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哪个朝代的?
①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早在东晋时期便已经在流传这一凄美爱情故事。
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早在东晋时期便在民间开始流传,其凄美温婉的爱情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成为千古绝唱的一段民间佳话。但是,梁祝故事到底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人?关于梁祝故事,史料记载丰富,关于他(她)们的原籍,朝代也有不同的版本。
八王之乱,晋室衰弱,琅琊王司马睿衣冠南渡,大量士人平民为避中原之乱纷纷相随南渡,而江南本东吴故地,这里以顾、纪、戴、虞、周、袁等大姓望姓形成的名门世族,与王、谢、司马、桓、庾、何等北方南下的侨姓,在东晋建立后,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士族门阀制度。
而梁祝的故事,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下,成为当时一段感天动地冲破世俗的爱情佳话。
根据晚唐文人张读所编撰的传奇小说集《宣示志》的记载:
:“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上虞是会稽郡下面的一个县,祝英台是上虞县祝家之女,她女扮男装,游学于会稽郡城,途中遇见同样到会稽求学的同学梁山伯,两人同窗三年情投意合,感情深厚,后来梁山伯知道祝英台是女儿身之后,欲向祝家提亲,然而祝英台早已许配给同乡马文才,梁山伯失望而回,最后在鄞县当县令时,因过度思念而去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作,迎亲队伍不能前行,祝英台下轿来到梁山伯墓前祭拜,结果墓室塌陷开裂,祝英台投入墓中与梁山伯埋在一起,当时东晋丞相谢安对梁祝的爱情极为感动,把梁祝合葬墓称为“义妇冢”,民间更传说两人在墓中化作一对蝴蝶,双携飞去,与人间做诀别。
这是流传比较广的一个关于梁祝的故事版本,早在南朝梁元帝时期的小说《金楼子》和《会稽异闻》就有记载。
但是历史上关于梁祝的故事版本是比较多的,除了上虞版本,还有一个汝南版本在民间广为流传,笔者前年曾去过汝南,汝南版本比东晋版本发生的时间更早,是在西晋,而且在汝南县梁祝的故事都有相应的发生地,比如两人的出生地,结拜处,读书的学院 ,甚至还有梁祝的坟墓,不过坟墓是分开的。
汝南版本和上虞版本重要不同的一点是祝英台是撞死在梁山伯墓前的柳树前。
汝南的梁祝文化很浓厚,也以“梁祝故里”自居,其与上虞版本都认定梁祝是两晋时期的人。
另外还有诸城、徽山、宜兴、杭州版本,皆缺乏历史根据,多源于一些笔记小说、碑记、地名,与上虞版本、汝南版本的丰富记载相去甚远。
发生的年代跨度很大,从两晋到唐宋,都有不同的说法。
也有研究指出梁祝故事的雏形是六朝时期流传于江南的民歌《华山畿》,里面的描述与上虞版本和汝南版本都比较接近,因此推测梁祝故事当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
②
梁山伯确实是春秋时期的,至于具体年代,归属于哪国没有可证。是一位年轻的勇猛战将,一次战斗中被困几日连续作战,因体力不支被杀。对方敬佩将他埋葬。
祝英台是明朝的一位侠女。一生行侠仗义,劫富济贫被官府捉拿杀害。当地百姓在埋葬时巧挖墓穴,发现后来人们刻立石碑:英雄少年。于是随遇而安,一个是英雄少年,一个青春侠女,使合葬而埋。梁祝故里河南汝南、西平县都有存在,其它省份也有几处存在。
这不过是传说而已,作为故事流传,只要人们喜欢就可以。
③
“梁山伯是东晋时期的人。
在东晋时期,汉文化的中心由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当时的东晋朝廷在江南地区修建了很多书院。
梁山伯正是在书院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祝英台。
梁山伯是东晋时期的人,曾经担任过勤县县令。
在担任勤县县令的时候,他爱民如子。
遇到灾荒年份,他总是开仓放粮。
梁山伯的德行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推崇,皇帝知道后,封梁山伯为忠义王。
梁山伯生活的晋朝有着浓重的文化气息,并且在当时还有女文人。
薛涛是东晋时期的女文人,谢道韫也是东晋时期的女文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晋朝,正好反映了当时女性读书的风气。
”
④
《梁祝》的感人故事想必你肯定听说过,这个故事也是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但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却是虚构编出来的,因为他们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梁山伯是明代人,而祝英台是晋朝时期的人,这两个朝代之间相隔了一千多年呢,那他们俩又是怎么跨越了一千多年谈上了恋爱呢?
