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早的封建王朝,要说汉朝最大的对手,那无疑是草原北方的匈奴了。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爆发了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在此期间,许多匈奴贵族被杀被擒,也有一些汉朝将领投降匈奴,李陵便是其中一位。
出身名门的李陵因投降的举动被世人说成的叛徒,但其实,多数人只知前半历史,而对后半历史知之甚少。
受家族的影响,李陵从小就练习骑马射箭、行军打仗,且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华。
长大一些后,李陵先后担任侍中、建章监,被汉武帝认为很有李广的风范,于是武帝"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
轻松完成地形勘测任务后,李陵被汉武帝派到酒泉、张掖训练士卒,以应对匈奴可能的进犯。
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指派李广利进攻匈奴右贤王,而李陵则被任命负责押运粮草。听到自己的任命后,李陵难以接受只作为后勤部队,于是请求道:"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听到李陵的话,汉武帝不禁想起了十余年前英年早逝的霍去病,于是他当即同意了李陵的请求。
就这样,李陵带着自己精心训练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经过三十天的跋涉来到了浚稽山。然而没过多久,单于率领着作为主力的三万匈奴精骑也来到了浚稽山,面对强敌,李陵临危不乱,先是用大车围成军营,再派盾兵戟兵在前、弓兵弩兵在后。
单于见李陵兵少,便派兵毫无戒备地冲了上去,但"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吃了大亏的单于大惊,连忙叫来左右贤王助阵,将骑兵的规模扩充到了八万人之众。李陵自知无法战胜对手,所以一边迎敌一边尽量往南边汉朝的边境转移,希望其他汉军能够发现并援助自己。
李陵与匈奴军队前后爆发三次较大规模交战,三次都以他率军杀敌数千告终,但即使是李陵军队再怎么骁勇善战,也难以抵抗数量十余倍于自己的敌人。日子一天天过去,李陵率领的汉军不但缺粮缺箭,还伤亡惨重,单于见汉军勇猛,又害怕埋伏,本来已经想要撤兵,但军中一个叫管敢的人却逃走投奔匈奴,将李陵的虚实全部告诉了单于。
得知李陵没有援军后,单于加强攻势,终于将李陵围困,万般无奈之下,李陵只好选择了投降。消息传回汉朝,就有了汉武帝震怒,群臣落井下石,再然后公孙敖告知武帝李陵为敌练兵,引得武帝族诛其家的后续故事。
李陵远在长安的亲人被杀的几年后,汉朝的使者一次见到李陵,提起了此事,震惊的李陵问道:"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使者见状,便告诉了李陵流传在汉境的他为匈奴练兵的消息,李陵听罢回答:"乃李绪,非我也。"可见,汉武帝实际上是因为一条不实传闻,枉杀了忠心耿耿的李陵的家人,这一举动实在令人叹惋。
在匈奴,李陵得到了单于的喜爱,后者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还立他为右校王,等到武帝去世,掌权的霍光、上官桀都是李陵的故交,他们特意派了李陵的好友任立政前往匈奴劝说他归国。
然而,来到匈奴,顺利见到李陵的任立政却发现李陵从服装到习惯已经完全成为了匈奴的模样。任立政趁旁人离去转达了霍光等人的慰问以及他们希望李陵归汉的愿望,但李陵却回答道:"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
也就是说,以他现在的地位和身份,想要回去是很容易,但回到汉朝,免不了会遭到朝臣和百姓的议论,再度蒙受侮辱,如果是这样,那他宁可留在匈奴。
元平元年(前74),在匈奴二十余年的李陵病逝,享年六十岁。他前半生献给大汉,为汉朝训练出了不少优秀士兵,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立下功劳。后半生,李陵被武帝屠戮全家,被群臣辱骂,被百姓痛斥,因此他就算客死他乡也不愿归国。
归根到底,他并非一个应该被批评的叛徒,他投降匈奴、在那里留居,都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