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古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事,关于欧阳询的故事?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路过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墨迹,他驻马观看,看了很久后才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继续观察,等到疲乏,竟然铺开大衣坐下来观察,守在碑前三天三夜。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字被称为欧体。

欧阳询一次路遇晋代书法家索靖的碑刻,停下来研究其笔法很久,离开后又返回再观,晚上睡觉想的都是碑上的字,奈性又回去来看三天,才吃透其笔法。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三观字碑

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

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

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1、王羲之

轶事典故:

1、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2、书成换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

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2、黄庭坚

与黄光和尚

黄庭坚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来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称花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每值春暖花开,他就终日坐卧花间,吟诵赏玩。曾于月夜见梅影映窗,疏影摇曳,悄然可爱,于是欣然提笔摹写。

此后,他的梅花画技大进,将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墨梅画法的始祖。黄庭坚对仲仁画作称叹不已,夸他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观和苏轼留下的诗卷给黄庭坚观赏,并且画梅数枝及烟外远山相赠。苏、秦都是黄庭坚在京城的至交挚友,但两人均先他而逝。在长沙,黄庭坚遇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穷困潦倒的他们,正护送秦观灵柩北上。

黄庭坚见到两位晚辈,竟握着他们的手失声痛哭,随即赠银二十两作办丧事之用。此时此地,又见亡友遗作,想起官路飘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汹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二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

3、柳公权

1、致力学术

柳公权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常写满好几篇纸。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他常说:“这是由于听音乐容易使人产生骄慢情绪的缘故。”

2、以笔为谏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扩展资料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小故事】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创立“柳体”。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 论文中写道:“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6、黄庭坚(1045年——1105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狄梁公碑》。

有一天,黄庭坚舅舅李常,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出一上联: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黄庭坚才思敏捷,以写字的毛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7、米芾(1051年-110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蜀素帖》。

米芾有洁癖,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直到晾干为止。

8、蔡襄(1012——106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万安桥记》。

蔡襄是个美髯公。一天,宋仁宗问他:“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把它盖在被子之下吗,还是把它放在外面呢?”蔡襄无法回答。回到家后,晚上睡觉时,蔡襄思索仁宗的话,把胡须放在被子里面和外面,都感到不适,折腾了一个晚上无法睡着。

9、赵孟頫(1254年——1322年),“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洛神赋》。

扬州有个姓赵的富豪,请人替他家的明月楼写对联,都不满意。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主人把他迎到明月楼,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请求赵孟頫替他写对联。赵孟頫提笔写道: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主人非常高兴,把满席银制酒具全部送给了赵孟頫。

10、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法家、画家。代表作:《山静日长》。

董其昌科举屡试不第,心情十分郁闷。

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神人前来告诉他说:“你要等待袁可立和你同考,才有希望上榜”。

他梦醒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到各地学堂逐一查访,在千里之外终于找到比自己小七岁的袁可立。

得知袁可立家中贫穷无力求学,就将袁可立带回家中共读。

到袁可立二十多岁时,两人一起参加考试,结果在乡试和会试中都果然中榜。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故事可以用以下四字成语来形容:

- 铁画银钩:出自于欧阳询的《用笔论》,形容书法刚健柔美。

- 洛阳纸贵:出自于《晋书·左思传》,用来形容文章广受欢迎。

欧阳询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专》、《属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

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

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

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

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

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

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

欧阳询流连观碑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

1.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换鹅帖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特殊癖好就是喜欢大白鹅,他喜欢鹅的高洁和鹅的神态,以便写字的时候运笔转腕。

传说东晋时期山阴地方有个道士想请王羲之给他抄写《道德经》,养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大白鹅,坐等王羲之寻上门来,果然王羲之经过这里便走不动路了,央求道士把大白鹅卖给他,道士暗自窃喜,说要把白鹅送给他,但有个条件,就是请他抄写《道德经》,王羲之素来珍惜自己的字,但这次为了大白鹅爽快答应。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卧碑三日

欧阳询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在隋朝就已声名远播,到了唐朝达到鼎盛,但他依然虚心好学。

有一次外出,在路边看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写的章草石碑,瞄了几眼觉得也就一般,但心中又想既是一代大家,那肯定有自己的特点,于是静下心来反复观看,发现其中奥妙,在一旁研究比划达三天三夜,这样的求知欲望,无人能及。

3.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持之以恒

颜真卿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从小家里穷,练字都是用黄土和水糊在墙上,用小木棍在上面写字。他师从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颜真卿弃官拜师,以为可以很快掌握书法的窍门,但张旭只是简单指点,介绍一些名帖给他临摹,或是带他云游山玩水,或是看他书写。

4.怀素(公元737年-公元799年):秃笔成冢

怀素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以狂草最为出名,有草圣之称。怀素是唐朝著名的和尚,练习书法的故事有很多,他用木盘做砚台,用木板做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字,磨完就写,写完再擦,日复一日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秃笔堆成了小山,练就一手挥洒自如的狂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40113163610f87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