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演义中的16个故事?
①
三国演义中的16个故事,有赵子龙单骑救主,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刘备借荆州,青梅煮酒论英雄,三英战吕布,借东风,火烧连环船,诸葛亮舌战群儒,失街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关云长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
②
1、桃园三结义2.草船借箭3.单骑救主4.辕门射戟5.温酒斩华雄6.官渡之战7.舌战群儒8.三顾茅庐9.三英战吕布10.空城计11.草船借箭12.火烧赤壁13.蒋干中计14.败走麦城15.白帝托孤16.白衣过江。
③
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2、刘备三顾茅庐。
3、诸葛亮借东风。
4、蒋干盗书。
5、曹操望梅止渴。
6、诸葛亮七擒孟获。
7、空城计。
8、诸葛亮舌战群儒。
9诸葛亮.草船借箭。
10、计夺定军山。11.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12、曹操煮酒论英雄。
13、关羽千里走单骑。
14、白帝城刘备托孤。
15、关羽温酒斩华雄。
16、吕布辕门射戟。
④
三结义,长坂坡,失街亭,空城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火烧连营,火烧搏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甘露寺,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借东风,落凤坡,五丈原。
二、三国演义的故事名称有什么?
故事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连环计》、《空城计》、《七擒孟获》、《刮骨疗伤》、《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等。
三国演义的故事有:七擒孟获、草船借箭、桃园结义、火烧赤壁、舌战群儒、单骑救主、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等等。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开始后,因为缺少弓箭,并且周瑜也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设计害诸葛亮,谁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立下奇功。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请的诸葛亮下山最终三分天下。
七擒孟获,诸葛亮利用马谡的建议对待反叛的少数民族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最后七擒孟获,孟获发誓再不反叛
三、写出《三国演义》至少5个小故事名称?
曹操——孟德献刀、关东起兵、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十八路诸侯起义、徐州屠城、杀吕伯奢、白门楼收张辽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跃马檀溪、三顾茅庐、借荆州、夷陵之战、白帝托孤关羽——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掩七军、刮骨疗伤、走麦城、智擒于禁张飞——怒鞭督邮、古城相会、长坂桥、义释严颜吕布——凤仪亭、连环计、辕门射戟、白门楼、夜袭徐州诸葛亮——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空城计、五丈原、木牛流马赵云——长坂坡 周瑜——蒋干盗书、苦肉计、火烧赤壁吕蒙——白衣渡江陆逊——火烧联营、曹植——七步成诗姜维——九伐中原 孙坚——匿玉玺、跨江击刘表王允(司徒)——连环美人计陶谦(恭祖)——三让徐州许田打围,孔融救援
四、三国演义中有什么故事名称?
1、诸葛亮 草船借箭,七擒七纵,白帝托孤,鞠躬尽瘁,如鱼得水 。
2、刘备 三顾茅庐,桃园结义,髀肉复生,后患无穷,三让徐州 。
3、关羽 刮骨疗毒,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超群绝伦 。
4、曹操。 得陇望蜀,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曹操,曹操就到,三分天下 。
5、周瑜 一时瑜亮,周郎顾曲,指囷相赠 ,如饮醇醪,火烧赤壁 。 张飞 古城会 长坂坡瞒天过海,义释严颜,挑灯战马超,义释严颜,三英战吕布。
望梅止渴,纸上谈兵,破釜沉舟
五、三国演义中的10个故事情节概括?
故事情节概括:
桃园三结义,空城计,曹操献刀,陈宫捉放曹,陶谦三让徐州,失街亭,三姓家奴吕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等等。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
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三人共论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桃园焚香祭拜天地,义结金兰,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为弟。
空城计,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曹操献刀,董卓自任相国,专权朝野,捏造罪名杀死少帝,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曹操挺身而出,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不料被董卓发觉。曹操急中生智,先以献刀为名骗过董卓,继而以试马为由,侥幸逃脱。
陶谦三让徐州,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引兵相救,太守陶谦命糜竺取徐州印,让与刘备,刘备推辞。
曹操退兵后,陶谦及其部属再次表达推让之意,刘备执意不肯。后陶谦病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终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徐州百姓拥立刘备为徐州牧。
失街亭,在空城计之前,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反了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三姓家奴吕布,吕布本姓吕,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吕布曾认丁原为义父。
在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的利诱下,吕布杀丁原改投董卓,又认董卓为义父。因而张飞蔑称他为“三姓家奴”。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平定山东,应诏进入洛阳,听从董昭建议,逼迫皇帝移驾许都。
满宠说服徐晃,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改投曹操。自此,曹操集大权于一身,朝廷事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舌战群儒,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
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七禽孟获,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
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曾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见叔父而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
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遂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均不听。
3、曹操献刀
董卓自任相国,专权朝野,捏造罪名杀死少帝,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曹操挺身而出,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不料被董卓发觉。曹操急中生智,先以献刀为名骗过董卓,继而以试马为由,侥幸逃脱。
4、草船借箭
相传周瑜担心以诸葛亮的才华,将来对东吴是个隐患,想出3天内做好10万之箭的难题难为诸葛亮,打算借机杀掉他。结果诸葛亮利用几条草船,借大雾天气佯攻曹军水寨,巧妙地吸引曹军射箭,拿到了10万之箭。
5、空城计
诸葛亮驻守阳平关时,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自己留万人守城。不料司马懿带着二十万大军要迎魏敌时,却同魏延兵马对不上阵,从旁边过去了,一直来到阳平关前,离城只有六十里,诸葛亮才发觉。
这是候,要把魏延追回来已无可能,自己赶往魏延军中也来不及,于是诸葛亮就叫军中偃旗息鼓,大开城门,令军士数人出城洒扫。司马懿领兵来到,看见这情况,认为孔明平日谨慎持重,城内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间。
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对部下说,司马懿怕我的伏兵,已经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军都走了。
6、吴下阿蒙
