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对诸葛亮的评价怎么样?
①
诸葛亮可以说是中国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帮助刘备建立霸业,三分天下有其一,最后因和劳成疾,病死军中,令人惋惜。
诸葛亮善于谋划,任人唯贤,赏罚分明,具有治国安邦的远见卓识,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这样评价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从封建的观点,肯定了诸葛亮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完全神化诸葛亮,他必竟也是凡人,北伐兴师动众,久战不胜,给当地百姓也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历史对诸葛亮的评价!无论是把他神话也好还是虚化也罢,诸葛亮所做出的贡献是无法抹灭的。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中,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以及他自身的人格魅力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点~
第一,不忘记初心,牢记使命!这个用今天的话来说,有点时髦了,但他确实就是这样做的。在白帝城刘备把阿斗托付给他的时候,这项任务就已经交到了他的手上,他的目标就是扶持阿斗,而不是自己去做皇帝。他用他的所作所为坚守了自己的初心,体现了忠诚两个字,丝毫没有取代之意,直到最后命陨五丈原。
第二,学富五车,虚怀若谷。 在那个时代当中,诸葛亮的才华是凤毛麟角,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有利,有才华,就到处显摆。他的《出师表》一文将个人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却没有狂妄,傲物的体现。
第三,当机立断,宅心仁厚。在北伐的时候,有很多的战斗是不得已而为之。挥泪斩马谡体现了便是从严治军当机立断的一面,而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七擒孟获的时候,体现的又是他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稳定而采取的方法。他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通过安抚的方法,让少数民族彻底心服口服。这也是他宅心仁厚的一个体现。
当然,他的个人魅力远远不止这些,不是因为单一的某一件事情把他推上了神坛。而是一个综合各个方面,从人品,道德,智慧,学识等等一切综合起来,这才让他在人们心中神一般的存在。
③
因为历史上诸葛亮本来就是比较厉害的人,再加上在《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绘比较高,所以潜意思里面,诸葛亮就是具有传奇色彩了。其实,诸葛亮虽然不如小说里面写的那么厉害,但是,绝对也算的上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第一点,诸葛亮自小就饱读诗书,才智过人。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功底好,赢在了起跑线上。因此,他博学多才,见识长远,所以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能预测到很多事情。
第二点,诸葛亮确实是足智多谋。从七擒孟获中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确实是有谋略的人才,攻心为上,采用计谋要远比战争来的强。
第三点,尽心尽力,辅佐君王。诸葛亮一直视刘备为主上,即使在刘备托孤时候,表示可以让丞相自己坐上位置。可是,诸葛亮还是扶持刘禅继位,并一心辅佐,绝没有觊觎皇位。
第四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应该是诸葛亮最大的忠心,但是也是最大的悲哀。忠心在用一生替蜀国着想,悲哀在一生都没能替蜀国一统天下。
所以,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即使常常被后人质疑:“诸葛亮是否被神话了?”但是仍旧不能否认诸葛亮的一生,都是在为了刘备,为了蜀国,为了完成天下大业。虽然,在后人看来,如果蜀国胜利了,那么诸葛亮确实功劳最多;但结果却是蜀国失败了,可又怎么能将问题都推给在诸葛亮身上呢?
不论从三国中看诸葛亮,还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诸葛亮的一生都是让人高看的。
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陈寿《三国志》
父母双亡
诸葛亮从小出生于官吏之家,家里有一个哥哥诸葛瑾(后为东吴大将军),一个弟弟诸葛诞(后为曹魏大将军),还有两个姐姐,父亲是汉末兖州泰山郡丞,俸禄600石,再加上诸葛氏在琅琊属于名门望族,生活上也算得上是丰衣足食。
但是在诸葛亮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离世,虽然后来父亲再娶一房,不过仅仅过了五年,诸葛亮的父亲也因病逝世,失去了家庭支柱,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大的打击,由于太小无法支撑起整个家庭,于是八岁的诸葛亮、年幼的弟弟诸葛均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诸葛玄的生活也并不稳定,先是听命袁术赴任豫章太守,后来又去荆州投奔刘表。
隆中对策
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在此期间他熟读经典,研习兵法,并且时刻分析着局势的变化,当然最终也期望能够有朝一日大展宏图。
都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恰巧此时刚被曹操打败的刘备也来投奔刘表, 但是刘关张三人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想要兴复汉室,当务之急就是任用贤人,后来司马徽和诸葛亮的好友徐庶纷纷推荐诸葛亮,后来诸葛亮又推荐另一人,那就是凤雏庞统(与诸葛亮同拜为军事中郎将,曾给刘备出上中下三计,不过后来不幸被箭射死),接下来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刘备三顾茅庐,年仅27岁的诸葛亮,在分析乱世如何破局之后,向刘备描绘着“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
火烧博望坡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这个典故最早就是出自于诸葛亮。
曹操平定河北之后,派遣夏侯惇领军十万直逼南阳新野,虽然诸葛亮有退敌之策,无奈关羽张飞并不听从,诸葛亮只有借用刘备令剑方才威服二人,命两人各带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诸葛亮另外派遣赵云领老弱残兵,假装败战,引诱夏侯惇进入山林窄路;又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潜入曹军后方,焚烧物资,曹军受制于道路狭窄,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夏侯惇等将领败逃回许都。
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火烧赤壁,百万曹兵惨败,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
从此之后,全军上下莫不佩服诸葛亮!
