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汉朝皇帝世谱,刘备头衔全称?

拿刘备来说,有很多身份:豫州牧、左将军、皇叔,其他人称呼刘备,基本有“刘豫州”、“刘将军”、“刘皇叔”、“刘使君”四种称法。那么这其中有什么门道呢?

先来看一看刘备几个头衔的由来。

①豫州牧:建安元年,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后来吕布偷袭了下邳,刘备求和回到小沛,之后两人再次闹翻,刘备战败投奔曹操,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

当然这个豫州牧只是一个虚名,豫州是曹操的大本营,哪里有刘备什么事。唯一的联系在于,小沛虽然挨近下邳但属于豫州,所以给刘备封豫州牧勉强合情。

②左将军:建安三年十二月,曹操与刘备联合进攻吕布,吕布兵败身死,刘备与曹操回到许昌,被封为左将军(州牧是行政长官,将军是军队职称,两个系统)。

左将军地位还是挺高的,属于汉代的重号将军。当时袁绍是大将军,袁术是后将军,刘备从官职来说略高于袁术。

③皇叔:这个真伪就不讨论了。

④使君:使君是汉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州牧、刺史、太守都可以称使君,你可以理解为“先生”。最早出自《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接下来再看看其他人是如何称呼刘备的。

曹操青梅煮酒:使君

曹操青梅煮酒称刘备为使君。“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刘备官职有豫州牧,称使君是合理的。为啥曹操不说“惟豫州与操耳”或者“惟将军与操耳”呢?

因为曹操的身份是丞相,豫州牧、左将军又是曹操给上表封的,称呼刘备为豫州、将军显得欺下,既然和喝酒谈心,还是亲切一点、尊敬一点好。

孙乾劝说刘表:使君

同样是使君,从孙乾嘴里说出来又是一番意味。刘备欲投奔刘表,孙乾先打前站,对刘表说“刘使君天下英雄,虽兵微将寡,而志欲匡扶社稷……因此使君特使乾先来拜白。惟明公命之。”

刘备想投奔刘表,姿态要放低一点。刘表的官职是镇南将军、荆州牧,镇南将军低于左将军,荆州牧与豫州牧持平,孙乾不能一口一个“刘豫州”“刘将军”,这样就与刘表平起平坐了。

诸葛亮第一次见面:将军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第一句话是“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后与刘备畅谈三分天下,都是称呼刘备为“将军”。

诸葛亮为何不称刘豫州或者使君?因为在他的规划里,刘备是要成为一方之主的,区区一个豫州牧太小了,小看了刘备。左将军是军职,有征战四方、建功立业之意。皇叔?明显拍马屁了,显得诸葛亮姿态过低。

诸葛亮联盟孙吴之时:刘豫州

诸葛亮第一次见刘备称将军,加盟之后,赤壁之战前游说孙吴,对刘备的称呼却改为“刘豫州”,这是为啥?

因为孙权的官职很低。孙策死后,孙权被朝廷(实际也是曹操封的)任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讨虏将军不过杂号将军,会稽太守仅为一郡守,诸葛亮称刘备为“刘豫州”,显示自己是来结盟而非投靠,虽然没几个兵但场面不能输。

有人认为州牧与太守都是秩二千石,诸葛亮避谈刘将军、刘皇叔是不想压着对方,有求于人,这一点我并不认同。州牧虽然俸禄上与太守一样,但地位明显更高。

其实诸葛亮很聪明,他称刘备为刘豫州,称孙权为孙将军,用两个系统的官职来分别称呼,巧妙化解了尴尬。既显示己方有实力平等结盟,又不去贬低对方。如果他说刘豫州、孙会稽,或者刘将军、孙讨虏,那真是讨打。

张松献图:皇叔

至于刘皇叔这个称谓,就纯属溜须拍马了。张松献图的时候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张松明显抬高刘备,皇叔显得比刘璋的益州牧高多了。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的称号是:刘皇叔、玄德公、左将军,宜城亭侯、刘豫州、汉中王、昭烈皇帝。

刘备常自称自己为“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左将军、宜城亭侯刘备是也”。

曹操曾领刘备面见汉献帝,汉献帝正愁曹操弄权,乐得一皇室宗亲前来相助,赶紧攀亲戚,于是发问:“卿祖何人?”刘备答:“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汉献帝急令人拿出宗族世谱查看,一排辈分,刘备竟是汉献帝刘协之叔,于是封左将军、宜城亭侯,从此刘备又多一称号:刘皇叔!

