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燕
白昼静谧,朔风乍起,又是一年冬至到。
在南方有“冬至到吃汤圆”的习俗,我的家乡更是有“冬至搓丸子”一说。
相传有个叫顺安的古人,因家境贫寒,年过三十了还未娶妻,他的母亲心里十分着急,忧思过重导致神智不清。
顺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处求医问药,可是始终无法医好母亲的病。
有一年冬至,他突发奇想买来糯米将其磨成粉,和水揉成面团,再将其搓成一粒粒丸子煮熟了端给母亲吃,母亲十分爱吃。
顺安见之大喜,于是天天把丸子插在门上、窗上和墙上,十多年没有间断过,这个故事后流传开来,广为人知。
时至今日,家乡还在沿袭这一习俗,会在冬至节时,将糯米汤圆贴在门窗两旁,以教育后代子孙学习顺安爱老敬老的精神。
回顾儿时的记忆,母亲做的元宝汤圆让我印象深刻。
在冬至的前一晚,她会去集市上买来糯米粉、生花生、白砂糖,回家后她将花生剥去外壳,将花生仁下锅小火翻炒至变色后盛起,用小石钵碾碎。
等到了冬至那天,天还未亮,母亲便起床忙活。
她将糯米粉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成面团,醒发半小时左右就开始包汤圆。
包的时候手上先沾点清水,防止粘手,再取适量的汤圆皮将搓圆后捏成薄片,将花生碎、白砂糖包在里面,收口时将汤圆皮捏紧,这个时候母亲总会将汤圆做成元宝形状,摆在一起时看上去一个个胖嘟嘟的,十分喜庆。
有一次我和弟弟醒得早,玩心大起非要帮母亲包汤圆,比起母亲专业的手法,我与弟弟包的汤圆奇形怪状,母亲看了笑得乐不可支,而我们姐弟俩却乐此不疲。
包完汤圆后,我和弟弟守在锅边,全神贯注盯着在热水里上下翻滚的汤圆,馋得口水直流三千尺。
不得不说母亲做的元宝汤圆不仅造型独特,味道也十分美味,咬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每次我都能吃掉一大碗,撑得差点都走不动路。
吃完汤圆后,母亲还不忘将剩下的汤圆贴在门两旁,贴完仔细与我们说起顺安孝敬母亲的故事。
母亲做的汤圆之所以这么好吃,据说都是苦练出来的,十岁出头时便跟着大姨学习做汤圆,学完后她和大姨两人便去了福州台江打工,每天起早贪黑摆摊卖汤圆。
她们做的汤圆味美价廉,广受好评,渐渐打出了名气,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只为吃一口母亲做的汤圆。
客人们亲切地称母亲为“汤圆妹”,不仅因为她做的汤圆好吃,更因为她乐善好施,遇到穷苦老人来吃汤圆,她都加量降价,甚至免费请老人吃汤圆。
当我问到她这样做的原因时,母亲回答:“生活不易,尤其是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一碗汤圆不会让我变得多么富有,却能让他们感受到久违的温暖,对我来说这便够了。
”我听了十分动容。
此去经年,我已渐渐长大,嘴馋的时候也总会买汤圆来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的汤圆越做越精致,口味也千奇百怪,我跟着吃了不少,但无论怎样,都不及母亲亲手做的元宝汤圆好吃。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史册号网友观点:已渐渐长大,嘴馋的时候也总会买汤圆来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的汤圆越做越精致,口味也千奇百怪,我跟着吃了不少,但无论怎样,都不及母亲亲手做的元宝汤圆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