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州的历史文化故事?
-
端州是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的一个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故事。下面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故事:
1、 宋代的衣冠南渡: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金兵攻破了当时的宋都临安(今杭州),宋高宗赵构被迫南渡,雄州(即今端州)成为宋朝的临时都城。这一段历史被称为"衣冠南渡",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交替。
2、 化州寺之战:明朝中叶,化州寺(位于端州)成为明军与侵略者的重要战场。明末抗清义军王麟率领的护国军就曾在这里与清军进行多次激烈战斗。这场战斗被后人称为"化州寺之战",体现了当时广东地区的抗清斗争。
3、 徽州商帮的发展:明朝末期到清朝初年,端州地区发展了许多著名的商帮,其中最有名的是徽州商帮。徽州商帮是来自安徽省徽州的商人组成的商业组织,他们在端州开设了许多商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4、 远东第一条铁路:19世纪末,端州成为中国第一条铁路建设的要点之一。广佛(广州至佛山)铁路全长33公里,于1904年正式通车,被誉为远东第一条铁路。这一段历史也标志着现代交通在端州地区的发展。
5、 端州古城风貌:端州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包括古城墙、城门、古街巷等。这些古迹展示了端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游览。
以上只是端州历史文化故事中的一部分,这个城市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等待着你去发掘。
端州,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以下是端州的一些历史文化故事:
1、 端州古城:端州曾是南粤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悠久的历史。古城内有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如李时中纪念园、德昌楼、宝珍楼等,展现了端州古城的历史风貌。
2、 李时中:李时中是端州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他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李时中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为人正直而闻名,他的作品被后人推崇为经典之作,对端州的文化影响深远。
3、 邓小平读书地:端州曾是中国著名政治家邓小平的读书地之一。邓小平于1920年至1922年在端州读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为他后来的革命事业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4、 《西江月·端州古城》:《西江月·端州古城》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端州古城的一首传统民歌。这首歌描述了端州古城壮丽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意义。
5、 遗址和博物馆:端州还保存了一些重要的历史遗址和博物馆,如肇庆大学陈列馆、赤坭村文化遗址、端州区博物馆等。这些地方展示了端州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端州的历史文化故事丰富多样,反映了该地区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通过这些故事,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端州地区的独特魅力。
二、肇庆的历史典故?
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三、在肇庆古城墙发生的历史事件
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 900 多年的历史。历史上,肇庆古城墙曾发生过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其中一些:
1、 明朝时期,肇庆古城墙曾是抵御倭寇入侵的重要防线。在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多次侵犯广东沿海地区,肇庆古城墙成为了抗击倭寇的重要防线之一。
2、 清朝时期,肇庆古城墙曾是两广总督府的所在地。两广总督是清朝时期管理广东、广西两省的最高官员,其官署就设在肇庆古城墙内。
3、 近代时期,肇庆古城墙曾是抵御西方列强入侵的重要防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攻入广东,肇庆古城墙成为了抵御列强入侵的重要防线之一。
4、 现代时期,肇庆古城墙成为了肇庆市的重要历史文化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同时,肇庆市政府也对古城墙进行了修缮和保护,使其得以保存至今。
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肇庆古城墙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价值,也为我们了解肇庆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宋朝时期,包拯在此任职三年,有“不持一砚归”的清廉美名,
四、肇庆元魁塔历史传说?
相传为渡头村梁挺芳、梁挺高兄弟同科中举,仕途畅通时时回乡所建,故名“元魁塔”。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为砖木结构,塔刹为铁。塔高27米,外观七层,内为十层,内一至三层属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结构,四至十层库真筒式结构,四层以上用便梯分层上落。梁族名人梁咏(梁缺)有诗云:“八角守天日,七层接苍穹”。
元魁塔与崇禧塔、文明塔、巽峰塔一起组成著名的肇庆明代四塔,耸立在名城肇庆美丽的西江两岸。
郭沬若赋诗赞美:“四塔擎天天宇稳,七星伴月月宫闲”。
元魁塔造型独特,自下而上每层高度按比例减少,塔檐及平座逐渐收缩,整座塔呈上细下大之锥型,虽斜不倒,保持向东南偏68厘米不变,既有明代的建筑特色,又有宋代的建筑风格。
五、肇庆宋城历史故事?
