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秦朝历任相国,秦国各相国排名?

答: 秦国历任相国功劳排名 1公孙鞅(商鞅) 他的变法使秦国有了争霸的资格,但也仅仅是有了资格而已,并不代表秦国一定胜出,因为其他国家如楚国等也在变法,秦国只是拥有了和这些国家平起平坐的机会 2张仪 第一个提出秦国应该一统天下之人 “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张仪而贤先王” ——甘茂 秦国实际执政者,使秦国领土扩张一倍,夺得天下三分之一。

特别是化解了扩张过程中的一次亡国危机(商朝就是因为进行扩张讨伐东夷导致被西周亡国) 3张禄(范雎) 制定了远交近攻策略,这是秦国一统天下的总方针 4吕不韦 嬴政年幼时,吕不韦是秦国实际执政者,其间燕赵魏韩楚五国两次合纵攻秦,第二次更是打到了

 一、甘茂

甘茂(生卒年不详),姬姓,甘氏,名茂,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甘罗乡)人,战国中期秦国名将和左丞相。

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

当时张仪、魏章已离开秦国,跑到东边的魏国。

不久,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秦武王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

返回秦国后,秦武王任命甘茂为左丞相,任命樗里子为右丞相。

其中,樗里疾(樗里子)是秦国宗室。

因此,对于甘茂来说,作为一个楚国人,可以跻身秦国丞相的宝座,自然是他能力的重要体现。

2、魏冉

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秦王嬴政因为嫪毐而责备赵姬太后。对此,后者并不服气,拿自己和宣太后芈月相提并论。而就本文所要说的魏冉,就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弟弟。换而言之,魏冉也是楚国人。

3、昌平君

昌平君熊启(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

战国末期秦国丞相,秦始皇的表叔,末代楚王。

作为战国末期楚国公子,昌平君芈启在秦国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始皇之臣。

公元前238年,昌平君与吕不韦、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乱,从而在吕不韦之后担任丞相一职,后被秦始皇派往郢陈以安抚楚国百姓。

4、隗状

隗状(生卒不详),《史记》中误作隗林。战国末期楚国人。作为秦朝丞相,隗状的历史贡献有四:一是组织、指挥了秦王陵的修建。二是制定了度量衡,规定了全国一尺为23.1厘米,一石为十升、一斤为16两的标准。三是和王琯为秦始皇嬴政丰功伟绩树碑立传。四是在统一文字诸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5、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 。从出生地上来看,李斯和秦国第一位丞相甘茂是同乡关系。虽然李斯和甘茂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但是,甘茂的孙子甘罗,和李斯一样,都曾是丞相吕不韦的门客。

秦国本来是一个位于西北边陲的荒蛮小国,无论地域、资源、人才以及其他立国根基,都无法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原诸强相提并论。

人才辈出三晋的赵国、魏国、韩国,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地域广阔、人才挤挤的齐国和楚国,民风强悍的燕国和卫国,都比当初的秦国要优越得多。

对此,秦国认识到国家兴旺与引进能人的重要,认识到宰相才是真正的国之依仗。

因为当时的国王都是世袭的,在治国的方略上还需要谋臣辅佐。

所以秦国的历代国君都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重用。

从公元前六百多年前的秦穆公时期开始,就广开了博揽群才的先河。

在从秦孝公建都咸阳之后的144年间,秦国一直是诸子百家的政治摇篮,“门户开放“乃秦国的优良传统。

秦国大力实行从六国引进人才,大量吸收外部世界的新信息、新观念。

因此,在秦国的历史上,秦国重用了五位最强力的宰相。

虽都是外国人,但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位是百里傒,

秦穆公时百里傒,他是虞国人。有人告诉秦穆公,晋国的公主伯姬的媵人(陪嫁的奴隶)百里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晋国已将百里奚作为媵人陪嫁到秦国。本就四方求贤欲霸诸侯的秦穆公听了后满心高兴,娶亲那天秦国王亲自迎接百里奚,没有想到百里奚趁人不备时逃走了。

几年后,秦国探得了百里奚的下落后,楚国将其逮捕后,安排百里奚为楚王放马。秦穆公想不惜一切代价将他赎回。谋士劝阻说:“楚国之所以让百里奚去养马,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是一位有才干的人。我们若是大张旗鼓迎接,等于告诉他们说百里奚是一位杰出的人,楚王怎么肯放他到秦国来呢?

不如以逃走的罪名去抓他回来,说百里奚是秦王逃走的奴隶,我们要抓他回来进行处理。

”于是秦穆公派使者到楚国,用五张羊皮赎回了百里奚。

百里奚在秦国做了相国后,他为秦国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吸引了蹇叔、由余等人材。

二是西进政策,当时的秦国还不具向东发展的实力,西进使得原西戎、犬戎各族溶入秦民。

直接成就了秦穆公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

第二位是商鞅

秦孝公时商鞅,他是卫国人;他是在卫国混不下去跑到了秦国的,他为秦领兵打败过魏国,而最大的贡献是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一次,从本质上说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

商鞅的变法可以说是对传统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大挑战,特别是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时期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见功而行赏,因能而授官。

