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真实哲理故事王阳明,关于良知的历史故事?

王阳明早年在贵州龙场任驿丞时,捕获了当地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受审时,他爽快地对王阳明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任你处置。我根本不怕死,但你千万不要和我谈什么道德良知。酸了吧唧的对我这种人一点没用。”

王阳明说:“好,今天不谈道德良知。不过,天气这么热,我看在审案前我们还是把外衣脱了吧。”强盗头目原来是被捆绑着的,脱外衣意味着松绑。于是他赶紧说:“好!好!脱。”脱去外衣后,王阳明又说:“还是热,再把内衣也脱了吧。”

强盗依旧照做,光着膀子的强盗觉得舒服多了。

这时,王阳明再说:“还是热,我们再把外裤也脱了。”强盗头目还是说好。两人身上只剩下一件裤头儿。此时王阳明又说:“干脆我们把裤头儿也脱了,全身赤裸更自在……”

强盗看到周围一大群衙役的怪异表情,这回不干了:“这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面对此情此景,王阳明追问:“为什么‘使不得’我不也陪着你脱吗?”平时无恶不作的强盗,此时居然脸红了,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王阳明微笑着说:“这是因为在你心中最后还剩有那么一点儿羞耻感。而这点儿羞耻感又何尝不是道德良知的表现。一个新生儿是决不会在乎自己光屁股的,可见就是像你这样十恶不赦的家伙,我照样可以和你谈道德良知。”

强盗听得哑口无言,在王阳明所标举的“道德良知”感召下,露出悔意的表情,并全盘将自己的罪行一一如实供出。

故事告诉我们,再坏的人,在其内心深处也是有良知的,就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心胸和修养,能不能用恰当的方式把其唤醒。

应该是王阳明格竹子而不是割竹子!

故事发生在五百多年以前,浙江余姚一户人家的庭院里,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郁郁葱葱的竹子旁边坐着两个的少年,只见他们神情专注、目不转睛地盯着高大的竹子,时而紧缩双眉思考着什么,时而又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嘟囔着。

看着这个场景是不是有些奇怪?这就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小时候和同学一起格竹子的故事。当时的王阳明正为了成为圣人的目标而努力着,老师在课堂上问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们都说是为了中科举、做官,只有王阳明回答是为了做圣贤。

此时的王阳明非常相信程朱理学,对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很感兴趣,有一天约了同窗钱德洪去格他们家的竹子,于是便出现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两个少年在竹林里面格竹子,希望格出竹子的道理来。

两个人就坐在竹林里,死盯着竹子看啊看啊。饭草草地扒拉两口,觉草草地睡不了两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都在竹林里面,格竹子。

就这样,三天过后,同窗觉得自己都快变成竹子了,还是没有格出任何道理来。倒是觉得自己头昏脑涨,眼冒金星,只好放弃了。

王阳明看到同伴失败了,并没有灰心。他想:朱熹大师可是理学大家,他说的话终归是有道理的,应该是我们学识太浅,无法参悟吧。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我再坚持坚持说不定会有收获呢。

于是,王阳明在同窗离开以后,一个人继续在竹林里面格竹,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他瞪大的双眼里面都布满了红丝,好像还出现了幻觉,感到竹子都在自己周围旋转起来。最后,他因体力严重不支倒在了竹林里。

至此,王阳明的格竹行动彻底失败,他自己也病倒了,不得不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等到他病好了以后,不由得对于宋明理学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他想:按照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凡事都要穷尽其物理性能,才能获得其中的道理,那么人一辈子就算不停地格物,也完成不了多少啊!那自己做圣人的理想岂不是实现不了啦,这件事也成为他后来创立阳明心学的最初动机。

几十年后的王阳明,建立了自己的心学理论,对“格物致知”提出了属于自己的解释。这就是后来的“龙场悟道”。

从王阳明格竹的小故事里面,我们不难看出,王阳明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以来的两个圣人之一,靠的就是他勇于实践、敢于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

如果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只限于书本,只求考试过关,从没想过去实践,去验证这些知识。那终究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王阳明就是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问,用实践的行动来证明观点,这种勇于探讨,忠于实践的做法,最终让他创建了那个著名的“知行合一”。

8

王阳明小故事

五岁说话

王阳明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问道于道士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而坐,乐而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相当于是在问,人生的终极价值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很快作出了坚定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其实你说的和“守仁格竹”是同一个典故,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一心想成为圣贤,一直笃信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为了实践,他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能够格出竹子之理,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自己更因此而病倒了。从此,王守仁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十七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

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3] 。

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甚喜。

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

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王阳明曾到竹林中,看到一片竹子掩映着一抹红色,他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鸟巢在竹子里。这时他顿悟:“心外无物,心中亦无物”。

他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本无自性的,只有人的心具有创造力和判断力,人的内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

故事是这样的:王阳明去游南镇,一朋友指着山中花树问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有何相关?”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在善良的人眼中世界是善良的,在恶人的眼中世界是阴暗的,所以从内心的角度去审视世界,“山中花开”,也在自己心中,没有观心时,看不见花开,观心了,花开才有意义。

1、出处:王阳明弟子所编记录王阳明言论的书《传习录 卷下钱德洪录》一篇。

2、原文: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3、意思:王阳明游历南镇时,有朋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没有心外之物,那么这棵花树,在深山里自开自落,和我心有啥关系?”王阳明回答说:“你没见这棵花时,这花与你的心一样是静寂的,你看这棵花时,这花的颜色才一时鲜艳起来,可见这花不在你心之外啊!”也就是说,自然界的花皆开在人的心上!

4、《传习录》是对话体语录,名字出自《论语》“传不习乎”,由王阳明的学生集体编撰。

正德元年(1506)中秋节,王阳明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发配的路,恰好要路过南京,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此时就住在南京做官。

王阳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原本等着一通呵斥的他,只听到父亲一声又一声激动的问候:“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他实在忍不住了,生活中少有地主动给父亲认错:“是我意气用事,把功名弄丢了,官也弄没了,我对不起父亲大人。”父亲并没有呵斥他,相反却是宽慰:“孩子,你是为了斥责权奸才这样做的。你做得对。”

父亲还特意为王阳明准备了一个小节目:他聘来一位南京城有名的杂技演员,在家宴上表演戴头盔翻跟头。

这可是个高难度动作,王阳明惊叹地问演员,你怎么做到的?演员答:我翻跟头的时候,脚跟要站定,牙齿咬紧,让太阳穴膨胀,然后头盔就戴住了,翻跟头的时候不会掉下来。

王阳明明白了:父亲,是用这个方式,告诉他一个简单的信念:立定脚跟做事,咬紧牙关做人。

1509年王阳明走出龙场就职庐陵时,县衙已经破敝,他本着“修敝补隙,无改作之劳”的原则“葺而新之”,并在县衙矗立起了戒石亭、旌善亭、申明亭。

庐陵虽是小县,却是四省交通之区,俗话说是码头口子,尽管曾是“文献之地”,却因世风不正,苛捐杂税太多,民风大坏,盗匪繁衍,正不压邪。官府有官府的问题,百姓有百姓的问题。

王阳明龙场悟道。

王阳明被眨到贵州龙场的地方,荒芒之地。

没吃没喝,自己开荒种地,无事就到山洞打坐,有一次突发奇想,作一次死亡体验,挖个土坑,躺进土坑里,就当作自己死了,躺了几天,有一天突然开悟了。

为了纪念王阳明悟道经历,取名龙场悟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30421181612223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