传说祝英台是晋朝时期的一代女侠,专门给穷苦人打抱不平。
当时的官府贪污腐败,老百姓饿的都没有饭吃,祝英台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准备劫富济贫,她盯上了城里的首富马员外,这个马员外可不是个好人呐,他勾结官府,欺压百姓。
祝英台就一连三次到马太守家盗银子, 分发给穷人。
可惜最后中了马太守的儿子马文才的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受过祝英台恩惠的
老百姓就把她厚葬了,并且在墓碑上详细记录了她的英雄事迹。
而梁山伯是明代人,在浙江宁波做一个县令,不贪污不受贿,认认真真的给老百姓办事。
他媳妇在年轻时就去世了,也没有儿子,等到梁山伯去世后,老百姓念他的好,就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准备将梁山伯安葬了,没想到挖坑的时候竟然将祝英台的墓碑给刨了出来。
人们看过墓碑上记录的女侠事迹后,都纷纷表示佩服,最后决定将梁县令和祝女侠合葬在一起,并且重新立了碑。
从此就慢慢流传出了那个动人的传说。
⑤
历史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应该属于东晋“江左风流宰相”谢安同时期的人,而且与何润东、董洁版的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讲的几乎一致。
相对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早了900多年,其创作的背景是否借鉴了中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故事就很难说了。
墓碑为证
2003年10月27日,山东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出土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且该墓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
虽然,在全国至少发现的梁祝墓有9处,但是微山县马坡乡的梁祝墓和墓碑建立的时间却最早,而且所记载的梁祝故事也最为翔实。
无论从梁祝故事的来源、时代背景,还是发生的经过等,都有详细的记载。
碑文上讲,祝英台的父亲祝员外看到其他人家的儿子通过读书,光宗耀祖,很是羡慕,但自己却仅有一个独女,不免时常感叹伤怀。
为此,祝英台为解父忧,“冒为子弟”,女扮男妆,从九曲村过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时,巧遇梁山伯。
随后,二人结伴而行,一同到峄山的“尼山书院”(今济宁郊区的尼山之上的书院)授业学习,虽“同窗三载”却“衣不解”。
不久,祝英台听说梁山伯“疾终于家”,且马家迎亲将至,又因思念山伯,相思成疾,遂“悲伤而亡”。后来,“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以遂平生之愿,天理人情之正也。”
整个事件的背景就是东晋年间,而且不见艺术升华的成分在内,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
同时,宁波鄞县出土的梁祝碑,立于明嘉靖丁末腊月(1547年),虽然比微山县马坡乡的梁祝墓碑晚31年,但墓碑上却有“晋奉义妇冢”5字,同样指向东晋时期。
史料为证
初唐官员梁载言在《十道四番志》中说道:“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证实了“祝英台与梁山伯”故事的真实性。
晚唐官员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此史料既证实了“祝英台与梁山伯”故事的真实性,又都证实了东晋丞相谢安曾奏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一事。
同时,宋代官员李茂成所撰的《义忠王庙记》和张津的《乾道四明图经》史料中,均不同程度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事迹。
地方志为证
《鄞县志》和《宁波府志》均有记载:梁山伯为东晋会稽人,曾任鄞县县令,政绩卓著,被奏封为“义忠王”。
《邹县旧志汇编》、《峄山志》以及《峄山新志》都记载有梁祝在峄山读书的事情和历史遗址。
故居为证
据梁祝墓碑记载,梁山伯故居村庄为济宁九曲村,现已演变为东九、西九两村。如今,梁山伯家族后裔则多生活在济宁市任城区岔河村,且此村95%的人口姓“祝”,村民也都尊称祝英台为其先祖。从而,也使争论多年的梁祝身世之谜得以大白天下。
爱情事件考证
据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济宁市梁祝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梁祝文化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梁山伯、祝英台以及马文才之间的故事为历史真实事件。
同时,唐武德年间济宁市邹县(今微山县)马坡,就已经有了梁祝合葬墓,而祝英台和马文才的故里就在马坡。
此外,据元代诗人陈云琴的七绝《万寿宫梁祝像》记载,济宁梁祝读书的邹县峄山上曾立有梁祝石像。
女性地位为证
据史料记载,两晋南北时期的女性地位较高,妇女参与社会活动极为广泛。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女扮男装进京读书的娄逞等事件就发现在南北朝时期。
因此,祝英台女扮男装读书发生在东晋时期也极为正常。
虽然,有这么多历史证据指明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东晋时期的人。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样的爱情故事在三国魏晋时期没有产生的社会背景,应该发现在汉朝时期。然而,三国时期荀彧的幼子荀粲与曹洪女儿的爱情故事又为何会被世人所传唱。因此,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东晋时期的可能性极大。
图片来源网络
⑥
在中国,一直有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流传之广,感染力之大,使人们早已为故事情节所感动,并不在意其真实性,是否在历史上存在过。
有