刘备,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

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

密诛曹操不成,潜逃。

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

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

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

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刘备的称号有:刘皇叔、玄德公、左将军,宜城亭侯、汉中王、昭烈皇帝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刘病已为史皇孙刘进之子,号皇曾孙,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

在此之前,征和二年(前91年)正月,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诬告为巫蛊咒汉武帝、与阳石公主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闰四月,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长子卫伉皆坐诛。

随后武帝行幸甘泉宫,却病于此处。

江充因此作奸,言武帝病于巫蛊。

得知武帝生病,皇后和太子的家吏数次前去甘泉问安,却皆不得见。

七月,汉武帝命江充为使者治巫蛊,巫蛊之祸正式爆发。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刘据,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刘据谋反。

刘据为自保,起兵反抗。

终因兵力不敌,庚寅日兵败,携两幼子出奔。

同日,皇后卫子夫自尽。

刘据长子刘进为安置仅出生月余的儿子刘病已,而未随其父亡走。

八月辛亥日,太子刘据拒绝被捕,自经而死,两位小皇孙遇害。

同时,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和姑姑(皇女孙)皆在长安遇害。

太子皇孙的姬妾(家人子)和门客皆被处死。

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死,被收系郡国在长安的府邸中临时设置的官狱里。

天子之气

巫蛊之祸案发后,丙吉(邴吉)以原来廷尉监的身份被征召到京城长安,武帝诏令丙吉到郡邸狱追查巫蛊的事。丙吉心里知道卫太子的罪过并无真正事实,于是更为皇曾孙无辜收监难过,便让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刘病已,私给其衣食,看待甚有恩德。

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刘病已尚不满五岁。

汉武帝病重,往来于长杨宫、五柞宫之间,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汉武帝便派遣内谒者令郭穣,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

郭穣夜晚来到丙吉所在的官狱,丙吉紧闭大门,说道:“皇曾孙在此。

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

”邴吉一直守到天亮也不许郭穣进入,郭穣只好回去报告汉武帝,并趁机弹劾丙吉。

或许此时方知自己有曾孙在世的汉武帝也醒悟过来,说:“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

”因而大赦天下。

郡邸狱诸犯也因武帝的大赦和邴吉的坚持而得以出狱。

丙吉因此对守丞谁如说,皇孙不应当再在官狱里了,让谁如以官府文书形式写信给京兆尹(后元二年京兆尹无人担任,此处应为属官),同时把皇孙和胡组一起送到京兆尹治所,京兆尹不敢接受,又送了回来。

大赦仅几日后武帝驾崩;第二天汉昭帝即位。

刘病已的保姆胡组雇期满该回家时,曾孙恋恋不舍,丙吉于是便用自己的钱雇佣胡组,让她留下来和郭征卿一起抚养了皇孙几个月,才让她回家。

针对刘病已衣食待遇,邴吉找到掌管掖庭府藏的官吏少内啬夫,少内啬夫对丙吉说:“想给皇孙上等供给,但没有诏令,没办法。

”当时丙吉能够吃到米和肉,便每月拿了自己的俸禄供给皇孙。

而后丙吉将刘病已送到其外家——祖母史良娣家里,把他交给史良娣的兄长史恭抚养。史恭的母亲贞君年岁已老,看到这孩子孤苦零仃,心里非常难过,就亲自照看刘病已。

后来丙吉升为大将军长史,霍光十分看重他,丙吉入朝做了光禄大夫给事中。

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丁卯,武帝崩,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道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另一道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霍光等遵遗诏受封为侯。刘病已亦从史家搬出,被养育于掖庭,其宗室地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此时掖庭令张贺因曾是刘据的家吏,怀念刘据的旧恩,同情刘病已,就对刘病已体贴入微,用私人的钱供给刘病已读书。

待刘病已年长,张贺多次向其弟张安世称赞曾孙材美,并想把孙女嫁给刘病已。

当时是元凤四年,昭帝刚刚加冠;张安世任右将军,与霍光共同辅佐昭帝;张安世的小儿子张彭祖又与刘病已同席研读经书,二人关系极好。

张安世认为少主(汉昭帝)在位,不应称赞刘病已,怒斥张贺,张贺于是作罢。

而暴室啬夫许广汉之女许平君,年十四五岁,本应是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媳,该出嫁时欧侯氏的儿子却死了。她的母亲为她求人占卜,说她将会大贵,张贺听闻,便以自己家财为聘礼,为刘病已操办婚礼,娶许平君为妻。刘许二人生子刘奭。刘病已依靠许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

