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51年爆发了红巾起义,1352年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明朝灭亡。
明朝自公元1368年起,至1644年止,共历经16帝,享国276年。
16帝在位先后分别为: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永乐皇帝朱棣zhū dì(1402-1424年在位)、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宣德皇帝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正统皇帝朱祁镇(1435-1449年第一次在位)、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1457年在位)、天顺皇帝朱祁镇(1457-1464年第二次在位)、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1487年在位)、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1505年在位)、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1521年在位)、嘉靖皇帝朱厚熜cōng(1521-1567年在位)、隆庆皇帝朱载垕hòu(1567-1572年在位)、万历皇帝朱翊yì钧(1527-1620年在位)、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
明代疆域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北达戈壁沙漠,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临孟加拉湾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强大的明朝,这3位英明神武的皇帝功不可没。
排名第三的是宣德皇帝朱瞻基。
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
经过前朝继位皇帝的铺垫,明朝发展到了朱瞻基的时候,已经到了蒸蒸日上的时期,官员放松了警惕,整日饮酒做乐,骄奢淫逸之风越来越盛行,朱瞻基忍无可忍,误了整顿官场的风气,朱瞻基开始了中古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扫黄运动,他废除了官妓制度,以身作则,散了皇宫里面的歌舞伎。
朱瞻基的办法很快就受到了成效,官场的风气为之一清。
他在位的时候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排名第二的是开国之君、洪武皇帝朱元璋。
他出生在贫苦家庭,他给别人家放过牛,当过和尚,后来参加了红巾军并且得到了领袖人物郭子兴的赞赏,后来自立家门,事业节节攀高,最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建立了大明王朝。
在历代的君王当中,朱元璋的起点是最低的,他见的世面比较少,所以他处理事情的眼界就非常的受限。
主要体现在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以后,为了稳固自己子孙的统治,使皇权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就大肆得屠杀功臣。
使得当时的朝中大臣都不敢大胆直言,有的大臣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有的辞职回家,有的整日无所事事。
排名第一的是永乐皇帝朱棣zhū dì。
朱棣从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得非常出色,朱元璋称帝以后,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全国各地,朱棣就被分到了元朝的旧都燕京(今天的北京),朱棣到了燕京以后,整顿军务,将北方的少数民族打得不敢轻易的进犯。
朱棣的皇位是从他的侄子朱允炆的手里面夺来的,虽然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朱棣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君主。
他刚登上皇帝的宝座,就开始整顿军务,大明朝的军队在他的治理下是最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被打倒了岐山以北,边境安稳了,国家才能安心的搞建设,大明在他的治理下迅速繁荣发展起来,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明朝276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辉煌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曾到达过爪哇等30多个国家或地区,最后到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航线。
这一系列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
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创造了世界航海史的奇迹。
二是《永乐大典》。
公元1403-1407年间,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和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三是北京故宫。
她建成于公元1406-1420年,她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四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他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阳明心学有三大核心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被人们称为阳明心学“四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