赤壁之战
在博弈论中,合作博弈是非常重要的类型,也就是联盟,从而达到两者的利益最大化。
诸葛亮知道仅凭目前的实力对抗曹操,刘备并无胜算,因此只有寻求孙权的帮助,才可能相互抗衡。
孙权并不想惹火烧身,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两边都不得罪。
诸葛亮亲自跑到江东,他先是给孙权分析了曹操打败刘备的后果,然后给了孙权两个选择:要么一起攻打曹操,要么向曹操俯首称臣。
并且告诉孙权刘备决不投降,而且曹军远来疲惫,再加上北方人不善于打水战,曹军必败!
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另外两场是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而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同时也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汉中之战
后来刘备向孙权承诺,一旦夺取益州,就会立刻归还荆州。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在张松的怂恿下,派法正到荆州请刘备保护益州安全。
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刘备亲自率军在谋士庞统的陪同下进入了益州。
后来刘璋发觉张松私通刘备,下令守关诸将不准刘备兵马通过,刘备直接向成都挺进。
建安十九年,诸葛亮为了支援刘备,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备会师成都,刘璋只能被迫投降交出益州。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曹操准备南侵汉中,一旦汉中被夺取,刚占领的益州也将保不住。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对峙不下,曹刘双方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战力,持续了将近两年之久,有30多万人参加战斗。
刘备方参战将领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曹操方参战将领有:夏侯渊、曹休、曹真、张郃、徐晃、郭淮等,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可谓三国时期阵容最豪华的战争。
在国难危机时刻,刘备派人到成都让诸葛亮调兵来支援,男子上阵杀敌,女子保证运送粮食,最终取得胜利。
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
汉延康元年,曹丕篡汉自立,传言称汉献帝刘协为曹丕所害,于是群臣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同意后,于221年称帝,国号为“汉”,任诸葛亮为丞相。
至此,完全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
白帝城托孤
在登基两年之后,刘备病重紧急召回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
”延至四月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
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
蜀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十二月班师成都。
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蜀建兴四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睿继位,缺乏统治经验,诸葛亮决定出师北伐。
至于北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为了报答刘备,完成遗愿;二、如果不攻打曹魏,一旦曹魏强大之后,必定灭掉蜀国;三、将内部的阶级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
第一次北伐
建兴六年春,汉军准备北伐,诸葛亮放弃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计,选择了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
由于蜀军的突然进攻,毫无防备的魏军手忙脚乱,姜维、梁绪等纷纷投降,顷刻间陇右五郡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
远在洛阳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军亲自坐镇,派大将军曹真防御赵云,张郃抵抗诸葛亮,徐邈率军反攻南安郡。
诸葛亮料到张郃此番率军前来,必定来取汉军咽喉之地街亭,马谡请命应战,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并要求马谡到街亭后立刻描绘街亭的山川地理图本以及安营扎寨的位置。
又派大将王平作为副将,同时让高翔在列柳城接应马谡,又命魏延在山谷之中接应马谡。
可是马谡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诸葛亮安排的部署,执意将大军屯兵于一座孤山上,张郃派人,切断汉军水源。
汉军因为缺水而陷入内乱,马谡弃军逃亡。
张郃乘势进攻,汉军大败,街亭失守,蜀军丧失了全部有利形势。
对曹魏产生极大震动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回到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己也上疏愿意自贬三等。
第二次北伐
曹真和张郃在汉军撤出后,快速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平定,曹真又认为汉军今番进攻祁山失败,褒斜道又被赵云烧毁和大水冲蚀,下次该会以陈仓作目标,便派将军郝昭、王生等与千余人屯兵陈仓,重修陈仓城。