些纯系神话传说,史无可查;有些史上确有其人,但属不同年代,多为后人编造撮合。
但其共同点:都是讴歌纯洁的爱情以及曲折的经历而精雕细琢出的故事,以至被后人认为,这就是真的。
一些人也曾试图进行考证,但神话传说部分难有结果。
而历史上确有其人,属于后人嫁接的部分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如武大郎,是一个伟岸的大丈夫,与武松毫无瓜葛;而《铡美案》中的陈世美的原型是一个七品清官一一陈熟美。因同乡借线未果,一路编排,致使他成了后人挞罚的杀妻灭子的负心汉。
《梁山伯与祝英台》
影响力最大。戏曲、电影重拍了多次。盛中国的小提琴协凑曲《梁祝》更誉满全球。
但论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还真不好说。
不过《梁祝》做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民间传说。
比较多的人认为,他至少从东晋就开始流传,距今至少一千七百多年。
较多的人认为:后梁山伯一百年后去世的祝英台扯不上关系。说来奇怪:在为祝英台点穴挖墓时下起了大暴雨。竟露出已在此地埋了一百多年的梁山伯尸骸。古人认为这是天意,为二人举行了冥婚合葬一处。
此后的化蝶,以至演变为精美的爱情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人们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大多不会再刨根问底他们出生在哪一代?
⑦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梁祝的故事从东晋就开始广为流传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在东晋,至今已经有1700年的历史了。虽然说这个故事的结局带有神话色彩,但是梁祝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是确实有的,大量的史书都是有记载的。
在南朝齐武帝时(公元483-493年)《善卷崇记》:“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寺”。
晚唐时期的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明代作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古今小说》记载:祝英台为宜兴人,梁山伯为苏州人。并说祝英台是哥嫂将其许于马家,文中还有地裂、入坟、化蝶之说。
各个朝代都有关于梁祝的记载,而且梁祝的故事甚至是传到了朝鲜半岛。
现在也有人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根本不是一个朝代的人,网上甚至流传祝英台是南北朝时期的,梁山伯是明朝的人,两者相差了近千年,但是这个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前面说过了,在明代之前就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记载梁祝的故事了,南北朝时期,唐朝,宋朝等等都有关于梁祝的记载,所以说梁山伯是明代的人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但是这个毕竟带有神话色彩,而且在民间流产的最多,所以故事的真实性也是一直被人质疑的。但是正是由于梁祝故事是家喻户晓,现在全国有十几个地方都自称是梁祝故里,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
⑧
在中国,“梁祝”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文艺作品——包括戏曲、音乐乃至影视剧。
甚至香港导演在拍摄港版《西游记》的时候,也吸收了这个灵感,将梁山伯说成天蓬元帅转世,并且梁山伯和祝英台,属于天蓬元帅的多世情劫之一。
在中国民间故事里,很多故事都可以让人明确知道存在——比如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于唐朝,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发生在宋朝。
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于什么时代?相信很多人会感到茫然。
晋人梁山伯
关于梁山伯,其生存年代的时间线相对清晰一些。根据唐人的笔记以及相关的地方志记载,梁山伯是晋朝人,一般认为是东晋谢安担任宰相的时代。梁山伯并且还做过东晋朝廷的地方官。
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存在感较差的王朝。其知名度,前不能和秦汉三国相比,后不能和隋唐、两宋、明清相比。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部分。三国中期,曹魏权臣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为西晋王朝奠定了根基。以曹魏为基础的司马家族,逐步吞并了西南的蜀汉和江东的东吴,统一了中国。司马家族建立的王朝,就是西晋。
西晋存在了大约几十年,就因为五胡乱华而崩溃,之后晋朝宗室再江东吴国故地重建晋朝朝廷,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东晋。梁山伯就是生活在东晋这个朝代。
关于祝英台。比较主流的说法是,祝英台女扮男装出去求学,同梁山伯是同学。之后学业归去以后,梁山伯无意中得知祝英台是女儿身。由此,梁山伯想起往昔祝英台种种的优点——譬如贤良、有才华,于是萌生结成秦晋之好的心理,于是梁山伯请求父母前往祝家提亲,结果得知祝英台已经许配给别人了。于是心生抑郁,不久就病死了。
恰好祝英台在出嫁当天,路过梁山伯的坟墓,于是本着怀念故人的心理去祭奠梁山伯,不料祭奠过程中突然出现地裂,祝英台被埋在裂缝中。
这一消息在当时引发热议,于是谢安丞相向东晋朝廷上报此事,东晋朝廷于是表彰祝英台为“义妇”——这便是历史上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个人感觉,祝英台之死,很可能是当时恰好遭遇地震,而古人的自然科学知识较为有限,于是将其视为灵异事件,并且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文艺版本。
梁山伯是明朝人?
