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欧洲历史的书籍?
首先是《全球通史》扫一遍,然后《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详细论述自文艺复兴开始的世界史,往前可看《欧洲中世纪史》,再往前是《罗马帝国衰亡史》,总括类的又可以看《西方文明史》,《欧洲思想史》,《西方社会史》,年代四部曲,布罗代尔所有著作,《西方世界》,《剑桥欧洲政治思想史》,往后则可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第三帝国兴亡史》,《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冷战》,《战后欧洲史》,再转向各国国别史或断代史,推荐《燃烧的多瑙河》,《俄罗斯史》,《德国史:1918~2000》,米涅的《法国大革命史》。
欧洲史水太深,先读些通史,再作定夺。
二、20世纪欧洲主流文学演变的过程?
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来分析,20世纪初,描写殖民地风光盛行,如吉普林作品。20世纪中期,经历两次大战,反思人类命运的思想很多,如丘吉尔的二战史。同时存在主义文学,心理分析作品不少。如《鼠疫》,《蝇》。20世纪后期,随着冷战结束,社会和谐,描写异域风情,非洲,美洲探险精神的作品涌现。
总之,20世纪欧洲文学史就是20世纪欧洲思想史,也是20世纪世界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读思想史的好处?
1、提升思维高度。
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思维视角始终停留在社会底层,致使我们始终难以逃离社会底层。反过来讲,恰恰是我们始终生在社会底层,导致思维视角高度难以提升。两者相互牵制影响,导致我们始终难以改变自己,直到烂在社会底层的泥里不能自拔为止。
要想提高思维视角的层次,打破阶层束缚,唯有增加阅历和高人指点,可是有几个人有这样的机会呢?但是几千年的思想史,可以带给我们更高层次的思维视角。
2、读懂人性
普通人的世界观就是非黑即白,你要么是好人,要么就是是坏人,思维方向始终是固定且单一。如果不抛开这种二元思维,就无法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认识人性与认识周围的人。
当你打开思想史书籍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有为的政治家,没办法用好人或是坏人这两个词组去评价他,难以明确定义他是忠臣或是奸臣。他即善良如天使也狠辣如撒旦,他会打破你所有关于人的认知。
3、选择正确的成功方式与手段。
成功一直是有规律可以遵循,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走向成功。从来都没有如卡耐基和陈安之鼓吹的那般,如果真是那样,这个世界岂不是没有失败者了么?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过人之处,有一技之长能做事,可以得到领导的赏识。其次他们善于踩着别人上位,对阻碍自己上位的人都是不择手段的除掉和排斥。最后他们非常善于揣摩别人心思,总是能够找到人性的弱点去利用别人来成就自我,他们始终和成功的人站在一条线上。
四、简述西方哲学史的意义?
哲学,这一种在普通人眼中玄之又玄的东西,大多数人心向往之但又避之不及。治国必先治史,同样学习哲学之前哲学史也是必修之课。
那为何是西方而不是世界呢?拿我们中国举例,西方素来就有“中国无哲学”之说,尽管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尽管我们有诸子百家;尽管我们那齐国中的稷下学宫足以和雅典学院媲美;尽管我们的中华文化曾和希腊文明一起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的轴星时代,但我不得不承认这句话的准确性。
我们中国是有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
也有儒、墨、道、法…
但是我们这些令人敬仰的文化出发点都是什么?是就世,也是救市,都想拨乱反正,只是做法不一而已。
这种“哲学”是形而下到不能再下的,更多的是一种措施工具。
那些伟人们不会想西方贤哲那要去主动的无任何目的地思索和追求真理,仅仅是出于人类的天性。
这种思索而散发出的哲学才是形而上的,才是真正的哲学。
也许触摸到哲学边界的只有嵇康那群人,只可惜他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所以我们读《西方哲学史》。
那么说哲学,哲学,哲学,哲学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哲学就我是谁?我要到哪去?我从哪里来?”这明显是回避问题,以玄释玄。
有人说:“哲学就是世界观,方法论,伦理学,形而上学,逻辑学,心理学…
”新华释义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
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答案。
哲学是什么?不知道。就像没人知道我们从哪来要到,哪去一样。关于哲学是什么,一百个哲学家可能有九十九个答案。泰勒斯、柏拉图、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笛卡尔、海德格尔、黑格尔……都用他们的学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我们不知道哲学是什么,那么我们不妨学学黑格尔的正反合来看看哲学不是什么。
1、哲学不是科学,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而不追求精神家园。科学研究的是宇宙现象而哲学研究的是宇宙本质。
2、哲学不是宗教,宗教有的只是信仰,一种人文关怀,而至于上帝,佛陀再如何无厘头,你相信就是,不要去问为什么。而哲学是一种需要严谨的论述和推理的学说。所以宗教不是哲学。
那么哲学我们可不可以看成是科学的宗教,或者说是宗教的哲学?我认为应该是可以的。哲学思考的是万事万物的终极命题,同时哲学也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建设。那是一种缜密的人文关怀。
既然这样我们思考就行了,自我建设就行了,为什么要读什么《西方哲学史》呢?因为一个人思考必定无法抵达最终的地方,至少从人类诞生以来还从未有人抵达。
在我看来,我们读哲学史,最大的意义并不是要我们去学习那些先哲们的学说,因为那条路先哲未走到最后,我们希望也不大,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
哲学史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告诉我们这条路前人已经走过,而且极大可能只有一种可能—此路不通。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条路走?
哲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什么康庄大道,但至少我们可以少走一些崎岖弯道,踢掉一些纯属障碍的硌脚石头。不是吗?
五、欧洲思想的传承性?
欧洲思想的三种性质:批判性,推动各个时代思想不断破旧立新;辐射性,从欧洲核心地区不断向外辐射,包括向世界的辐射,推动思想的不断进步;传承性,欧洲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从古希腊文明到古罗马文明到近现代的各种思潮,是一个不断传承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