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深入解析千古智圣诸葛亮的成败传奇

【武侯 诸葛亮】

序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个千年故事,一部绝世文章。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倍出的年代,而诸葛亮又是其中的较较者!

他自比管仲、乐毅。水境先生更是把他比做: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有人说他鬼神莫策,用兵如神,道号“卧龙”。

然而如此人物,却北伐连连挫败,最终含恨五丈原!蜀汉政权也在他去世没几年,彻底灭亡。

一千多年来,人们对他的才能始终争论不休。有人讥讽他言过其实、有人说他用人不当’还有人吵笑他只会纸上谈兵。

诸葛亮难道不是“卧龙”,而是“卧虫”吗?本人倒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只会用谋的张良,刘伯温等人相比应该更胜一筹。

这年,诸葛亮虽然只有二十几岁,却已经是学富五车,贯穿古今。什么奇门遁甲、阴阳八卦。什么治国之策、用兵之道。无一不精,无一不晓。

他有远大报复,他要建不世奇功。他不投曹操,因为曹操不乏谋臣良将。他也不投刘表,因为刘表徒有虚名。他更不去找孙权,因为有张昭,周瑜之辈,他很难立足。其他如袁绍、张鲁、刘璋等人,便更不在他的视线之内。

他住在'卧龙岗'似乎与世隔绝。俗话说:时事造英雄、英雄亦时事也,他在等。

这天;他这条小河终于等到了一条大鱼,刘备来请他了。他很高兴也很犹豫。

他早就听说过,这个戎马半生,却屡屡不得志的刘皇叔。水境先生也曾高度评价过刘备的为人。称他有龙凤之资,英雄之志,宽爱之心,此人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此时,诸葛亮心里对刘备已经有了好感,但又怕得不到刘备的完全信任。他还要考验一下刘备的诚心,刘备此时正求贤若渴,哪里还顾的上什么身份,带着关羽、张飞接连三顾茅芦。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相见,刘备心情有些五味杂陈。

他觉的此时这个大贤,有点太年青了。他真的会是;向水境先生、徐元直说的那样有王佐之才吗?

不过,刘备还是很恭敬的,向诸葛亮虚心请教天下形势,以及自己奔波半生却屡屡不得志的感慨。

诸葛亮说道;[隆中策原话]“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刘备听完之后,只觉得热泪映眶,他仿佛从深渊的低谷,重新看到了希望。似乎大业就在眼前,他深深的向诸葛亮鞠了一躬。

刘备很真诚的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共成大业。诸葛亮无法拒绝只得答应。临走前,吩咐弟弟,好生看护家园,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这时的诸葛亮是多麽的自信啊?他也许永远都不明白,自己走错了哪一步。假设他若生在刘邦时期,也许更胜过张良的功劳。可是历史不容假设,他怨不得别人,只能怨他生不逢时。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使得诸葛亮隆中规划得以成功走向第一步。刘备在诸葛亮的谋划中迅速占领荆州之地。之后又出兵收降刘璋,占领益州,刘备坐镇成都,不久又袭破汉中等地。

【1】关羽失荆州

此时的刘备和诸葛亮信心十足,似乎大业指日可待。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刘备坐镇成都,荆州便有关羽镇守。

江东孙权早就虎视荆州,因为顾及盟友关系不便翻脸。而诸葛亮早在隆中时,便有言要东和孙权,北抗曹操。关羽心似领悟,实为不晓一顾。

当孙权派人向关羽提亲之时,关羽便破口大骂,完全不顾及对方身份。顿时孙权大怒,决定必取荆州。

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败曹仁一时威镇华夏。

这时的关羽目空一切,完全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江东陆逊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建议大都督吕蒙,假拖有病,辞官静养,有自己接管。然后向关羽送去书信,言辞非常恭顺。关羽看后大笑道,孙权用这等儒生为大将,江东无人也。

遂率兵全力攻打樊城,南岸只留老弱兵将把守。不料关羽却被曹操援军,徐晃击败。而吕蒙又白衣渡江袭占了荆州,关羽欲退无路,被吴兵生擒杀害,从此荆州之地尽失。

【2】刘备败夷陵

此时,刘备因关羽之死,痛哭流涕,而诸葛亮也泪流满面。不过他哭的不是关羽,而是哭荆州。因为他知道,失去荆州就意味着自己的隆中规划,失去了一半的机会。哀哉荆州、痛哉荆州。

荆州虽失,诸葛亮仍然对前景充满着信心。他觉得刘备集团仍然有与曹操,孙权一决雌雄的势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刘备集团在先攻曹操还是孙权立场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以诸葛亮,赵云,马超等为代表的一方主张先伐曹操。

而以刘备,张飞为代表的一方否认了,早先诸葛亮制定的东和孙权,北抗曹操的隆中决策。最后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刘备不顾诸葛亮等人极力反对,执意统率大军征讨东吴,为关羽报仇。

结果被陆逊用计在夷陵火烧七百里大破蜀军,刘备连夜遁逃至白帝城,忧愤成疾。

刘备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此时,他非常痛恨自己未能听从诸葛亮的正确意见。可是一切都太晚了,儿子刘禅年少。只有把今后的一切都交给诸葛亮,大汉基业也许还有希望吧?他命人把诸葛亮,赵云等人从成都叫过来,完成了最后的临终托孤。