刘病已少时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他高材好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广为交结。

他虽养于掖庭,却常常出行宫外。

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跑到其祖父刘据博望苑以南的杜县、鄠县一带地方,去光顾杜、鄠两县之间的下杜城。

他从这些市井的游嬉当中深切体会了民间疾苦,也因此学会辨别闾里奸邪,探查吏治得失。

《汉书宣帝纪》里说他身有“异相”,遍身上下甚至脚底都长着长毛。刘病已婚后住在未央、长乐两宫之间的尚冠里时,卧过之处不时有光明散发出来。他每次到卖饼的店铺里去买饼,被他光顾的店铺立刻生意火爆,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民间有人把他描绘成能带来好运的财神爷。

登基为帝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癸未日,汉昭帝无嗣驾崩。大将军霍光遣邴吉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即位仅十余日时,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最后刘贺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于六月癸已日,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

由霍光属吏升任为太仆的杜延年,他的儿子杜佗素与刘病已相友善,杜延年知刘病已德美,劝霍光、张安世立其为帝。

邴吉奏记霍光说,“我私下里访听老百姓的议论,辨察他们说的事情,了解到到现在为官的那些宗室诸侯,在民间都没有什么名声。

而遵奉武帝遗诏所供养的名叫病已的武帝的曾孙,现在居住在宫庭外的外家中,我以前让他居住在郡官邸时见到他还很年少,到现在他已十八九岁,精通经术,有很高的才能,行止安闲而气节操守平和,希望将军仔细认真地商议此事,并参考占卜的结果,如不便一下使他显贵,可以先让他入宫服侍皇太后,使天下人明白地知晓他的好处,然后再决定重大决策,天下人将很幸运感激!

秋七月,霍光奏议说:“礼制,人重视血统关系所以尊重自己的祖先,尊重祖先就会敬奉祖宗的事业。

昭帝无嗣,应选择支子孙贤德的为继承人。

武帝曾孙名病已,有诏令由掖庭进行照管。

至今已十八岁。

从师学习《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而爱人,可以作昭帝的继承人,奉承祖宗大业,统驭天下臣民。

”上官太后表示同意。

派宗正刘德到曾孙尚冠里住处,浣洗、赐御府衣冠,太仆用軨猎车奉迎曾孙,先到宗正府斋戒行礼。

七月庚申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先封为阳武侯,随即群臣奉上玺、绶,刘病已即皇帝位,谒高庙,是为汉宣帝。九月,大赦天下。十一月壬子日,立许平君为皇后,赐吏民金钱。上官太后由未央宫搬至长乐宫。

文治武功

本始元年(前73年)正月,招募郡国吏民资产在一百万以上的迁移到昭帝墓地平陵。大将军霍光向宣帝叩请还政于君,宣帝谦让再三,仍委霍光以大任,并对群臣论功行赏。五月,凤凰聚集于胶东郡、千乘郡,赦天下。六月,为其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议谥号,设置墓地园邑。

本始二年(前72年)春天,汉宣帝以水衡钱修建平陵,迁移百姓到此起住宅。六月,为汉武帝立庙。秋,发兵助乌孙军队击匈奴。

本始三年(前71年)正月癸亥日,皇后许平君去世。五月收兵,校尉常惠率领乌孙军队大胜匈奴。

本始四年(前70年)正月,下诏减少宫廷馔膳、屠工和乐工,使其参加农业,官员都要上报捐助谷物数字,输入长安仓,以帮助朝廷赈贷贫民。三月乙卯日,立霍成君为皇后,赦天下。

地节二年(前68年)三月,霍光病逝,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亲自临丧,并按皇帝规格的温明厚葬霍光。

四月,汉宣帝开始亲政,因思念霍光的功德,就委任霍光侄孙乐平侯霍山领尚书事总揽朝政,而令群臣还要常向皇帝报告工作,以便皇帝掌握下情。

宣帝五天一听事,从丞相以下各署奉职奏事,以敷陈其情况与措施,考试其政绩与能力,朝廷机构由此完备周密,人员配置得当。

上下同心同德,没有苟且偷安之意。

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立皇子刘奭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封太子外祖父许广汉为平恩侯。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平定霍氏谋反,对被霍氏所蒙蔽裹胁而没有具体犯罪事实的一般参与者一律赦免。八月已酉日,废黜霍皇后。九月,宣帝问民疾苦,降低盐价。

