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谈论的宰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不同的朝代,宰相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如秦代的相邦、明代的内阁大学士、清代的军机大臣等。
西汉初期,宰相对应的官职是相国,相国下设左右丞相。在未任命相国的情况下,左右丞相就实际上肩负了宰相之职,因为西汉之时以右为尊,所以右丞相地位要略高于左丞相。有时候,朝廷只设一个丞相,特别是文帝即位之后,再未设相国一职,这时丞相就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高祖元年,刘邦开始依秦制建立官僚体系,任命萧何为丞相。高祖三年,韩信被任命为相国,曹参为左丞相。有一种说法,认为韩信的相国,不是汉王国的相国,而是赵国的相国。
到了高祖九年,萧何被正式任命为相国,将军郦商为右丞相;高祖十一年,又任命樊哙为左丞相。此时的汉帝国,萧何以相国身份总理国家大小事务,郦商和樊哙以左右丞相的身份辅佐萧何。
萧何
刘邦在位期间,还有两位大臣短暂出任相国一职。那是在高祖十二年,燕王卢绾反。刘邦任命樊哙为相国,攻击卢绾。不久,身患重病的刘邦听说樊哙准备谋反,又任命周勃为太尉去攻击卢绾。
刘邦任命樊哙和周勃,史书并没有关于罢免萧何相国的记载。也就是说,当时的汉帝国有可能出现了两个相国,这一点殊难理解。也许,萧何被下狱后,相国职务同时被免去。后来虽然被无罪释放,刘邦还道歉认错,但并没有恢复职务。直到汉惠帝即位,萧何又重新被任命为相国,同时周勃卸任。
惠帝二年,萧何去世后,曹参接任相国,史书未载此时的左右丞相分别是谁。惠帝六年,曹参去世后,朝廷未任命相国,而是让陈平和王陵担任左右丞相。
惠帝去世后,吕后称制,意欲封吕氏外戚为王。王陵以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盟约为理由,与吕后面折廷争吕后不悦,吕后元年十一月,任命王陵为帝太傅,夺走了他的相权。
吕后八年,吕后去世后,吕产自任相国,并任命审食其为太傅,剥夺了审食其的相权。
很快,周勃、陈平等发动政变,杀死了吕产,诛灭了吕氏外戚。又恢复了审食其的左丞相之职。吕产之后,西汉王朝再也没有设相国一职。
大臣迎立刘恒为皇帝后,为了表彰周勃的功劳,陈平自黜为左丞相,周勃被任命为右丞相。但周勃威望太高,影响太大,让汉文帝感到巨大的威胁。而周勃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具备宰相之才,所以在旁人善意地提醒之后,上书称病,辞去了右丞相之职。左丞相陈平专为丞相,行使宰相之权。
到了文帝前元二年十月,陈平去世,文帝想借此时机,打压功臣集臣,于是下达了“列侯之国”令,让居住在京城且没有职务的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这个诏令遭到了众大臣的强烈不满和反击。迫不得已,文帝只得妥协,又让周勃担任丞相之职。
周勃
文帝前元三年十月,文帝再次下达了“列侯之国”令,并点名让周勃为众大臣作表率。这时文帝的皇权得到强化,功臣集团已没有实力再次对抗。周勃没办法,只得辞去丞相之职,回到自己的封地。文帝于是任命灌婴为丞相。
灌婴担任丞相一年多病死,张苍接任丞相。张苍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人,也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他担任丞相职务时,已经快八十岁了,但他仍连续担任了十五年丞相,直到文帝后元二年才被免相,是西汉前期担任宰相时间最长的人。
张苍的接任者是申屠嘉。申屠嘉是文帝朝最后一位丞相,文帝去世后,申屠嘉在景帝朝又担任了近两年的丞相。后来因为与晁错积怨太深,而景帝又明显地偏袒晁错,申屠嘉气愤地吐血而亡。
在景帝朝,陶青、周亚夫、刘舍和卫绾又相继为丞相。
陶青是刘邦的开国功臣,开封侯陶舍的儿子,他的存在感很低,史记上有关他的记载少之又少。
而周亚夫则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周勃的儿子,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许是为了嘉奖他的功绩,亦或是为了削弱他在军队的感召力,景帝在前元七年封他为丞相。
周亚夫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这难免会引起景帝警觉。而周亚夫又偏偏是不懂得韬光养晦的纠纠武夫,最终在皇权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于景帝中元三年被免去丞相职务。后来又蒙冤下狱,绝食自尽。
周亚夫
刘舍原本姓项而不姓刘,他是项羽的堂弟,刘舍的父亲项襄正是项羽的叔父。楚汉战争结束后,项襄投降刘邦,被赐姓刘,封桃侯。刘舍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桃侯之位,又在景帝中元三年被任命为丞相。
从西汉的第一任丞相萧何,一直到刘舍,担任宰相之位的,无一例外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或者是他们的子孙,卫绾是第一个非功臣集团出身的丞相。
卫绾位居显要,但没有什么重大功绩,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到了汉武帝之时,因为年老德高,而告假还乡,也算得以善终。
附:西汉初期的宰相一览表
史册号网友观点:有一种说法,认为韩信的相国,不是汉王国的相国,而是赵国的相国。
不可能,这不符合常理,在灭赵之前韩信已经是汉王的左丞相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韩信的相国,不是汉王国的相国,而是赵国的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