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国历史商鞅变法在第几页,大秦赋商鞅变法在第几集?

在大秦赋中并没有商鞅变法因为商鞅是在秦孝公时期的人物。

耳塞大秦赋中最早出现的是秦昭襄王到后来的秦王嬴政。

商鞅变法与大秦赋相差近百年。

是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

2、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编制什伍组织,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作用: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确立了封建社会地主以占有土地的方式剥削农民的生产方式,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

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法。

2/奖励生产。

3/奖励军功。

4/承认土地私有。

5/推行县制。

6/统一度衡量。意义:为了让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增大,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三部分。

第一段写商鞅授权变法。第二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第三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原文为: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

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

(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

最终颁布了那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

”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

”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

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一 商鞅变法,从公元前356年自秦孝公发布变法令开始变法,虽然商鞅被车裂,但变法持续下去,在秦国推行了一百多年,造就了强盛的秦国,最终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 王安石变法 公元1069年,宋神宗颁布变法令,其实王安石变法可以看作是庆历新政,以及宋朝几次变法的延续,目的就是改变宋朝极贫积弱的现状,随着保守派势力的壮大,以及宋神宗经不起皇亲国戚,朝中大臣的无数次言语攻击,致使变法流产,保守派上台,虽然哲宗即位后有重新变法,史称绍圣绍叙,但没有多长时间哲宗去世,荒淫的徽宗即位,使这场从宋仁宗就开始的变法彻底流产。

致使宋朝继续衰弱,被金所灭,使中国陷入了苦难的无底洞,落后蛮荒的游牧民族彻底摧毁了繁荣的北宋经济,也使中国失去了迈向资本主义的脚步,其实,从那时起,就注定了近代中国的灾难。

三 戊戌变法 这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菜市口,也让这场持续仅103天的变法失败,使中国彻底失去了赶上世界的脚步,继续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也加速了清朝和封建制度的灭亡。

第九集

商鞅告诉秦孝公只有聪明的人才会先在做事之前,就考虑好了结果,并且用他的法家思想说服了秦孝公。秦孝公号召诸位大臣,颁发了新的政法,并且还拜商鞅为相公

秦孝公和商鞅对话是第二十三集。商鞅献王道和霸道二策,秦孝公选择霸道。

秦孝公,嬴姓,赵氏,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孝公对内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和商鞅对话是在大秦帝国第一部的第二十三集,商鞅为秦孝公献上了帝道,霸道和王道三策,孝公最后选择了帝道这条路。

大篆。

商鞅的年代用什么字体为大篆。

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统称“大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进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变法运动壮大了秦国国力,为秦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它推动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物: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时间:公元前356(秦孝公时期)

地点:秦国

商鞅变法一共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356年,一次是公元前350年。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公元前的356年还有公元前的350年,一共是两次实施了商鞅变法,最终也成功的完成了变革。商鞅变法是秦国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也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变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c202308241728077ea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