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河南有哪些民间艺术?(精选7条)


河南有许多民间艺术,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豫剧河南民间曲艺河南民间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豫剧是河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河南民间曲艺则包括了评书相声快板等多种形式,是河南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文化艺术。河南民间舞蹈则以其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舞曲而备受欢迎。这些民间艺术不仅是河南地区的文化瑰宝,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艺术,最有名的是豫剧和河南梆子,其它各种还有小相狮舞、惠济剪纸、摸摸会、超化吹歌等。

小相狮舞。小相村是河南省文化厅命名的“文化艺术村”,是远近闻名的“狮舞之乡”,小相狮舞历史悠久,技艺高超,多次参加省、市、县重要的节日庆典和历届大型表演竞赛活动,无不载誉而归。小相狮子舞生于民间,创新发展于民间,是鲁庄这片文化沃土中培育出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惠济剪纸。郑州惠济区剪纸艺术的主格调是喜庆而热烈,幸福且吉祥。其色彩主要是大红大绿奇艳无比,最适宜用于装扮春节、灯节、婚礼,以及绣制老虎帽、云雀鞋、花肚兜、枕头、衣边等等。其技艺延续,世代传承,千百年来都是老人教晚辈,姐妹相互学。

摸摸会。“摸摸会”流传在郑州登封市的一项传统民俗,“会”场位于中岳崇山九龙潭。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四日夜,人们从十里八村纷纷赶来参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摸摸会”也自然演变成了物资交流大会。正好每年的农历五月十四,农事已忙完,大家休闲一下,或者走走亲戚。

超化吹歌。河南新密流淌的溱河、洧水,孕育了太多的文明,超化吹歌就是其一。吹歌是中国的一种十分古老的吹奏乐演奏形式,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的组合,大约起源于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中超化吹歌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北朝,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组合的宫廷音乐。

超化吹歌兴于1500多年前的北朝宫廷,曲谱记录方式乃世界独一无二,以竹管为主演奏,千年来演奏者以口述传承。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河南的民间艺术很多。

如正月十五的舞狮子。

踩高跷,跑汉船,跳犟驴,赏花灯,剪窗花,吹糖人。

还有端午节的赛龙舟。

河洛大鼓,河洛大鼓书等很多。

5、灯彩(开封、洛阳)

开封灯彩历史悠久,北宋定都开封以后,元宵赏灯活动盛况空前,花灯及灯彩品类在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具体而详尽的记载。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元宵赏灯活动渐趋式微。特别是“文革”中将灯节及花灯归入“四旧”行列,肆意摧残,使得花灯扎制工艺濒临灭绝。

汴京灯笼张的张氏彩灯造型和扎糊技艺源于开封民间的彩灯制作传统,其主要品种“龙凤呈祥灯”、“莲生贵子灯”、“牡丹富贵灯”、“吉祥高照灯”等均体现着祈求吉祥如意的传统文化内涵。

6、麦秆剪贴(濮阳清丰县)

麦秆剪贴是传统民间工艺品。又称“麦秸剪贴”、“麦秆剪贴”。利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烫色或染色,用“撕、剪、刻、抢”等特技工艺,或平贴,或直接用麦秸逐层粘堆而成画面。

一般运用国画形式构图。嵌贴于镜框内,作为欣赏品。麦秸画工艺品,全国很多地区部有生产,以仙桃、哈尔滨、潮州、南阳、浦江和广西等地生产的较著名。

7、石雕(南阳方城)

方城石猴又称画石猴,是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的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的一种传统石雕艺术品。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石料,雕出猴子形状,然后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勾画在石猴身上而成,故又称“画石猴”。

方城石猴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在民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南阳方城石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与“时候”谐音,意指“好运气”备受游客喜爱。

8、剪纸(三门峡灵宝、三门峡卢氏、新乡辉县)

卢氏剪纸流行于河南省卢氏县境内,在河南的民间剪纸和民俗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受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文化的影响,卢氏剪纸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既有粗犷、朴拙的一面,又有流畅、委婉的一面。


1、姓氏文化

河南是***的发源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300个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按照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之根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2、神龙文化

河南是中华神龙的故乡。被称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阳“以龙师而龙名”,创造的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多个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