元康元年(前65年)春天,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五月,为父亲刘进立皇考庙,增加其寝园奉明园户口为奉明县。免除汉高祖功臣绛侯周勃等一百三十六家的嫡长子孙的赋役,让他们以此来供奉家庙祭祀,世世不得间断。

元康二年(前64年)二月乙丑日,立婕妤王氏为皇后(邛成太后)。五月,为让百姓避讳更容易,改名刘询,之前因触讳而犯罪的人全部赦免。

元康三年(前63年),因凤凰多次栖集于泰山,赐天下以金、爵、牛、酒、帛。三月,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后封皇子刘钦为淮阳王。

元康四年(前62年)正月,派遣太中大夫强等人巡行于天下,慰问鳏寡,览观风俗民情,察看吏治得失,发现与举荐品学兼优的人。三月,诏赐天下吏民以爵、牛、酒、帛。连年丰收,每石谷五钱。

神爵元年(前61年)三月,再赐天下吏民以爵、牛、酒、帛,振贷的钱物免收,宣帝所经之地不出田租。西羌反叛,汉宣帝征集兵马,四月,派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攻打西羌。

神爵二年(前60年)五月,西羌降服,置金城安置归顺的羌人。同年于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控制西域各国。秋季,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领人众万余来降。冬季,匈奴单于派遣名王来汉朝献,祝贺正月,开始和亲。

神爵三年(前59年)春,建乐游苑。神爵四年(前58年)五月,匈奴单于派遣他的弟弟呼留若王胜之到长安朝见刘询。

五凤元年(前57年),皇太子刘奭行冠礼,上官太后赐群臣及其夫人以帛,赐列侯嗣子以爵。

五凤二年(前56年)八月,取消禁止百姓婚姻礼宴的政令。十二月,匈奴呼遬累单于率众来降于汉,朝廷封之为列侯。

五凤四年(前54年)正月,广陵王刘胥有罪自杀。匈奴单于称臣,遣弟谷蠡王入侍朝廷。由于边塞不受侵扰,减少戍卒百分之二十。设常平仓供应军需并平衡粮价,减少漕转。

甘露元年(前53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派遣其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朝廷。四月,黄龙出现于新丰。冬,匈奴单于派遣其弟左贤王来朝贺。

甘露二年(前52年)正月,封皇子刘嚣为定陶王;九月,封皇子刘宇为东平王。冬十二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叩求于五原塞,愿奉国宝朝贺第三年春节。

甘露三年(前51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狦来朝,朝拜时称藩臣而不报名。郅支单于孤立而远遁,匈奴从此安定。宣帝赐百姓爵二级,并免除今年田租。三月,诏令各儒出讲《五经》的同异,设立《易》、《尚书》、谷梁《春秋》博士。冬季,乌孙公主刘解忧归国。

黄龙元年(前49年)春正月,宣帝驾临甘泉宫,郊祭泰畤。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二月,宣帝下诏整饬基层吏治,要求三公与御史重视并仔细核查计簿,以安百姓。

黄龙元年(前49年)冬,汉宣帝得病,十二月病重,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少傅周禄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

十二月甲戌日,刘询崩于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3岁,谥号孝宣皇帝。

十二月癸巳日,太子刘奭即位,即汉元帝,于初元元年(前48年)正月辛丑日,葬汉宣帝于杜陵。

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十五,刘秀追尊孝宣皇帝庙号为中宗。

刘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8年1月10日在位),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孝宣之治的开创者。

刘询少时游历长安三辅,体察了解民情,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这对他施政治国有直接影响。在位期间,清除霍光势力,重视选贤任能,贤臣循吏辈出,形成“麒麟阁十一功臣”。励精图治,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刘协应该是汉景帝的十二世孙。

现在,我们将刘备和刘协的世系表进行对比:

刘备和刘协世系表对比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刘备和刘协同是汉景帝的后代,刘备是汉景帝的十六世孙,而刘协则是汉景帝的十二世孙。这就很明显,刘协比刘备大了整整四辈,和刘备爷爷的爷爷是一辈,也就是和刘备的高祖是一辈,刘备怎么能是刘协的皇叔呢?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刘备这个皇叔的身份是假的。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给刘备捏造一个皇叔的身份呢?