三国时期,东吴武将吕蒙听信孙权劝告,发奋读书。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对蜀国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地说道:“你再也不是从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
7、陆逊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
刘备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军士顺风放火猛攻蜀军,连破四十余营,蜀军大败。
8、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不料被“火烧连营”。大败后,刘备逃往白帝城,郁愤成疾,危在旦夕。刘备临终时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和蜀托付给诸葛亮。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马谡拒谏失街亭
司马懿率魏兵出阳平关,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兵把守街亭。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谏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街亭失守。
10、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镇守街亭的马谡,不听军令和劝谏,擅自将军队驻扎在既无险可守又无水源的山上,被司马懿围困消灭,导致街亭失守,影响了整个战局。幸有赵云相救,马谡才得以逃脱。为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将马谡斩首,以示惩戒。
我把重要情节理解为那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物形象塑造的情节,以下是我认为的违背史实的重要情节:
1、曹操没有刺杀董卓。
2、鞭打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3、斩杀华雄的不是关羽,而是孙坚。
4、三英战吕布纯属虚构。
5、关羽斩颜良是真的,诛文丑是假的,过五关斩六将则纯属虚构。
6、火烧博望坡计出于刘备,那时候诸葛亮还没出山。
7、舌战群儒和三气周瑜都是纯属虚构,诸葛亮和周瑜没什么过节,周瑜是病死的。
8、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干的,而是孙权干的,他也不是去借箭的,他是去打探敌情,然后曹军射箭,箭矢插在船的一侧导致船体失衡,孙权就让人把船掉过来让另一侧也受箭矢攻击,让船的两侧重量相当,保持平衡。
9、庞统连环计、群英会蒋干中计都是杜撰的。赤壁之战的主要功绩归周瑜、程普、黄盖等江东名将。
10、赤壁之战曹操没有八十万大军参战,此处补充一个,官渡之战双方的兵力对比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11、刘备借荆州这部分与历史事实有很大出入。
12、庞统是周瑜的同事,后来周瑜病逝,经鲁肃引荐而投身刘备帐下。
13、单刀赴会的不是关羽,是鲁肃。
14、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对比不符合历史事实,连营七百里过于夸张。
14、七擒孟获、借东风、空城计、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等神化诸葛亮的情节也是纯属虚构。
我把主要人物理解为主导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以下是我认为的违背史实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把蜀主刘备塑造成了一个仁君的典范。
小说中,刘备从桃园结义起,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以仁义为立身之本,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
当他被吕布打败,匹马逃难时,“但到处,村民闻刘豫州,皆跪进粗食”。
后曹操大举南下,竟然有十数万百姓随同刘备赴难,虽然情势万分危急,他亦不肯背弃百姓。
他爱民,也爱才。
待士人以诚信宽厚,肝胆相照,所以如诸葛亮与五虎将等一代英豪,都能终身相随,君臣间的关系“犹鱼之有水也“。
实际上,刘备并非小说中的那个遇事只会哭哭啼啼,一天到晚就知道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的宽厚长者,史书中的刘备是汉高祖刘邦一样的人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同时代的周瑜更是说刘备”枭雄之姿“。
与仁义为本的明君典范刘备相对照的是,作者又塑造了一个残暴的奸雄曹操。
小说中,刘备入川时,就对庞统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每与操相反,事奈可成耳。
“小说中的曹操虽然在笼络人才的时候也会示人以”宽仁大德之心“,但他其实是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信奉”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
因为猜疑,他把恩人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死。
他借报父仇之名进攻徐州,残暴屠城,鸡犬不留。
对待部下也是阴险残酷,与袁绍相持时,军中缺粮,他就借仓官的头来稳定军心。
其他如割发代首、梦中杀人等等,都表现了他工于权谋,奸诈残暴的性格特征。
这样的奸雄形象和历史上那个戡乱救国、功勋卓著的曹操有很大的出入。
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还有诸葛亮和周瑜。
小说中的诸葛亮智计百出,“火烧博望“、”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火烧五丈原“等,克敌如神。
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长于理政和治军,北伐时谨小慎微,多用正兵,而非谋略。
《三国志》这样评价诸葛亮:“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宽广、气度非凡,绝非小说中所描述的小肚鸡肠之人。
刘备评价他“器量广大”,蒋干赞美他“雅量高致”,江东名将程普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小说中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的关系《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自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所谓的“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真实有所认同,有所遵从,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泾渭分明地去褒贬历史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
小说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章学诚说:“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指的是,小说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以及主要事件都是按照史书的记载来设计的,把基本的历史真实感呈现出来给读者。
“三分虚构”则是说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大量采用了民间传说中的精彩片段,并加以艺术化的虚构想象,使得这部小说在不改变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大大增强了故事性和趣味性。
小说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文学的虚构,使实服从于虚,而不是虚迁就于实。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已经全非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小说的故事情节也多经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添枝加叶等艺术处理,而非照搬历史。
所以《三国演义》是借三国史实的基干和框架,另外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六、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有: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关羽败走麦城和舌战群儒等:
1、诸葛亮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2、孔明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任务。
3、三英战吕布
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之后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4、关羽败走麦城
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
关羽退到荆州城外的一个小城——麦城。这时,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之后,关羽突围不成功,在麦城被捉,因不肯投降,孙权杀之。
5、诸葛亮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
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