近年来,网上流传这样的传说:明朝官员梁山伯去世后,当地乡民安葬梁山伯,无疑挖出祝英台的坟墓,于是乡民合葬梁祝,由此衍生出梁祝的传说。不过,关于梁山伯的记录,早在唐朝就已经存在很多,因此从时间线上来看,梁山伯断然不会是明朝人。
⑨
据查证,梁山伯和祝英台根本不是一个朝代的人,而是先后葬在同一个坟上。却说祝英台是南北朝人,生前帮助穷人,享有女侠之名,却遭贪官马文才父子加害。祝英台旧墓掘出来,老百姓与梁祝二人侠义相融,连死后山坟都碰在一块,遂筑起一个同坟墓,把两人合葬,而成千古美赞。
⑩
晚间十点,为你解答。
近代小说研究家蒋瑞藻(1891—1929年)最早提出,梁祝传说最初产生在东晋。他所依据的,是辗转引述的宋徽宗大观间明州知事李茂诚所撰的《义忠王(梁山伯)庙记》,其实也属于传说性质,并非严格的史料。
从古至今以爱情为题材的故事,一直都不缺乏追随者。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为我们展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祝员外之女英台,
女扮男装,去求学。
途中,邂逅求学的梁山伯,
一见如故,在草桥亭义结金兰。
二人到杭州拜师,
同窗共读三年。
情深似海。
英台深爱山伯,
但山伯不知她是女子。
祝父思女,英台只得回乡。
临行前对山伯表白了自己的身份与情感。
山伯家贫,待去祝家求婚时,
祝父已将英台许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二人凄然而别,立下誓言:
生不同衾,死要同穴!
后山伯被朝廷沼为县令。然忧郁成疾,
不久身亡。英台被迫出嫁时,
绕去山伯墓前祭奠,
就在此时,墓碑崩裂。
英台跃入坟中,墓复合拢,
梁祝化为蝴蝶,蹁跹飞舞。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笔者觉得应该是当时的人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而想象出来的。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等级森严,女人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太难了。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宋朝就有这样的一个例子——陆游和唐婉。因陆母的干预下,二人终于在母命难违的逼迫下,被迫分离了。
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天,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春天,仍由儿孙搀扶前往,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这是一个深挚无言、令人窒息的爱情。爱,缘何能如此深沉,生死以之,以致在“美人作土”、“红粉成灰”之后的几十年,还让诗人用将枯的血泪吟出“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的断肠诗句。
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不断被生前所爱之人真心悼念,实在是一种幸福了。
总结: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历朝历代以上,都会诞生出一些以爱情为背景的故事题材。时至今日,爱情仍是人们谈论不完的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二、初一个人名片怎么设计?
初一个人名片设计成通话般的情景
三、初一学生自我介绍卡纸名片怎么做?
找一张彩色卡纸剪一个喜欢的图形,然后在卡纸上写上自己的班级和自个的名字,方便各科老师认识自己。
因为初一新生刚上学,各科老师对每一位同学都是陌生的,省得老师因不认识学生而尬咯,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的这个纸片卡好让老师提前关注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