对于诸葛亮来说,只要有一口气,就绝对不放弃北伐。
建兴六年冬,诸葛亮听说魏军大举东进进攻东吴,于是领兵数万包围陈仓。
但郝昭已筑好防备。
由于曹魏已经事先在陈仓做好了充足准备,加上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方激战二十余日未有胜负。
此时汉军粮草不继,又闻讯魏援军快到,只好再退回汉中。
第三次北伐
建兴七年春天,诸葛亮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
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牵制郭淮。
魏军知道汉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汉军顺利占领二郡。
因成功夺取二郡,刘禅再次恢复诸葛亮为丞相。
230年七月,曹魏想转守为攻,大司马曹真率主力军改为由子午道进发;大将军司马懿率军从汉水而上,欲与曹真军会师汉中;张郃从褒斜道进兵,直指汉中。
诸葛亮知道魏军来攻后,立即加强要地的防守,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人。
曹军的前锋夏侯霸先在曲折的谷中下营。
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汉军攻击,夏侯霸在鹿角间战斗,最后援军到达,夏侯霸才得以解围。
因蜀地艰险,期间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
至九月,三路大军受诏撤退。
同年,诸葛亮派魏延、吴壹入南安,魏延攻破郭淮,吴壹攻破费曜,最终取得了防守反击的胜利。
第四次北伐
建兴九年春,诸葛亮乘曹魏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堡,并在祁山堡东北修建卤城作为蜀军大营,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
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随后前进。
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
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舟车劳顿,拒不出战。
司马懿改为进军卤城,诸葛亮也撤出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军队集中在卤城,司马懿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联络,并命他攻卤城以南的的王平,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
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接应不上,而又收到后主刘禅下令北伐军撤退的圣旨,诸葛亮只有引军退回。
都说兵不厌诈,司马懿强行坚持要张郃领兵追击,张郃无奈前往追击。
最后于木门道,被埋伏于高处的汉军射中右膝,伤重病逝。
第四次北伐之前,诸葛亮派李严负责准备粮草,后来,李严怕粮运不济,就谎称谕旨要求诸葛亮撤军,后被贬为庶民。
第五次北伐
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屯田生产粮食,虽然孙权权也响应蜀汉,率军十万北上攻魏,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
曹睿亲征迫退吴军之后,有人建议他到尚未分出胜负的西线督战,曹睿说“权退亮胆破,大将军已制之,吾无忧矣”,显示出相较与对东吴孙权的重视,诸葛亮的北伐可能并未对曹魏造成多大的撼动。
魏、汉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
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想要激怒司马懿出军来进攻自己布置好的阵势。
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
后来司马懿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
”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
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秋风五丈原
八月,诸葛亮病情日益恶化。
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
李福返回之前,两次跟诸葛亮谈话:“日前确实不曾询问,等到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负国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
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
“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
同时,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
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
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去世。
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
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
朕用伤悼,肝心若裂。
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
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
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呜呼哀哉!