【3】人才大量流失

刘备虽然去世了,诸葛亮仍然要重整雄心,他刚一上任,立马派邓芝到江东讲和。与孙权重新结盟、整顿兵马、待机北伐。

此时的蜀国,可以说;已是夕阳残下。刘备本有四位大谋臣,徐庶早就投靠了曹操。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也在攻打刘璋时,身中流箭而亡。刘备占领益州,功劳甚大的法正也早已病故。最后只剩下了诸葛亮一人而已。

蜀国名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严颜等人,也已不在。其他如孟达,黄权等也投靠了曹操父子.诸葛亮欲成大事,严重缺乏人才。

不久,南王孟获造反,诸葛亮亲率大军征讨,参军马谡献攻心计,被诸葛亮采纳。数次生擒孟获,又数次放走,使南王彻底臣服,南方遂宁。

诸葛亮终于完成了,隆中时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的鸿图大计。

诸葛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亲率大军兴兵北伐,但是魏国防守,如铜墙铁壁一般,蜀军举步为坚。诸葛亮一生共五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他也渐渐从自信变的越来越自负。最终忧愤成疾,病死五丈原。

而姜伟成了他的接班人,姜伟继成先师遗志,共九伐中原。败多胜少,蜀汉政权最终没有摆脱被魏国所灭的命运。

综观诸葛亮一生,让人无比感慨,是什麽原因让他未能实现光复汉室,一统华夏的美好愿望。

本人经过多方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敬请批评指导。

1关羽失荆州

2刘备败夷陵

3人才大量流失

4后主刘禅昏庸无能

5走刘邦路线条件不足

6只想北伐缺失理政休民

7在用人上有问题

8曹魏始终处于稳定时期无计可乘

以上前三点已经概括,现在就说说第4点。

【4】后主刘禅昏庸无能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刘备英雄一生。他的继承者刘禅,却是一个不争气的主,昏庸无能。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政权尚可苟延残喘。诸葛亮离世之后,刘禅便愈加肆无忌惮,不理政事。魏将邓艾率兵刚一进入蜀中,刘禅便主动投降,真是弱智达到极点。

【5】走刘邦路线条件不足

昔日楚汉相争,项羽自视天下无敌,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刘邦被封在蜀中,烧毁通向中原的唯一栈道,以麻痹项羽。背后却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楚军来了个突然袭击。导致项羽大败自刎,刘邦乃有四百年大汉天下。

而此时的诸葛亮北伐,大军方动,敌军便知 ,以逸待劳,蜀军焉能成功。

诸葛亮一生谨慎,殊不知刘邦杀出蜀地,正是用的突袭之计吗?

我倒觉得诸葛亮何许人也,岂能不知此理。当年关羽之死,刘备之败,他历历在目,此时的家当,只有手上这些了。一旦失败蜀国不存,惟有谨慎从事,方保无恙。既不得,宜不会失,

此时再想想魏延要率五千奇兵袭攻长安,诸葛亮决然反对,就不难理解了吧!

【6】只想北伐缺乏理政修民

诸葛亮为了尽快完成自己的心愿,不惜连年发动战争。蜀国人民遭受了严重的贫穷和苦难。后主昏庸无能,不能教化子民。

此时;诸葛亮应该坐镇成都,修养生息,培养人才,对天下静观其变。做出正确分析,一有机会,迅速出兵。岂不闻欲速则不达,做什麽事都要顺其自然吗?

【7】在用人上有问题

诸葛亮北伐和南征时期,最有威望的当属魏延,但是诸葛亮对此人始终不放心,却还要重用。

他明知道,魏延不会叛国,却再他去世前,施出遗计,以造反的罪名除去了这位名将。岂不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吗?

诸葛亮为什麽不信任魏延,死后还要杀他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诸葛亮不喜欢魏延的张扬性格;

魏延是蜀国名将,他和关羽的性格有很多相同点,目中无人,自视功高,骄横非常,好唱反调,有这些因素,魏延很难受到诸葛亮的完全信任。

第二点魏延的战略主张;

诸葛亮的谨慎用兵,魏延持反对态度。

第三点与培养接班人有关;

诸葛亮深知死后自己的接班人,人选有两个,魏延与姜伟。魏延肯定不会执行自己的用兵之术,自己百年之后,无人能再约束他,为了免除后顾之忧,魏延非死不可。

诸葛亮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对马谡的过分喜爱,导致了失街亭的悲剧。

看看魏延和马谡,一个是有勇有谋却不能尽用,一个是徒有虚名,却被滥用。这是诸葛亮另一面的失败。

【8】曹魏始终处于稳定时期

有人说这个不对,曹操死后,魏国不是发生过很多变故吗?

比如说;曹丕兄弟的夺嫡之争。司马懿计除曹爽、独掌朝中大权。司马师废少帝曹芳、铲除异己。司马昭杀害魏帝曹髦。打败诸葛诞等人叛乱,邓艾,钟会的火并等等。

其实这只是表面而已,这些事情不是宫廷政变,就是权利之争。对魏国国力,总体而言危害不大,魏晋政权,比起蜀、吴始终处于上风。

-北伐的遗憾-

诸葛亮一生有三次机会,攻取中原。一次是魏延的计策,即子午谷奇谋。魏延要率五千奇兵袭攻长安,诸葛亮觉得还是谨慎用兵,比较踏实。没有采纳。

其次错用马谡,丢失街亭。使蜀军失去战机。

还有一次就是孟达反魏,与诸葛亮商议合攻长安。这一次的机会最大,但是天不佑蜀,孟达之计,被司马懿察觉。孟达被杀,诸葛亮也兵败回军。

武侯诸葛亮,虽然用尽了毕生精力也未克服中原,但是他的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依的高尚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值得我们学习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c20221009124008f506.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