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汉字演变历史及其特征,汉字的字体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发展阶段?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汉字字体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最为典型。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周时期。字体一般是刀刻的,线条较细,象形性很强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写法还不是很固定。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也主要应用在商周时期。字体线条较粗,象形性虽比甲骨文弱,但也是很明显的。写法渐趋稳定和美观,前期字形较为复杂,中后期渐趋简化。

小篆是秦朝统一后推荐的,可以说这种字体是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字体结构稳定,线条圆润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粗细均匀,象形的意味已经淡化。

隶书可是说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这种字体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字体的特点是去除了小篆的圆润,象形的的意味已基本消失,方笔和直笔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笔画较粗,但日益简化,书写越来越方便。

楷书是通行至今的一种字体,其实这种字体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占主导地位。字体较之隶书笔画更加规整平直,方正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当然书写赶来更加方便。现在小学生普遍要求练习楷书。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汉字字体所经历的几个演变发展阶段及其相应的特点,欢迎交流。

汉字大致经历了7个阶段,各阶段的划分及其主要特点是:

1、甲骨文。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就是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这是“汉字”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现代汉字”的祖先。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

2、金文。西周时期,青铜器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金文”,也叫钟鼎文和石鼓文。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3、篆书。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宰相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并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形成了“篆书”,也称为“秦篆”,是小篆、大篆的合称。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在轮廓、笔划、结构方面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

4、隶书,西汉时期,开始流行隶书,称之为“汉隶”。隶书发挥了毛笔的书写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

5、楷书。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创造了楷书。楷书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改称为楷书。

6、草书。汉初至唐代,汉字先后出现了“章草”、“今草”、“狂草”等草体。草书的特点是书写快捷,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

7、行书。从晋代开始,出现了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汉字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因此是至今仍然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汉字字体。

中国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 行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扩展资料:汉字演化各阶段的特点:

1、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5、隶书:篆书笔画圆转,符号性显然大加强。小篆文字规范了,但书写不方便,民间流行一种更简单的字体,叫隶书。

6、楷书: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字形结没有什么变化,书写更为简便。

7、草书:草书特征是笔画连带、结体简约、字形奔放。

8、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汉子的演变顺序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二是规范化。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历史上的汉字演变在不同的时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字体就被淘汰了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

1.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只有少数卜人史官使用。

它主要是用刀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由于龟甲兽骨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因为用尖刀雕刻,所以线条细而均匀。

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

2.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

它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因为金文是把字刻在模子上再浇铸而成,比较容易写,所以它的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3.篆书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

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又称籀文,有战国时期秦国的石鼓文及周宣王时使用的识字课本《史籀篇》一类。

形体特点与金文大体一致,具有笔画繁多的特点。

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由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后改定的字体。

因为它是正式颁行的统一字体,经过整理、简化,所以异体字大量减少,且字形呈长方,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小篆笔画更加匀称整齐,线条粗细一致,更加圆转,符号性增强了,图画意味大大消失了。

因为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一般说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4.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

在秦代,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的便捷字体。

小篆难写,不能适应秦代公文往来的需要,多用在比较正规的场合。

为了便于快捷地书写,隶书将小篆圆转均匀的线条变成方折平直粗细有致的笔画;将小篆纵长内聚的结体风格变为横扁舒展;此时的隶书成为不再象形的汉字符号。

隶书对汉字字体的改变是巨大的,因此,“隶变”就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

小篆以前的汉字为古汉字.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象形性强,定型性差,字由线条构成,没有形成构字的元素——笔画。

隶书以后的汉字为今汉字。

今汉字的特点是符号性强,定型性强,字由种类有限的笔画构成。

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正式的书写体,也称为“汉隶”(也称今隶).汉隶书写风格多样,一种以方笔为主,如《张迁碑》;一种以圆笔为主,如《曹全碑》。

草书是秦隶的草化、连笔而成。

章草中还保留隶书的波磔,以杜牧《急就章》为代表。

今草将隶书的偏旁结构、象形性消失,由于它笔画相连,越发展越潦草难认,不合楷模,所以渐渐由实用转变为书法艺术了,如,晋代王羲之的《十七帖》、唐张旭的狂草等。

5.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完全清除了隶书中残存的小篆的影响,形成了完善的笔画系统。

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

至今成为汉字通用字体。

从书法艺术上看,以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为主,形成不同风格的楷书大家。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体,介于草、楷之间,既不像草书潦草,也不像楷书工整,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写得快,认得清。

是人们常用的手写体,它和楷书一样并行使用至今。

早期汉字特点:

汉字字形本身大体稳定,所代表的字义变化不大,所以对上古或中古的文献,现代人也能大体看懂。从空间上看,汉字在不同的方言区往往有不同的读音,但字义却基本相同,所以不同方言区可以利用汉字互相理解对方。由此足以见出汉字贯通古今、沟通四方的优点。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一种以象形观念为基础的表形与表意的文字,具有它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

汉字从未脱离物与事的形象,本身也是一种物质,而且是蕴含着各种信息的物质。

汉字既存在信息,储存信息,也传递信息。

在某种程度上,汉字已经成为了人们感情的寄托,精神上的一种需求。

我们可从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演变过程等三个方面来对此加以说明:

①从中国汉字的起源来看,古人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为了总结、交流、记忆生产经验与日常事物,最初运用简单的图画与线条,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才发展成为今天的文字。

②从中国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汉语学家把它归纳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实,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无论哪种造字法,都没有离开象形的本质,都是以象形观念为基础的表形与表意的文字。

③从汉字的演变过程来看,汉字最初起源于图画,早在公元前14至12世纪晚商时期的甲骨文,因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

在秦统一中国以前,甲骨文逐渐演变成金文,因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

秦统一中国后,汉字发展到第三种书体,叫篆书。

因秦实行书同文的政策,在篆书的基础上加以统一,以后汉字的结构笔画就有了统一与固定的位置。

到了汉代,汉字用篆书快速写下来,就演变成隶书。

今天的字体叫楷书,是由隶书速写演变而成的。由此看来,中国汉字由图画到如同图画的篆书,再到今天的楷书,只是一个简化易写的过程。好比当前比较流行的文字图形化商标只是从文字演变回原始的象形,以达到表形而表意效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b20221222205816ea9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