——刘禅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比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形象,更为强悍。
从军事上看,诸葛亮在世时,基本上就是压着强悍的北魏打。整个局面就是,蜀汉不断进攻,而北魏补补退却,只敢坚守。
令人称奇的是,当时,蜀汉的人口资源只有天下的十分之一,且名臣武将逐渐凋零。而北魏方面,不但控制着最繁华、最强盛的区域,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骑兵部队,其主帅司马懿的才干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然而,诸葛亮依然是扮演“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狠角色,让司马懿无可奈何。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连他的老对手司马懿都极为佩服。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朝名将李靖,对诸葛亮十分推崇。而同为军事家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与李靖谈话时,多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从政治上看,诸葛亮数次率军北伐,他数月不在都城,但国内秩序井然。相反,那几年不管是北魏还是东吴,都频繁发生政变。及至后来,曹操死了没几年,大权就被司马家族夺去了。
诸葛亮担任丞相职务,他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力。他处事之公道,令人叹服。哪怕是自己的仇敌,只要他为国尽忠效力,立下功劳,照样给与赏赐;哪怕是自己的亲信,如果***,犯下过错,照样给与惩罚。
当时,整个蜀汉都对诸葛亮“畏而爱之”。又怕他,又爱他。奇怪吗?不奇怪。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为什么没有抱怨呢?因为他老人家处事太公平了,没人能抱怨。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政治较为清明,政权结构也比较稳定。诸葛亮由此获得了足以与管仲、萧何等名臣相提并论的功绩和名声。
从经济上看,诸葛亮也显示出卓越的才能。
在汉中,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保障了北伐部队的军需给养。
诸葛亮大兴水利工程,他整修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个人道德操守上看,诸葛亮毫无挑剔之处。
诸葛亮曾跟蜀后主刘禅说过,他的财产,合计是成都的八百株桑树和十五顷薄田,穿的衣物都是朝廷赐封。他的子女,都是自食其力,绝无“官二代”做派。诸葛亮死前,吩咐他下葬时只需要挖一个洞,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了。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配葬物。
三、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其评价跨越了多个层面,涵盖了政治、军事、智慧、人格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基于搜索结果的详细评价:
政治与军事才能:
诸葛亮以其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军事天赋,为蜀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为蜀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建议,还成功指挥了多次战役,如第一次北伐中马谡失街亭的失误,以及后来的斩杀魏国名将王双等。
他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智慧不仅体现在战争胜利上,还在于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如实行严刑峻法的同时保持公平,确保蜀国的长治久安。
智慧与人格:
诸葛亮被誉为“卧龙”,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才华。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战略规划和军事指挥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发明连弩、木牛流马等。
他的人格特质包括谦逊、忠诚和冷静。即使在面对重大决策时,他也总是深思熟虑,不喜欢冒险,而是通过计划和策略来取得胜利。
历史地位与影响:
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被多位历史人物和现代评价所赞誉。例如,孙文、教员、钱穆、康熙帝等都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他的人格特质,使他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榜样,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渲染下,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人格和影响力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四、历史上诸葛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真实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春,他出师北伐,驻五丈原,与魏军对峙渭水百余日,其年八月病死于军中,后封武乡候,世称武候。
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诸葛亮留给们的影响是有勇有谋,胆略过人,观天象可知吉凶,做事懂慎,鞠躬尽痒…
但是这只是写书人个人的意图而已,真实的诸葛亮心胸狭窄嫉妒性极强,为了维护丞相的位置以及个人的一些欲望后求,对有才者大力压抑。
在刘备崩骂就越发凸显,魏军战将如云,蜀军无人可用,这也是蜀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再次诸葛亮野心巨大,作(出师表)是为了骗取蜀国臣民的信耐,他一直将刘禅门雪藏于后宫唯恐参朝理政,其结果就是留下治理国家和处理…
外部事物中无政治经验的后遗症。
人们常比喻某一事物是说扶不起的阿斗,一其实刘禅是很聪明的,乐不思蜀这句话不知救了多少蜀国百姓,这决不是信口开河,是他经过深思远虑才出口的。
再者刘备作为蜀国君主,对诸葛亮时时提防,并非人们所说的集权力于丞相一人。
)
历史上的诸葛亮应该是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人。
这一点我们从史记和一些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就可以得到。
当然这些记录和传说与事庆有一定的出入。
有人们的主观因素和感情因素在里头。
但诸葛亮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事情也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有些地方被人为夸大。
历史上对诸葛亮这个人总体来的评价是赞扬的,欣赏的。
诸葛亮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从他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可以知道他涉猎知识的面积很广。
从草船借箭等一些计谋上看这个人很有心计。
从他自己对身后事的安排说明他很有长远的眼光。
这个人智商很高,情商也很高。
知人善用,赏罚分明。
从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到掌管军国大事的人,诸葛亮是一个很隐忍的人,是一个找准时机的人。
也是一个心怀大志之人。
诸葛亮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诸葛亮辅佐刘备。对于三国鼎立中蜀国的地位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诸葛亮对刘备可谓是尽心尽力,忠
心耿耿。鞠躬尽瘁。这一点可以体现在他的那留存于世的《出师表》。作为一个臣子,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个忠臣。
后世对于诸葛亮的赞扬,以及对他那些事迹的传说。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就是对足智多谋聪明过人的人赞赏,对于足智多谋的人的敬佩。所以说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个真实存在并且聪明忠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