《三国演义》中奉刘备为正统,处处塑造刘备的正面形象。个人认为将刘备设定为皇叔,是为他以后称帝提供身份依据。

三国志成书于西晋,作者陈寿曾经担任蜀汉的东观秘书郎,本身就是负责记录蜀汉史事的。因此陈寿记载的刘备身世应该非常靠谱,他之所以没有在三国志中详细描写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多少代子孙,可能是蜀汉王朝自己也不知道刘备的详细身世。

因为从陆城亭侯刘贞到刘备,间隔了三百来年,中间还有王莽末年的大战乱,一个庶民家族很难将自己的家族宗谱清楚完整地记录下来的。

所以真实历史上的刘备并非汉献帝刘协的皇叔,刘皇叔之称也毫无依据。

汉献帝和刘备,虽然刘备并非汉献帝的皇叔,但刘备的汉朝宗室身份,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因为刘备的老家幽州一直在曹操治下,要是刘备的宗室身份有问题,曹魏这边肯定会站出来拿刘备身份做文章,来否定蜀汉王朝的正统性。

魏蜀吴三国争锋时期,魏国官方从没有质疑刘备的身份,连魏国官方史学家鱼豢所著的典略一书,也承认刘备是汉朝宗亲后裔。罗贯中之所以在三国演义中,为刘备瞎编乱造一个“皇叔”身份,就为了增强刘备的正统性,以便贯彻尊刘贬曹的宗旨。

可惜,罗贯中的数学水平不行,编造的刘备族谱漏洞百出,完全经不起推敲。

刘备就是刘皇叔。没有排行

刘备是汉献帝的五皇叔,按族谱排位顺序

中国秦至东晋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之官。秦置,掌皇室亲属。西汉沿置,为九卿之一。

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改名宗伯。

新莽时并入秩宗。

东汉时复称宗正。

其职务是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别他们的嫡庶身份或与皇 帝在血 缘上 的亲疏关系,每年排出同姓诸侯王世谱。

按汉代八议制的规定,宗室亲贵有罪要先请,即先向宗正申述,宗正再上报皇帝,而后便可得到从轻处置。

同姓王犯法,宗正也可参预审理,如西汉时衡山王、江都王等有罪,皇帝曾派宗正协同其他官吏承办这些案件。

宗正秩为二千石,有丞。

宗正及丞皆由皇 族 充任。

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

都司空为狱官,还负责关押服苦役的犯人,也常拘系宗族或外戚有罪者。

魏晋设宗正,东晋省并于太常,南朝宋、齐亦不设,明、清改称宗人令或宗令。

历代职掌大抵相同。

上古周朝时候,周宣王将自己的母舅申伯封在“谢”这个地方。申伯受封后在那个筑起了谢城,建立了谢国。后来谢国君主的后代就用地名做姓,世代姓谢。另外一支,是唐朝时北方的鲜卑族人谢偃的后代,相延用谢姓。原来黄帝的后代中有一支迁居在东北鲜卑山区,便得名鲜卑族。

谢姓先人还有如:〔谢安〕晋朝将军,文武双全,他善于弹琴,为人沉着冷静。他胸中计谋万千,深知哲学、兵法、天文、地理,指挥作战神出鬼没,战无不胜。他指挥的“淝水之战”是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谢灵运〕南北朝时的诗人。那时文人喜欢游山玩水,一边吟咏诗歌,产生了山水诗。谢灵运是做山水诗的好手,当时极受赞扬。

姓氏何来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

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

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

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

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

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

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

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

是为河南谢氏。

2、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姓氏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

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

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

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梅县。

6、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7、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郡望堂号

堂号:

威怀堂。

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为堂号。

郡望: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姓氏家谱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历史名人

谢清高:今广东梅州市人,请代航海旅游家,航海4年返国,后流寓澳门,今存《海录》一书。

谢安:东晋人,字安石。出生士族。年四十余岁出仕,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在淝水至战中打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

谢玄:东晋名奖。字幼度,陈郡阳夏人。谢安为宰相时哦任他为广陵相,组织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谢夷吾:汉代人,曾经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

谢庄:文学家,陈郡阳夏人、曾官至吏部尚书。

谢赫:南齐著名画家,善于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书籍。

谢眺:陈郡夏阳人,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居会稽,谢玄子孙,曾任永嘉太守等职。博览全书,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开创了新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许多佳句为后人所传诵。

谢子远:福建汀州人,清康熙二十八年进士,官至总兵。三十六年携十六姓垦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21223133046e06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