肇庆宋城古城墙,始建于宋皇佑年中(1053年)。虽经过953年的风风雨雨,但古城墙位置与周长始终未变。
像肇庆古城墙这样主体和城周基本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是广东仅有,全国极少见的。
史载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反宋,兵锋直逼端州,端州太守丁宝臣因无城墙防守,弃城逃跑,被朝廷撤职。
狄青平定侬智高后(1053年),肇庆始筑土城墙。
宋政和三年(1113年)郡守郑敦义将土城扩大,筑为砖城,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西",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宋城建成之后,经历250多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才作首次修葺。
明成化元年(1465年)至清同治十一年的407年间,先后修葺了20次,其中成化十六年(1480年)知府李在披云楼护城濠的近濠处增建了楼下砖城堵,加大了部分城墙的厚度。
肇庆的宋代古城墙的建设及闻名与两个人分不开,一个是宋徽宗赵佶,一个是包公。宋徽宗赵佶曾为端王,端州是他的封地,继皇位后,升端州为府,御书“肇庆府”。府衙前曾筑高台建楼,名御书楼。明天顺六年(1462年),郡守黄瑜重建,改称为丽谯楼。明末(1646年),桂王朱由榔抗清时在此登基,改作永明宫。
广东古城建筑。
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内,又称端州古城。
始建于北宋。
皇祐五年(1035)平定侬智高后,始筑土城墙。
政和三年(1113)郡守郑敦义将土城扩大,改筑为砖城,开4门:东曰宋崇门,西曰镇南门,南曰端溪门,北曰朝天门。
据《宣统高要县志》记载,城墙周长七百四十二丈八尺,厚一丈五尺,高二丈二尺;垛堞一千二百二十个。
历宋、元两代250多年。
明洪武元年(1368)修建,此为首次修葺。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先后修葺了6次,其中成化十六年(1480)知府李燧在披云楼护城壕的近壕增建了楼下砖城堵,加大了部分城墙的厚度。
此后,正德、嘉靖、崇祯年间及清顺治、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年间均有修缮,城池保护完好。
四门之外各有屏蔽城门的半月子城,俗称月城。
月城各开一门,谓廊门。
月城之上各有小楼,四角有角楼。
北城墙有“披云楼”,南城墙东段有“文昌阁”。
清同治十一年(1872),方浚师的《重修肇庆府城垣记》记述了城上炮台设置情况。
城内有内壕,内壕通窦出城外接外壕注入西江。
周长2800多米的古城墙是广东现存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广东肇庆望夫石故事?
