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明朝手绘人物,洪武瓷器人物绘画风格?

我国明朝洪武瓷器人物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洪武瓷器人物绘画风格如下:

明代洪武瓷器人物绘画风格明显有别于清代的瓷器绘画方法,所以这也是我们判断区别明清瓷器的重要手段。

从纹饰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文化气息以及当时的经济发展,洪武瓷器人物绘画风格是很多藏友会忽略的一种情况,因为在当时可能只是作为一种观赏性去绘画出来,却无意间的流传下来,给后世更加了解当时的一种生活环境。

洪武瓷器人物绘画风格的装饰与循规蹈矩的官窑瓷器装饰形成鲜明对比,共同构成了整个洪武瓷器人物绘画风格纹样的繁荣。

1、沈周(1427年11月21日—1509年8月2日),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沈周出身富裕的书香绘画世家, 其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从未应科举征聘,始终过着田园隐居生活。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2、周臣(1460年–1535年),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

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擅长画人物和山水,画法严整工细。

周臣山水师承陈暹。他有两个学生特别著名,一个唐寅,另一个仇英。唐寅、仇英青出于蓝,风格上极为接近,但当时名气已超过老师。

3、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4、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璧,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

文徵明26岁拜沈周为师,受沈周画风影响甚大。但他并未专师一门,而是致力于赵孟、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

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古木竹石法,笔里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与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5、仇英(1498年—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吴县(今苏州)。

仇英出身寒门,幼年失学,曾习漆工,后拜师周臣,成为画家。

仇英博取众长,集前人之大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山水、花卉、界画、人物、仕女无所不能,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

6、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侄子。

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笔力清劲,岩峦郁茂,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名在文徵明之下。横披大幅颇负出蓝之誉,唯构图时有塞实之感。

7、徐渭(1521年-1593年),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

8、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

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

擅于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

9、崔子忠(1574年—1644年)字道母,号北海,青蚓。原籍北海(山东省莱阳市)人,后移居顺天(即北京)。

崔子忠可以说是一位爱国画家,居住于顺天府(今北京),曾经师从董其昌。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的队伍攻入北京后,躲在自己的密室当中,后面因缺少粮食而饿死。善画人物,仕女,题材多佛画及传说故事,取法唐宋,颇具古意。 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崔子忠善于表达历史题材,尤其喜欢画文人们的风流韵事,他的《云中玉女图》、《苏轼留带图》、《桐荫博古图》、《临池图》以及罗汉道释等图,都是人物画。

10、陈洪绶(1599年—1652年),字章侯,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

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壮年时已由“神”入“化”,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直到近代,陈洪绶的作品还受到鲁迅的极力推崇。

戴进(1388—1462)明,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杭州)人。

沈周(1427—1509)明,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白石翁,清河书画舫谓初号玉田翁。“明四家”。

吴伟(1459—1508)明,字士英,一作世英,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唐寅(1470—1524)明,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四家”。

文徵明(1470—1559)明,名壁或作璧,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四家”。

吕纪(1477—?)明,字廷振,一作廷孙,号乐愚,一作乐渔,鄞(今浙江宁波)人。擅花鸟。

陈淳(1483—1544)明,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山人,苏州(今江苏苏州)人。

仇英(1498—1552)明,字实父,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四家”。

徐渭(1521—1593)明,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张宏(1577—1652)明,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笔力峭拔,墨色湿润。

蓝瑛(1585—1666)明,字田叔,号蜨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书善画,长于山水、梅竹。

文彭(1498—1573)明,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

周臣(?—1535)明,字舜卿,号东村,吴(今江苏苏州)人。山水师陈暹。

陈洪绶(1599—1652)明,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董其昌(1555—1636)明,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既八大山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清四僧”

有吃胎,有锡光,也就是结晶斑,这是元末明初青花苏料的特点,这样的青花一般都是在永乐时期和宣德前期,因为宣德青花前半期是进口苏料,后半期是国产苏料,你的这一件是颜色浅,有晕散,应该是国产苏料。

但是你提到有吃胎又有锡光,所以这是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使用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发生在宣德后期。

所以你说的情况应该是宣德晚期的青花瓷器。

你的这一件是否是待考。

谢谢

相较于雍正朝和乾隆朝的青花瓷而言,康熙朝的青花瓷人物在笔墨上是极尽求简的,没有体现皇室富丽堂皇的繁缛装饰,每一笔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从现代人的审美来看,更加具有唯美的意境。

皇宫匠师们在刻画人物之时,描绘细致,注重的是寥寥数笔之下的形态,以直观的形式表达出画面的主题。而在人物的描画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对西洋风的借鉴,康熙帝对于郎世宁等西洋传教士十分宠爱,不仅给于他们官职,也让他们和宫中的匠师们充分交流,互相学习长处。

仔细观赏康熙朝官窑的人物瓷器,人们会为匠师们细腻的笔触所震撼。以纯粹单调的笔墨,单纯的线条和晕染,就可以描绘出人物的神形举动,细节刻画认真而细致,简约而流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d202212141128320571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