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经典历史人物故事詹天佑,关于詹天佑的故事?

1、娃娃出洋

1872年,年仅11岁的詹天佑考进了幼童出洋预备班。

同年,随容闳乘轮船由香港出发抵达上海,在预备学校进行“番书”(英文)的强化训练。

1872年8月,“乘桴浮于海”的日子终于来到,包括詹天佑在内的第一批学生30人远赴美国。

清廷的救国迷梦现在看来是一枕黄粱,但对彼时的孩子们来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未尝不昭示着新的机遇。

2、慈禧嘉奖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决定修建新(河北省新城县高碑店)易(易县)铁路。

修建这段铁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室去清西陵祭拜,限期六个月完成。

朝廷任命詹天佑担任这项工程的总工程师。

从测量到通车,比预定期限提前了两月。

慈禧坐上这趟专列甚为高兴,特意召见了詹天佑。

为了对詹天佑筑路有功有所表示,慈禧竟将随身所带的珠宝赏赐给詹天佑。

3、为国争光

1905年到1909年,为发展商业,清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

詹天佑被派主持修路,先任总工程师兼会办,后升任总办兼总工程师。

该路自北京至张家口,穿越军都山脉,地形险峻,工程异常艰巨,长约200公里,为通往西北之要道。

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

詹天佑面对着外国人的讥讽,以大无畏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知难而进,齐心为国争光。

4、国际会议

1919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华工程师会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赶赴会议,与企图霸占我国东北地区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保护中国中东铁路的权利 。

回乡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5、保路爱国

在保路运动发展过程中,詹天佑对清政府的腐朽没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广州紧张,富者多逃香港,商办粤路公司人员,出现离散倾向,詹天佑的朋友亦劝他不要留住广州。

在詹天佑的影响带动下,粤路公司无一人离去,在整个革命期间,列车照常开行。

而邻近的广三铁路,因领导人员率先逃跑,铁路运输和财产损失重大。

詹天佑自幼聪慧好学,八周岁入私塾,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结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幼酷爱机械,9岁时,动手修好了大家都认为已经老得不能再修的自鸣钟。当技艺员都对洋行运来的机器束手无策时,他却能指出那些零件的安装部位与方法,而之前不过认真地看过一遍,表现出非凡的才智。

也许还应该庆幸,詹天佑从小生长在一个民主自由的家庭,祖传的自鸣钟,拆坏了非但没有遭到训斥,反而得到了世伯谭伯村的夸奖,还得到了一块珍贵的怀表,后来又得到他的资助,才得以成为娃娃留学生赴美留学深造,为他后来的事业打下了基础,而开明的父母虽然难舍才十一岁的长子,但最终还是以大局为重,前途为要,让儿子只身远渡重洋。

伟人总是多磨难,詹天佑也未能例外。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可谓危机四伏,美国学生对他优异成绩的嫉妒以及对他的排挤,清朝政府迂腐官员对他们这群留学生的百般刁难,都只会把他的意志磨练和更加刚强。这个从小就胸怀大志的青年,时时把祖国装在心中,在心痛祖国落后的同时,更是树立起信心,立志报效祖国。

然而事实却是那样的残酷,正当他踌躇满志,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压倒美国当地的学习尖子,获得学士学位,准备继续深造时,腐朽的清政府竟下令将全部留学生“裁撤”回国。

1881年秋,年满二十岁的詹天佑怀着报效祖国之心回到了灾难深重的国土,然而得到的却是当政者的冷遇与歧视,优等生被视为“次等生”,因为当政者视铁路为怪物,于是他学的机械业没有了用武之地,被安置到福州船政局去“学习一艺”,被足足误了七年,但是,是优等生,干什么也是优等的,在船政局他同样表现出自己的非凡才能。

1882年夏,詹天佑以第一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任驾驶官。

1884年秋,在与法舰的马尾海战中英勇作战,求助多人,受到外报的载文赞誉。

1886年受张之洞委托,绘制了中国第一份《海险要图》,开了我国新技术测绘的先例,为此,他还推迟了自己的婚期,直到1887年,27岁时才与谭菊珍结为连理。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1888年,詹天佑终于有机会介入铁路事业了,他与筑路工人同吃同住,每天风餐露宿,但凭着对铁路事业的一腔热情,掌握了更多的技术,在洋人都深感在滦河上架桥已经是黔驴技穷的时候,他却第一个采用了土洋结合的技术方案,用压气箱法,再配合以机器打桩,采用了空中、水面、水底立体声交叉,土洋结合的综合作业,完美地捧出了滦河大桥,雄辩地说明了他知识的渊博,艺业的精湛。

后来,在帝国主义列强争持不下的情况下,勇敢地站出来 ,承担起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

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在中国人民的担忧声中,他不负众望,以省钱、省工、速度快、质量好的特点,创造了京张铁路这个伟大的奇迹,他无愧于“铁路之父”的称号。

