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名词解释大全在线,名词解释“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教材”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是指师生教育学的所有材料;狭义的教材专指教科书。

历史教材是师生为了达成历史教学目标而利用的相关素材、工具和手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居于核心地位。

又称社会批评,它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一定社会历史所形成,文学是生活的再现,其价值主要在于社会认识功能与历史意义。

本义为意念、心意,引申为意向、意愿,又引申表示愿意做、决心做,再由意向引申指目标。志还表示记,指用文字或标记符号记下来。也引申作名词用,指记号、标记等,由此又引申指记载的文字。

在表示记载或者记载的文字、文章时,在古代,“志”与“志”通用,但不用“痣”;在现代汉语里,仅用“志”。比如博物志、三国志、碑志、墓志、杂志、志乘、志书、志异等。

1、什么叫志

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一般的称志为记,认为“志者记也”,为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情况的典籍,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

2、志和史的区别

1、编写方法形式不同 史体,主要记述历史,一般以时间、事件、人物等线索,倾向于纵向的发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论述是史书的主体。志体,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有时也追溯过去,但主要的是记载现状,就是把事物横向分门别类地记载,只有记载而不论述。

2、主体门类广狭不同 史体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中心轴线,记事集中,论述深入、系统,虽也有许多门类,却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线。

志体重在资料收集,举凡一地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事无巨细,只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发展变化的事物,各个门类,各种重要资料,都在记述范围之内,平列叙事,并无明显的特定轴心。

3、内容详略不同 一般说,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

4、成书方法不同 史主要依据文献、调查研究或考古发掘论证过去,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

志则依靠调查采访,积累资料,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

因此,史可由一个或数人写成,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而志则须各行各业,兴师动众,有组织有领导,有经济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来完成。

还有,志是当代人写的,史是后代人写的。

3、志的性质与特点

从志的性质来看,它属于地方文献。在学科上,从广义上讲,属于历史学范畴,因为它们同是记载过去事迹的书,虽然志书详今略古,记当代为主,但仍是记载已经发生了事迹,不书写未来。

志的特点:(1)地域性、(2)时代性、(3)百科性、(4)连续性、(5)资料性、(6)可靠性、(7)思想性、(8)科学性、(9)人民性。

4、志的功用

(1)“存史”。 (2)“资治”。 (3)“教化”。 (4)“补国史”。

5、志的体例

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三项内容。

1、 结构,指各组成部分的构成,即志书的编排形式,包括总体结构和各局部结构。总体结构决定志书的体例类型。

(1)总体结构,与我们熟悉的史书结构不一样。

古代史书体例都是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论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要求史论结合。

它的结构是一条线,形同圆柱。

这是“史体”。

而“志体”侧重于从横的方面来表现各种事物的广泛性,纵横结合,以横为主。

所以章学诚认为:史体纵看,志体横看。

这就是说,志体的结构象一个共同横断面,形同沙盘。

(2)局部结构 总体结构之下,各个部分也存在一个局部结构问题。如大事记,是采用编年体,还是采用纪事本末体,抑或采用编年与记事本末结合体,都须精心安排。各专志,是先分期后分类,还是先分门别类,后依时顺叙,其结构是迥然不同的。其他部分如人物传、附录等,也都有个结构安排问题。

制定体例,首先要把类型确定下来,继之把各部分的结构也确定下来。一般新编地方志,是由概述、大事记、各专志、人物志、附录五部分组成,卷首加序和凡例,卷末附跋。以概述为纲,以大事记为经,以各专志为纬,形成总体基本结构。各专志是地方志的组成部分,结构上要服务总体设计,受其制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31108133611381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