广东肇庆望夫石位于西江羚峡之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渔夫为了谋生出海打鱼,不料遇上狂风暴雨,船只覆没了,人也没能回来,他的妻子站在高山上等他,日复一日,沧海桑田,她便成了化石。
相传很久以前,广东有条村庄,住着一对十分恩爱的年轻贫苦夫妻。男的叫黄十五,婚后一年,生了一个孩子,活泼又可爱。就在这一年,这一带遇上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黄十五为了养活妻儿,只好离家外出谋生。他听说广西容易赚钱,便伙同几个乡里一齐前往广西。
去广西的头几年,黃十五还有些钱寄回家,以后便音信全无了弄得十五娘在家里日夜牵肠挂肚。等十五娘托人四处去寻他,他才寄了一封信回来。信中诗句十分特别、十五娘读了全然不解,便找同村的一位老学究请教。这老学究花了半天工夫,才把信的意思弄懂了,于是读给十五娘听:
“离娇一香,思亲三黄。千家招饭,百户帮忙。日间“演戏《竞渡》平岗。安居四月,幸福长廊。衣云带竹,帽海鞋江。百色广茂,招入西床。朝出为马,晚出敲梆。金针掘鲩,‘四起’荷包。倘有便帆,起旱回乡。”
老学究读完之后,还逐句解释给十五娘听:“‘香’字是一千八百日,他(黃十五)说离开你已经五年了,每想念到家里亲人,心里苦得像吃了中药‘三黄’(黃岑,黄柏,黃连)一样。但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得替百户人家做工。他又曾日间挨户唱龙舟化钱,到了桂平和大渔江的地方。
在大渔江的幸福长廊住了四个月,这时候衣服破了像白云一片片似的,衣带断了,一节节续回来像竹枝一样,帽子已经破烂到像大海无边,鞋底已穿了,像长江深不见底。到了百色之后,广茂商店的老板招他做工,晚上住到放柴的西床上。这西床’不是‘东床’,西床是一个典故:“竹枝在西床”。
日间像牛一样挑水,晚上又要敲更守夜。在西床睡的是稻草,像金针菜、皖鱼那样,因为荷包里没有钱,使人‘四起’;打开来火起(怒),掉在地上跳起,系在身上卷起(瘪),丢在水里浮起(轻)。如有帆船方便,他一定行路回乡。因为没有路费,宁愿帮人做纤工,从峡山旱路回家乡来。”
老学究把书信讲解完之后,十五娘听呆了。从此,十五娘更盼望丈夫回来,担心着丈夫在外面受苦。但是盼来盼去,总不见丈夫回家,十五娘朝思暮想,终于有一天,她下定决心,要亲自前往广西寻找亲夫。
带着孩子,挽着竹篮,她上路了。
每日早行夜宿,日复一日,干粮吃完了,就行乞度日。
行了几个月,来到了羚羊峡。
她记住丈夫信中的“倘有便帆,起早回乡”这句话,便天天到峡山旱路眺望,只要有帆船从峡中经过,她就大声问:“我夫归来了吗?”好心的船工纤夫为了安慰她,便回答她说:“你夫在后边这只船。
”但是,日复日,十五娘声嘶力竭了,丈夫还没有回来。
有人对她说:“你登上山顶吧,站在那里就可以望见广西了。
”她听人这么一说,顾不得疲劳,拖着孩子,挽着竹篮,爬上山顶,向着西边望呀望,望得发呆了,一动也不动。
不知过了多少日子,这位盼断肝肠的十五娘,在风南侵凌中死去了。
天地也为之动容,雷雨大作,顷刻之间、十五娘化成了石头,永远屹立在山顶上。
“我夫归来了吗?”她那凄惋的声音,还似在峡谷回响。
七、肇庆四塔的历史与传说?
“四塔擎天天宇稳,七星伴月月宫闲”,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先生游西江时就留下这样的诗句。
“四塔”是指祟禧塔、元魁塔、文明塔和巽峰塔。
这四座明代古塔,耸立于西江两岸,南北各两座,相互呼应,成为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除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外,这四座古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八、肇庆市博物馆历史故事?
肇庆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以下是博物馆内的一些历史故事:
1、 馆内藏有距今14.2万年的“砚洲人”头盖骨化石,是广东省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2、 馆内展示了肇庆市德庆县的龙母文化,龙母是秦代岭南越族女首领,她的事迹在当地流传千古。
3、 馆内还展示了肇庆市封开县的岭南文化,包括船棺、古墓葬等,反映了古代岭南地区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4、 馆内还藏有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作品《肇庆府城图》,是肇庆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以上是肇庆市博物馆内的一些历史故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建议前往博物馆参观。
肇庆市博物馆现有《铁军独立一雄团》、《砚都瑰宝》、《谢志峰藏古端砚》、《六祖惠能生平故事陈列、《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利马窦》等基本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