蜿蜒挺进的京张铁路,与挺拔雄伟的长城并列,一上一下相映成辉,映照出了中国人民的骄傲与不屈的民族魂。

-

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詹天佑是第一位中国铁路工程师。在他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拼搏,战胜千难万险,成功地建成了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是我国铁路建设的一座最伟大的里程碑。

詹天佑从小痛恨帝国主义,立志为振兴中华而献身。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赴美留学,发愤刻苦学习,于1881年学成回国,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当时我国修建的每一条铁路,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他常年奔波在野外山岭,和工人们同吃同住,风餐露宿;他在洋工程师面前从不低头,创造了使帝国主义为之感叹地伟大成绩。

如今,我国的铁路四通八达,飞速发展,提速再提速,正在向着现代化加速前进,而我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者就是詹天佑。

他的爱国,拼搏和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我们要追随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富裕的祖国而奋斗,献身。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

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

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詹天佑先生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卓越成就,为当时深受侮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口大气,表现了我国人民伟大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我国人民伟大的将来。

        1905年到1909年,为发展商业,清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

为争夺修路权,英、俄两国相持不下,清政府决定自力修筑,但缺乏信心。

        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此路修筑工程。詹天佑则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他面对着外国人的讥讽,以大无畏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知难而进,齐心为国争光。

        修筑之初,工程技术人员缺乏,詹天佑率仅有的两名工程学员,于1905年5月,自丰台经南口、八达岭,勘测至张家口,随即回测,并选测了自延庆州绕过八达岭经德胜口、十三陵到昌平的比较线(对永定河谷路线,也曾考虑,以工程艰巨,限于经费及工期无可能采用,故未勘测)。

6月回到天津总局,提出勘测及调查报告,并拟定修筑方案。

          计划分三大段修筑,第一段(丰台至南口)先行开工,以早日通车运输而获利;第二段(南口至岔道城)及第三段(岔道城至张家口),再详细勘测。

特别是第二段中南口至八达岭,地形险峻,更须进一步选测比较线。

报告中称,“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可早享一日之至便利,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而路工之难,亦实为向来所未有。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两弹元勋——邓稼先

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

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4、袁隆平

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杨善洲 他好书记 杨善洲 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1905年,詹天佑被清朝政府委派为官办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局务。

当时的大清朝已经开始走向“末路”,经济、工业等诸多方面的落后,都制约着京张铁路的施工,很多人甚至都不相信中国人能完全独立自主地修建成京张铁路。但詹天佑没有退缩,他坚持着“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起来,不受外侮,自立于地球之上”的信念,迎难而上。

当京张铁路修到了“关沟段”时,詹天佑和他的小伙伴们在经过实地测量之后发现,这里的工程施工难度远超想象——这一带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最大的坡度达到了33‰。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按照咱现在的规定,在地形条件最差的三等线路上,使用牵引力最大的电力机车,区间线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不得超过25‰,即使是利用“加力牵引”,也就是两台以上的机车进行整列火车的牵引,也不得超过30‰。

也就是说,在那段地形上修建铁路,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何况,詹天佑那会儿,可还没发展出比蒸汽机车牵引力更大的电力机车!

这事儿搁别人头上,估计就得直接向朝廷奏本,这地儿没法修铁路,京张铁路改道儿吧!

可是詹天佑偏不。为了避开这段地形条件最差的路段,詹天佑试图寻找其他相对理想的路径,于是他先后选测了七八条不同的线路来进行比较。

可是话说回来,那会儿的大清朝也是兜儿里穷得叮当响,所以詹天佑要是想改线路或是慢慢修,朝廷给的那点儿银子和紧张的工期都没办法答应。

于是,詹天佑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落回到关沟段。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实地勘察和测量,詹天佑终于选中了青龙桥作为折返点。

然后,詹天佑将自己在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青龙桥这地界儿的具体地形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形”线路。

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之后,会利用两台机车,一台在前边拉,另一台在后边推。

这样,列车就能够通过青龙桥向东北前进。

等到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就能够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这样一来,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关沟段的地形难题,还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当时修建的八达岭隧道的总长度,使得这一隧道的长度由原来设计的1800米减少到了1091米。而且,这招儿不但使得整个京张铁路的建设工期提早2年完成,还为清朝政府节约了十万两银子的修筑经费。

通过因地制宜的“人字形”设计,詹天佑让务实奋进的精神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底气。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该路自北京至张家口,地形险峻,工程异常艰巨。外国人纷纷议论,认为中国无力完成。他面对着外国人的讥讽,以大无畏气概,率领全体筑路人员,知难而进,齐心为国争光。

詹天用中部凿井法开凿八达岭隧道,用人字形铁路解决青龙坡火车爬坡困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31129170007382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