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是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相信我们很多人都阅读过,它是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散文合集,其中包含了历史、文化散文,还有一部分回忆性散文。
余秋雨先生,1946年出生于浙江,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史学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
余老先生《文化苦旅》一书,是一部游记类的散文,与他的《千年一叹》比起来,其中的经历并不是那么的惊险,也并不像《千年一叹》里的亲身涉险,用平和的心和舒缓的游历,缓缓道出了中华文化的悠远和深意,作者鲜明地写出了文化的深刻内涵,用细腻的笔触把文化刻录的淋漓尽致。
《文化苦旅》一书,是一部游记类的散文,书中《道士塔》、《阳关雪》、《莫高窟》、《风雨天一阁》、《都江堰》、《信客》等多篇散文充满了灵性、悟性和责任。
开篇的《道士塔》读完之后,我们都会有一种愤怒——一种对王道士无比的愤怒和对当时中国官员的憎恨;我们都会萌生出一种对中华文物损失的伤痛和落入外国人之手的辛酸。
如今,我们还要到外国的博物馆才能看到古老的中国文物,就像英法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一样,给我们无法弥补的伤痛。而这些,也许这就是"文化苦旅"四字中文化之"苦"的深刻表露吧,体现了"苦"的缘由,"苦"的所在,"苦"的境遇。
《文化苦旅》,开创了"文化散文"的先河,引领散文走向了新的高度,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读《文化苦旅》这一文学名著,我们能够看出余老突出的写作艺术和技巧及精心的对比参照;对偶、反复、顶真、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使文章伸缩有度概括完整。
《文化苦旅》的思想精髓就在于一个"苦"字,在内容上表现为对于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的深刻反思和中国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生动的体现。
通过研读使我们对古中国文化拥有一种"苦涩"的感受之外,我们还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感自豪、敬重和无限的热爱之情。
《文化苦旅》的思想核心在于一个"苦"字,那么"苦"表现在哪呢?有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我觉得具体而深刻。
"文化苦旅"之"苦"表现为:
第一,中国文化历史命运之苦;
第二,中国文人的艰辛之苦;
第三,进行文化探索的历程之苦。
余秋雨老先生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层次的文化底蕴,他用简洁的文字把中国文化,缓缓地向我们道来,我们不仅能够学到余老独特的写作技巧还能了解到古老的中国文化,更深一步的体悟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