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迁如何评价屈原?
①
司马迁对屈原敬佩之至,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正确地肯定了屈原在历史上的地位。对屈原才能的赞扬,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对屈原作品的赞扬和理解。
他敬佩屈原能够自杀明志,但是他自己受宫刑的屈辱而不能自杀,其中有着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②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共3次对屈原进行了评价如下: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表达对屈原才能的赞扬。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达对屈原人格的赞扬。
3、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表达了对屈原作品的赞扬和理解,以及对屈原的下场感到悲哀。
③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曾这样记叙这时的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就是说,担任左徒之职后的屈原,成了一名辅佐国君的重臣!他不仅能与国君议论国事,制定法令,还能接待宾客,应付诸侯的使臣。
屈原和楚辞作品才被后人万般推崇。
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他作出了这样的称赞:“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他说,我读了《离骚》《天问》《招魂》《哀郢》这些作品,就被屈原的高远志向和清正廉明所感伤;我来到长沙,瞻仰和凭吊屈原投水自沉的地方,不可能不流下哀痛的眼泪,并因他崇高的为人,而很想见到他。
司马迁的感觉,何尝不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感觉!
④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的最后对屈原的评价: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释义:太史公(指司马迁自己)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伤他的志向不能实现。途径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
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他,却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扩展资料
历史名人对屈原的评价
1、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作者:汉·班固
释义:虽然屈原不是一个明智的人,但也可称之为妙人。
2、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作者:汉·王逸
释义:如今象屈原这样志向忠诚坚贞,性情清廉高洁,耿直象石头和箭矢,言论富有才学,得势时不玩弄权谋,失势时不考虑自身得失,这真是世间少有的品行,人中才俊。
3、《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的读后感,只写对屈原的评价600?
屈原贾生列传的读后感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
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
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
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
”就这样,屈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离骚》)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
司马迁对贾谊,则首先表现其才华过人,“是时贾生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人,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以为能,不及也”。
汉文帝也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接着贾谊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礼乐等革新主张,但却遭到了周勃等老臣们的反对,他们攻击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而汉文帝又是这班老臣们所拥立,登位不久,权力未稳,也只有依从而已。
所以就把贾谊贬到长沙,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到长沙之后,作者重点写其郁郁不快的情怀,而在表现时,又大多借贾谊自己的辞赋来直接抒发,如其《吊屈原赋》云:“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
章甫荐屦兮,渐不可久。
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
”这哪里是独吊屈原,贾谊亦何尝不是如此,不然的话,他又怎能年纪轻轻就忧郁而死呢?
三、屈原列传屈原的人物品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
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
最后,毅然自沉汨罗,以殉自己的理想。
文章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可以归纳出屈原的品质:
1、热爱祖国
屈原热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国家灭亡之际,他也以身殉国,投身于汨罗江之中。
2、宁死不屈
屈原在自己的国家灭亡之后,悲愤交加但又无可奈克,他不愿意屈服于秦国,不愿意看到自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受到秦国的统治,毅然投江,宁死不屈。
3、善于学习
屈原毫无疑问是极具文采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善于学习也热爱学习,饱读诗书,学习前辈先祖流传下来的渊博学问。
4、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虽然被排挤,被流放,但是他始终都有着高尚的品质,不愿与楚国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独善其身,受到排挤也不以为然。
四、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评价?
《史记》中的屈原列传是对屈原的一次正式评价。在该列传中,屈原被称为楚国名相,他以文才著称,曾经主张对外扩张,推动楚国的国力增强,但最终失去了君王信任,遭到贬谪。
屈原在《离骚》等著作中,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追求了一种纯净美好的生活状态,但也被认为情感丰富、思想复杂。虽然他已经成为了楚国文学的代表人物和文化符号,但是在生前并不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所知名。
高度褒扬其高尚德行
同事对其悲惨遭遇表示同情
太史公对屈原是很敬佩的,其一般的列传都是在文末加以评价,屈原列传则是评论贯穿文中,对比他们两个的际遇则不难发现太史公钟情于屈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