大事的古人有哪些?
1、出自曹操《短歌行》 2、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赤壁之战前,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中国古代名人与酒的故事?
武松,三碗不过岗,武松打虎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
中国十大醉酒典故有哪些?
醉打金枝、贵妃醉酒 、杜康美酒醉刘伶 、东晋新亭会 、北宋杯酒释兵权 、乾隆千叟宴、三国江东群英会、青梅煮酒论英雄、汉初鸿门宴、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
喝完酒干大事的古人有李白酒后诗百篇,武松打虎,
喝酒出名的古代人
从古至今,酒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无论是国事宴会,还是民家待客,都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是酒的故乡,故而,历史上喝酒出名的人不计其数。这里盘点10位历史名人的饮酒故事,以飨读者。
1、商纣王:酒池肉林
商朝末帝殷纣王帝辛,是一个沉湎酒色之人,《史记·殷本纪》:“(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是说: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男女裸体,相逐其间,朝朝设宴,夜夜欢娱,长夜不眠,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
传说纣王造的酒池,大可行舟,池内的酒够三千人同饮,酿酒剩下的酒糟堆积成了小山。
商纣王就因这个“酒池肉林”腐败工程,臭名昭著。
2、齐桓公:醉酒后丢了帽子
《韩非子·难二》载: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外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这故事有趣。我重复讲一遍:齐桓公喝醉酒后,丢了帽子,他觉得丢人,三天不去上朝。管仲说:“这是做国君的耻辱,您何不用搞好政事来洗刷它呢?”桓公说:“您的意见多么好啊!”于是开仓贩济贫苦的人,审查囚犯放掉轻罪的人。过了三天,民众就唱道:“桓公为什么不再丢失帽子呢!”
3、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自称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又对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杜甫《饮中八仙歌》赞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李白都不上船,那不是傲慢,是醉得一塌糊涂了。
喝一斗酒能写百首诗,一斗算十升,约莫二十瓶,也就是一瓶酒换来五首诗,真是高产作家!据统计,李白现留于世的诗,有一千零五十首,其中谈到酒的,有一百七十首,占16%。对李白,先有酒,后有诗,先是酒仙,后为诗仙。
“斗酒百篇”,就这样醉醺醺的沉淀为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4、陶渊明:白衣送酒
东晋文人陶渊明,嗜酒好饮,然家中贫穷,不能常得。一年重阳节,家中无酒,只好摘菊盈把,携至野外,侧置久坐,凝思远望。忽见一白衣而至,原是官府给役小吏,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大喜过望,立地尽醉而归。后来人们以“白衣送酒”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陶渊明为我国古代著名田园诗人,一生诗酒融为一体,其酒醉后写的“饮酒二十首”,一醉一诗,逸趣横生。
古籍里有关陶渊明喝酒的传说很多。如说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醉石上还有他头枕的窝儿。因常年酗酒,故而,所生五个儿子智力都差。他的《责子》诗,实质是责怪自己。喝酒害人啊!
5、刘伶:醉卧“裤衩”里的酒鬼
刘伶是“竹林七贤”朋友圈里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的人。
《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里抱着一壶酒,命仆人提着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
”《世说新语.任诞篇》也记载:“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客人进屋找他,有人来讥讽他,刘伶大言不惭,说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内是我的衣裤,你们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史书记载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的故事很多,而这个精彩故事让他更出名。
6、郑板桥:顿餐不离盏,书画伴终身
郑板桥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举止怪异,疏放不羁,幽默酸辣。他说:“酒能乱性,佛家禁之;酒能养性,仙家饮之。我则有酒学仙,无酒学佛。”
从一些史料可看出,郑板桥很小就喜酒。他曾经给他弟弟写过一封家书,想买下“鹦鹉桥至杏花楼一带隙地”做宅子,说:“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幼时就喝酒,可见他已经有酒瘾了。
郑板桥常在熟悉的酒家喝酒,且与酒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河桥尚欠年时酒,店壁还留醉时诗”。《寄怀刘道士并示酒家徐郎》也有:“桃李别君家,霜凄菊已花,数归期,雪满天涯。吩咐河桥多酿酒,须留待,故人除。”诗中道出了徐老板风流倜傥、慷慨洒脱一面,又表现出郑板桥的礼贤下士、与友情深的一面。
郑板桥一生和酒有着不解之缘,戏谑自己道:“顿餐不离盏,书画伴终身。”有诗总结一生:“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年年画竹买清风,买得清风价便松。高雅要多钱要少,大都付与酒家翁。”板桥先生画作价值连城,一生不少挣钱,却“存款”不多。钱呢?都买酒喝了。
7、八大山人:醉颠画僧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号八大山人,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画法怪异,晦涩难解。
他说自己的画是:“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一生苦难,极度抑郁,属于“悲情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邵长蘅《八大山人传》记载:“ 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说他好喝酒,可酒量不大,读书人或平民邀请他喝酒,他就前往,一喝就醉,喝醉后画画,墨汁淋漓,也不爱惜。
又记:“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
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
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唏嘘泣下。
”大意是:一天,忽然他在自家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后,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
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
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更“哑哑”地笑个不停。
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
从这段传记里可看出,八大山人是个名副其实的“醉颠画僧”。
8、王羲之:兰亭流觞
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精于书法,史称“书圣”。
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修禊,以消除不详。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人们集会于曲水之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直到停止流动,在谁面前,谁则取而饮之,叫做“流觞”。
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祓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挥毫书写诗序,即著名的《兰亭集序》。
《晋书·王羲之传》:“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
王羲之适逢酒酣,乘兴挥笔,意气飞扬,潇洒自如,写下这绝代书法佳品。酒醒之后,“更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经酒精润泽,王羲之思绪飞扬,豪放自如,书写出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博得一代名君唐太宗的异常珍爱,推为王书第一。
“兰亭流觞”便成为一段优美风雅故事,广泛传唱。
9、贺知章:金龟换酒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金龟换酒”出自唐·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唐代孟棨《本事诗》记:“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
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
”从此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人称诗仙。
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
贺知章即邀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一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毫不犹豫地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金龟换酒”,一换成名典。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怕是最早以文字记载的“酒驾”案例,醉酒骑马落入水井里,还当坐在船上逍遥自在地睡着了,醉态可鞠,让人笑掉牙。
10、唐伯虎:佯狂使酒保性命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明史》(清。
张廷玉编)记:“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
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
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
举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示学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
未几,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
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谪为吏。
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
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
宸濠不能堪,放还。
筑室桃花坞,与客日欢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由此可见,唐伯虎自从倒霉地牵涉进“考试舞弊案”后,一蹶不振,潦倒落魄,即使有皇族王爷朱宸濠赏识他,还是个最后被杀头的主。
幸亏唐寅傻不叽叽,装疯卖傻酒醉如泥,有意露出“老二”,令王爷不堪入目,才免于被青睐利用,终让宁王爷“放归”回到桃花坞。
不久,宁王造反,很快被砍掉脑袋。
唐伯虎也未被朝廷“秋后算帐”,避免一劫。
虽然穷困潦倒,日日欢饮,但终究保住了首级,活了54岁才死。
酒的害处多,但对于唐伯虎,却如同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