客观上,也对旧的“世卿世禄制”的瓦解,起立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秦孝公力排重难绝对支持商鞅的变法。经过了十多年的变法图强,不但使秦国的国力大争,也为秦国军队的严明法纪、骁勇善战等奠定了基础。变法之后的秦成为经济制度上较先进的国家。秦最终并六国,国力的积累中他的法时时在起作用。应当承认他是贡献最大的一人。

第三位是张仪

秦惠王时张仪,他是魏国人。

张仪早年是流浪各国,四处碰壁,最后在秦国得到认可。

张仪就是“连横”策略的佼佼者。

在《芈月传》中看到,秦王任用张仪为相后,秦国的外交局势为之一变。

而且还为秦王贡献了“四方馆”的好主意,让秦王在咸阳城设立“四方馆”。

在规定的日子,策士们可以在那任意发表主张、围观者可以任意投出自己的竹签表明自己选择哪一方观点,秦王因此招揽到各地人才。

张仪是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而后张仪积极为秦国谋划。

他采用连横术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攻取魏国蒲阳。

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献给秦国。

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张仪又率军攻取魏国的陕县,这样黄河天险为秦所占有。

随着秦国威势的不断增长,张仪辅佐秦惠文君于同年称王,秦国国势日益强盛。

第四位是范睢

秦昭王时范雎,他是魏国人。范雎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政治家、谋略家。

历史上有

秦昭王五跪得范睢

的典故。

范睢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远交近攻”这一国策,“远交近攻”之策,是范雎对秦国的伟大贡献,也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秦国正是在这一策略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完成统一大业的。

第五位是吕不韦

吕不韦是卫国国都濮阳人,是游走各国的商人。他在赵国当不了官后入秦国当了宰相。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后,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一是选储立了首功。

二是广揽人才,招贤纳士。

他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他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正因如此,当时天下名士云集秦国,虽然后来秦王有逐客行为,但谏逐客者也随之出现,使得秦国人才济济,奠定了秦国强大的智力基础。

三是富民强兵,为逐鹿天下准备物质基础。

他实行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开采矿山、冶炼兵器等。

在他的倡导下的秦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一天天强大起来。

为嬴政后来御临天下,统一六国,也是为统一中国积蓄力量。

从秦国引用五个强力宰相看,用人体制是个大问题。为什么六国不要的人,到了秦国都成了宝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呢?在一个国家国王的弟弟也要靠军功封爵的国家,人才才能放出光芒。公平,军功爵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才能创造出一个人才辈出的大时代。这也是秦国强盛的秘诀之一,得人才者得天下!

说的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张仪、甘茂、范睢、吕不韦。

张仪

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避免了秦国因列国合纵而陷入连绵战争,因功受封武信君。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当张仪游说燕国返回秦国,然而未等抵达咸阳,秦惠文王便已去世,秦武王嬴荡即位。相对于极为赏识和重用张仪的秦惠文王,秦武王在作太子时便不喜张仪,再加上即位后多有大臣非议张仪,导致张仪迅速失宠。

翟强(?-前305年),战国时期魏国人。

魏齐是战国时魏国相国,门客魏人范雎随魏中大夫须贾使齐得到齐襄王的欣赏,须贾怀疑范雎与齐国有染,将这种情况告诉了魏相魏齐。

魏齐盛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使舍人鞭笞范雎,后者奄奄一息,最终诈死之下得守者与魏人郑安平之助潜逃入秦。

秦昭王向赵国索要魏齐人头,魏齐绝望之下,怒而自刎。

待到信陵君在门人劝说之下,终于驾车赶来时,已悔之晚矣。

公元前317年,魏国相国,也就是那位犀首公孙衍。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田辟疆病逝,太子地即位,是为“齐闵王”,当时的齐国朝堂之上,一眼望去皆是靖郭君田婴和孟尝君田文的势力,一方面为了分化父子俩的势力,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田文能够影响秦国的政策走向,齐闵王接受了秦昭襄王的请求,将孟尝君田文派遣去了秦国,担任秦国相国。

公叔痤,他在位期间逼走吴起,卫鞅才能一直得不到施展。

孟尝君,他在齐国受国君嫉妒,跑到魏国当相国。

须贾,因嫉妒范睢才能陷害他,致使他逃到秦国当了相国,须贾被逼的走投无路,自尽。

秦国秦惠文王四年始设相邦,樛游担任第1任相邦。后又于秦惠王十年(前328)以张仪为相邦,在蜀地也任命陈庄为相。最有名的便是张仪了。

张仪(?-公元前309年),魏国安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公元前309年,张仪去世。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张仪做了秦国秦惠文王当政10年,即是公元前325年。

后惠文王死了。

秦国调整邦交政策。

公元前317年,张仪辞去相国。

就说是8年的相国。

丞相。

甘茂,魏冉,樗里子,楼缓,王龁,范雎,蔡泽

樗里疾和甘茂为老相,虽在秦昭王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但对秦昭王上位有功绩,而魏冉更是出将入相的人才,虽与宣太后专权,也为秦国开展奉献了一份力气,后期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战略更是对统一中国有着很大的协助。

代地的相国意思是代国的相邦(丞相级别)。

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战国时代称为“相邦”,秦国的第1个相邦是樛斿,秦国最后1个相邦是吕不韦(秦国吕不韦)。

代国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代国是帝国最北方的诸侯国,甚至比燕国还要靠北。代国都城是平城(现在的大同),其地方北到大漠,南到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c20220913182022fe0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