3、思想文化

周公旦在西周都城洛阳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祖籍商丘夏邑的孔子在河南境内的各诸侯国讲学论道,传播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法家思想、纵横思想等思想等均起源于河南。

4、中医文化

炎帝和黄帝均为中国中医药的创始人,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扬于河南。

5、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

扩展资料河南的历史名城:洛阳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


朱仙镇木版年画、豫剧、河南坠子、麦秆画、灵宝皮影等。

1、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2、豫剧

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等。

3、麦秆画

麦秆画是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麦秆画始于隋唐时代。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

4、河南坠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5、灵宝皮影

分布在豫西的皮影戏以灵宝的最古老,可以说是古城的传世之宝。灵宝的皮影也叫道情皮影戏,是以高雅的道情演唱和轻盈的皮影表演演绎戏曲内容的一种庭院艺术。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

民间艺术:梁祝传说、董永传说;

传统音乐:唢呐艺术、板头曲;

传统戏剧:豫剧、宛梆、怀梆、越调、大弦戏、四平调、曲剧、太康道情戏、南乐目连戏;

曲艺:河洛大鼓、河南坠子;

杂技与竞技:少林功夫、陈氏太极拳;

民间美术: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泥咕咕;

民俗:太昊伏羲祭典、马街书会。

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

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

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

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

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

6、虢州石砚(灵宝市)

7、秦氏绢艺(滑县)

8、方城石猴(方城县)

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


河南的手工艺品有开封地区的汴绣,广大平原地区的麦秸杆编织的草帽及麦秸杆画,还有汝州的钧瓷以及几个地区并存的木板年画等,

豫剧、少林功夫、汴绣、信阳毛尖茶、罗山皮影戏、洛阳唐三彩并成为河南省六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

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即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此又有“武术禅”之称。

汴绣也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也是河南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而名为“信阳毛尖”。

罗山皮影戏是河南省罗山县传统戏剧,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系由古代中原影戏逐渐演变形成,其唱腔音乐蕴涵有江淮地区民间音乐的元素,演唱时真假声转换自如,呈现出高亢明亮、委婉动听的艺术风格。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开封盘鼓

开封盘鼓又称大鼓,是河南省开封市特有的一种传统鼓乐表演艺术。

开封盘鼓由众多人组成规模大小不一的鼓队,鼓队成员有的击打挎在身前的大扁鼓,有的敲击大镲、马锣等铜器,在“令旗”的指挥下,边演奏着各种复杂的鼓点,一边列队行进在节日的街头、广场。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3、豫剧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4、洛阳宫灯

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

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

2008年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5、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俗称“说书”,河南传统地方曲种之一。

河洛大鼓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

其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刘公案》、《双打擂》、《大红袍》、《大八义》、《小八义》等。


河南有什么特色艺术?

中原一一河南,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每座城市都是历史名城,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河南,更是***的主要发祥地,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均发源于河南。

谈到他的文化艺术特色就太多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如:河南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河南坠子,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

河南麦秆画,始于隋唐时代,麦秆画是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

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

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

灵宝的皮影戏,分布在豫西的皮影戏以灵宝的最古老,可以说是古城的传世之宝。

最后,着重谈一下河南中原文化的书画瑰宝艺术,纵观书法历史长廊,开封的书法圣手几乎遍布各个历史时期。如汉代的蔡邕、北魏的郑道昭、唐代的孙过庭、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及宋徽宗赵佶等,都是艺绝神州、大名鼎鼎。近现代实力派的书法名家也是璀璨满穹。

洛阳的牡丹画天下闻名,洛阳为核心地域的河洛文化是***的根文化,唐玄奘、王铎等都是出生在这片热土,画圣吴道子也出生在河南,″洛阳牡丹甲天下",在洛阳有农民画牡丹而出名的平乐″牡丹第一村"。

在当代的洛阳牡丹画家中更是名家辈出,有年逾花甲的王绣,有正当壮年画牡丹在法国卢浮宫参展获终身荣誉奖、在俄罗斯列宾美院参展获奖、在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参展获奖、在***城楼、***收藏悬挂,《美术报》整篇通版报道的″京城牡丹圣手"吴自强。

艺海拾贝,品、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5、灵宝皮影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d20231226143210546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