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陈老师风雨暮年谈教育,我培养出学霸,没教会孩子感恩

陈中华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每年都教初3毕业班,由于成绩突出,成为学校教学骨干,而他的妻子是农村户口,育有一儿,1998年秋,他的妻子意外怀孕,那个时候,计划生育非常严格,按政策,妻子必须流产。

这时,计划生育办公室找到老陈,给他讲明利害关系,不执行计划生育,可能被开除公职,老陈心里过意不去,他想,农村和城市不能相比,城市户口一般都是双职工,养老不靠儿女,而自己的妻子是农业户口,如果和城市相比只生育一胎,肯定是吃亏,再说自己是教学骨干,学校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就这样,陈老师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耗了半年,妻子终于临产了,又生了一个儿子。

政策没有偏袒陈老师,他还是被学校开除了。

陈老师没有气馁,他立志要把两个孩子培养成才。他从教多年,在教育界有广泛的人脉,他托关系,把两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路送进重点学校,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辅导,大儿子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二儿子更优秀,当年高考分数只低于北京大学录取线30分,老陈找到高中校长,诉说自己当教师被解聘的经历,引起学校的高度现在陈老师也成为了农民,一家人都是农业户口,建议学校把二儿子的报考录取申请清华大学的"寒门计划"。

清华大学按照寒门计划的标准,给陈老师的二儿子直降65分,结果被清华大学顺利录取。

那几年,就别提陈老师有多风光了。

10年过后,69岁的陈老师夫妇的天年颐养,却让人大跌眼界。

从优秀教师沦落为种地农民,不仅是精神上的苦难,更是肉体上的摧残。十几年的风霜苦雨,没有使陈老师变成威武强壮的农民,而是把他过早地推向风烛残年。

两个儿子虽然在北京都有体面的工作,但对北京的房价力不从心,数百万的房价,他因帮不了孩子而内疚。

而两个孩子结婚后,对父母养老发生了分歧,由于北京住房紧张,兄弟俩决定兑钱让父母在农村养老,而两个儿媳妇都怕对方不出钱和少出钱,就选一个本家叔叔管钱,兄弟俩把钱按月寄给本家叔叔,然后本家叔叔再把钱给他们的父母。

在向本家叔叔转款之前,两家不约而同地先问一下对方给了没有,给了多少,如果对方没有寄钱,另一个,就会等一下,这样,等来等去,有时一等就是十天半月,两位老人生活接济不上,就不得不向邻居借钱。

我问他,"当初如果不被解聘,如果他只有一个孩子,生活会是这样吗?”

他摇了摇头,"这不是主要问题,问题是我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教育后代不是考上重点大学就万事大吉了,至少我没有教会让他们感恩。"

陈老师颤抖着双手点了一支烟继续说:"我为孩子丢掉了前途,付出了艰辛,可孩子却待我没有感恩之心。连最起码的赡养义务都没尽心。"

他呆滞的目光看着远方,又像说与远方的儿子,"二儿子应该感谢清华大学的寒门计划,如果不是国家照顾农村的寒门学子,录取线直降65分,他根本没有机会到清华读书。"

其实,我心里清楚,一个不感恩父母的人,会感恩社会吗?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会选择善行吗?

教育,不光是把孩子送进高等学府,还要培养他们道德操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210291630065e7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