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学的历史故事?
白居易五六岁便开始作诗,九岁时对诗的声韵就非常熟悉了。
母亲是个慈爱、严格又有文化的妇女,充当白居易的启蒙教师。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总是拿着诗书教导儿子,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也有偷懒的时候。这时,母亲不去打骂他,而是讲道理,督促他把漏下的学习任务一点一点补上。就这样,白居易渐渐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二、白居易趣事?
①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邻居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人,老妇人没有什么文化,但是白居易十分尊重她。
白居易每天在家里不断的写诗,写好了修改过后都会念给老妇人听,老妇人听不懂的地方或是嫌他的语言繁琐时就会说出来,白居易拿回家继续修改,再念给她听,这样直到老妇人没有意见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大多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②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③
唐代诗人白居易自幼勤于读书,学习刻苦,他学习不仅时间抓得紧,而且功夫下得深。
据说,白居易念书念得多,连嘴唇的皮都磨破了,生了很多的口疮,但是他并不因此中断。他写字写得多,连手臂上也磨起了一层很厚的老茧。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白居易很早就成名于世。
白居易十五岁那年,到长安游学,按照当时的惯例,他带着自己的文稿到著名学者顾况的府上拜访求教。顾况是名冠天下的学者,他见到一个乳臭未干的后生前来拜访,未免有轻视之心。
当他看到白居易文稿上的名字时,对着眼前的少年,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顾况毕竟是个学者,他还是认真阅读了白居易的文稿。当顾况看到开篇第一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时,不由肃然,他信口读出声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将白居易呈上的文稿看完,不由赞叹道:“我以前认为现在没有大手笔来继承前世的大家,今天看来,是我错了。刚才,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句戏言是一语双关,认为你在长安站住脚并不容易。看来应该改一下了。”
顾况停了一下说:“长安虽然米贵,但你居之甚易!”白居易得到名士顾况的称赞以后,名声大振。他很快步入仕途并有了一番作为。
④
唐代诗人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的三大诗人之一。
他的古诗在当时流传的还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他的古诗都非常受欢迎。甚至在朝鲜、日本等国家也能听到他的诗句。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大清官。
他在杭州担任刺史的时候,是个当之无愧的父母官。三年兴湖筑堤,引水灌田,树木成阴,为西湖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让人不得不敬佩。
他为官清廉,淡泊名利,除了饮茶吃菜需要在当地购买外,从不索要任何名贵物品。
在他退官回乡时,依然两袖清风,仅带回两块天竺山石,为了纪念西湖之美。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才发现自己竟做了一件“不清白”的事。他甚感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
他不禁想,如果每个游客都带回天竺山石,那天竺山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秀丽。
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玷污名声,这好比贪污了千金,不是一个为官清廉者应该做的。想到此,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带回两块石头,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的人来看,都是不足为怪的,要说为此而自责,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白居易却是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了看,引申到了贪污腐败的重大后果上。这是何等可贵的自责精神,这种严于律己态度,无愧于中国古诗的代表性人物。
⑤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白居易年幼时聪明智慧无人能比,胸怀十分开阔豪放。
他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曾经在袖里藏着一篇文章,去京城投靠担任著作郎的吴人顾况。
顾况很能写文章,却生性漂浮轻薄,后辈们写的文章,没有几篇能符合他的心意的。
他看了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到门口迎接白居易,用非常隆重的礼节对待他,并且说:“我认为那好文章到我这里就要绝迹了,哪里想得到会得到你这样的人才呢!
白居易的文章用辞富丽堂皇,对诗歌尤其精通。他写的诗歌有几十到上百篇,在诗歌中都包含着讽刺的意思,针砭时政的弊端,弥补政治的缺憾。当时的读书人普遍称道。